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滩教育

居然有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和大象狮子斑马一起徒步

2016-09-15 外滩教育1评

00:00 / 01:09:37
248.9M
重新播放
01小时09分37秒 249.0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所谓营地教育,可通俗地理解为在户外进行的夏(冬)令营。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营地教育甚至被纳入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学分课程体系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营地教育,修到相应学分。近年来,营地教育在中国也日渐发展起来。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南非生态训练营中国合伙人张律老师,请他来聊聊营地教育。

策划 | 厉校麟 整理 |朱瑾怡

主讲人 | 张律 编辑 | 马用雷

大家好,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营地教育”。其实这个词汇可能对很多人来讲都比较陌生,不过,如果你的孩子就读一些国际学校的,那对这个英文词汇不太陌生了,它就是我们讲的camp education。

能够接触到多一些的西方教育以及能够经常到海外一些地方去旅行或者工作的人来说,我觉得对这个词汇应该非常的熟悉。有些家庭,他们会经常给予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一些机会。他们哪怕不是因为学校或者特别机构的原因,也可能举家到哪里去,比如一起露营,或者到大自然当中去玩,或者说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孩子能够有这么一两天,跟一些相识的人,去到某一个地方,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当中去学习某一项技能或者体会某一种经历。

那么对于在中国的一些爸爸妈妈来讲呢,“营地”,可能会有两种比较极端化的理解。一种可能是觉得,这个是不是某种很高大上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费用上会很贵?或者说它是不是要达到某一个基础才能够去体验等等?

还有一种理解,可能会觉得营地教育,是不是很艰苦的教育?是不是说要让孩子去吃苦,或者让他去经历某种程度的磨练?其实这两种理解,都相对来说是比较浅的。

我们讲的营地教育真的包含很多很多种,那么在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看到的一些营地教育的方式,以及它在现在的教育当中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作为对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营地教育。

其实营地教育你要概括的话很简单,只包含两点内容,就是我们说的非常有目的性的玩,然后呢,深度探索自己。今天我所给大家看的这些图片当中,都是来自于我自己所接触以及所从事的这块领域,有我们的营地,我自己拍摄的一些照片,希望能够把最真实的一个营地教育的感觉分享给大家。

比如大家可以看这张图片:什么是营地教育?——“有目的地玩” “深度探索自己”,你可以看到这张里面有很多的老外,在这个营地教育当中,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元素,简简单单的一条河,你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玩法,你可以在里面游泳,你可以在里面运动,也可以结合研究水里面的生物,很多很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目的的玩。

那么什么叫深度探索自己呢?那么其实在玩的过程当中呢,还不是简简单单玩过就算了,能够在大自然的深度体会、在跟团队互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探索到自己平时不会太在意的一些内容或者信息。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我们讲的营地教育是什么,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种补充。它跟我们现在所讲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前面两种,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我们国内的一些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非常依赖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偏向于学校的教育,很多家长觉得,我选了一个很好的学校,就可以把孩子寄托在这个学校,然后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等等。但其实,恰恰学生在学校当中只能学到一些知识类的东西,他可以学到天文地理、文学、语文、英文、数学、生物,但是他却缺乏对很多根本问题的探究。

那么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足。我们可以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可以教会他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但我们很多家长又面临几个问题:第一,可能我们自己没有时间,迫于工作的压力,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他相处:第二,我们能够真正分享这种人生经历也很有限,在教给孩子的时候,他们有的还会显现出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有时候会让一些教育适得其反,所以怎么样能够让孩子在这个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探寻到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个就是营地教育所能够弥补的,关于它的原因,我们接下来会慢慢的说。

营地教育不是什么?——不是课堂,不是旅游,不是游学。

那么接下来讲到的说说,营地教育不是什么的问题。很多人会说,营地教育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形式?其实关于这个形式呢,我觉得没有这么单一的一种方式,

它有很多种方式。

营地教育并不是上课,我们在学校已经会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在营地教育的过程当中,它更多的是注重某一种形式的体验;它也不是旅游,因为就旅游来讲的话呢,你更多的会接触到的是一种向外的诉求,就是说我们通过跟外界的接触,比如说我们要去看,我们要去听,然后我们要去跟一些人打交道,我们要了解在我们平时圈子以外的一些事情;那么对游学来讲呢,它可能是旅游和学习当中的一种结合,但它仍然没有脱离开向外探求的这样一种途径。

那么营地教育不一样了,它更多的是一种向内心的探求。营地更加多的是在一段时间内,跟一个你所熟悉的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跟一群你可能平时不太接触的群体,在引导的环境下面来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会更加深入,更加让你有机会能够去反思,能够找到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么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在讲的这种教育体制上面根本的不同之处。

关于这个营地教育的一个历程,将近150年的历史,在美国就已经慢慢开始盛行了。今天,整个美国已经有将近1.2万多个营地,而且每年要服务超过1000万名的中小学生,所以在世界上整个的一个发展应该说是非常成熟。

我们作为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教育可能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会比较落后一点,我们的发展历程其实经过了一些阶段,原来的满堂灌的一种方式,现在慢慢地提升到一种素质教育,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类似的夏令营、冬令营以及学校的一些拓展活动等等,都逐渐希望能够把我们的孩子从原来这种理论的教育变得更加的实践化,但我们其实仍然还没有办法可以达到国外的那种做法。

很多原因吧,第一,一方面可能受制于学生的数量太多,一个班级,好一点的学校,学生数量可能有二三十名,像普通的学校,可能有五十多名的学生。在这么多的受众学生群体情况下,也很难开展那种小规模学习,这当然也就限制了我们国家在这个营地教育探索路线上的发展。

好在近几年,其实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营地开始诞生,比如说一些拓展的营地,比如说像帆船、射箭、露营、夜游,就是这些方式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在这边引用一段美国一个营地专家Steve说的话,营地与一般的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

营地尊重每一个个体,不论背景,不论成绩,你就是你。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远离了父母的光环,管是多么微小,你就是你自己。所以,这种方式,其实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走出一个熟悉的、疲惫的、厌倦的环境,进入到一个完全新的环境当中去。你已经不用在意你到底是谁,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你在哪个学校读书,你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所有这些你都不需要太care,而是你能够在全新的一个大家庭中扮演属于你的角色,所以这就为什么他说中国的孩子更需要这种营地的体验,就是说独身子女这种大环境,当然现在已经开放二胎了,但是起码在一段阶段里面,还是以独身子女为主的,那么我们缺乏一种合作的精神,或者一种创造力,或者不太善于和别人沟通,而营地的这种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孩子们更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加强合作,加强沟通以及创新能力。

那可以回想下我们的孩子,不管是普通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会看到他们每天重复着一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早上七点半或八点钟上学,然后在学校每隔一个小时、45分钟上一堂课,中间有休息,然后到中午有午饭,然后继续上课,学习语文、数学、英文等等很多课程,结束以后呢回到家里赶作业,有的学生可能晚上还要补课,到周末呢,估计很多学生还是要补课,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脱离这样一种环境。

他们接触到的同学、老师、家长,是非常固定的一个圈子么这样一个圈子,会养成一种习惯,如果他要打破某一些,我们认为坏习惯也好,或者说希望能够改进的一些习惯也好,都非常难的。因为孩子其实已经进入到这样的一个进程当中,他们不断的,每天周而复始的在从事这样一个节奏,这样一个生活和学习的方式。

那么Steve所讲到的为什么他可以在营地当中可以获得一种额外的机会,其实就是因为孩子能够摆脱原来的这种链条,或者说原来的这种节奏和规律作息的束缚。

我们的营地的这种学习方式到底对我们的学习能力、个人能力的这个提升,能够带来一个怎么样的帮助?

其实你会发现,目前我们整个教育当中都很重视的所谓的4C,所谓的创新、是不是有批判性思维、能不能沟通交流、是不是能够合作,那么这四种能力,把它们归结为一点,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整体性思维,能不能把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多元化的环境跟自己的内在能够结合在一起。

比如说你你能不能就某些问题,提出一些很建设性的意见?很多的内容可能会来自于一些灵感,那么你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去跟其他人探讨?可能别人会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你能不能从一个很宏观的角度去解决它?你能不能具备一定的领导力?你能不能跟别人相处,或者一起合作来解决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一些感性,以及你对于整个世界观的一些把握,那么这种学习框架当中,也就是说4C的这种核心能力,在营地的学习当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强化的作用。

自信,我们很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大部分,可能小部分在学校是名列前茅,他建立了很好的自信心,但不是全部的,因为不管在某一个方面,也肯定会有一些方面并不是特别擅长,那么在这个学校,可能有很好的能力,但是因为可能有些孩子的考试水平并不是很高,就会缺乏自信心。

还有,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大家更多的是关注笔头功夫,在学校当中,成绩是我们衡量标准第一位。不过,学校很多老师还是会看重,比如说孩子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领导才能,这个也会取决于孩子今后踏上社会以后,能够找到怎样的工作,能够担当怎样的一个社会角色。

还有,孩子敢不敢冒险,或者开拓,或者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很多关于学习的研究发现,在课堂里面所学的知识本身对于我们未来的影响并不是这么大,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叫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叫做框架学习的能力,以及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实也就是你是否能够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一些你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

那么还有一点,叫精神成长,就是说我们究竟,在这个世界上是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现在我们这个教育当中,其实也面临一个境地,有很多人告诉自己的小孩子,说我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其实以前很多的爸爸妈妈是这么说的,从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好好念可以读一个好的小学,好的小学再读一个好的中学,中学可以读一个好的大学,然后呢大学后可以找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家庭,好的家庭呢能够很好的抚养我们后面一代。

这样一种非常模式化的方式,称之为我们整个社会人生的一个轮回,那么这个轮回,其实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那么过的,但如果我们反过来看那些为世界做出很大成就的人来讲,其实他们生活完全不是这样子的。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Facebook,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他其实为了能够把他们这样一个程序,能够让整个学校的学生使用,他当时是退学。还有爱因斯坦,他其实,他说最好的一种生活工作的方式,就是把休息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他说他很喜欢游船,他很多最新的创意,其实不是在他的办公室、或者书桌前完成的,都是他在静静地一个人坐在湖面上,看着天空,然后突然间灵感就出现了。

所以你就会发现,我们希望孩子有更加丰富或精彩的人生,那么在这个人生过程当中,我们是否需要通过一些特别的渠道和方式能够把他们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就把我们的生活看成一件很平淡的事情。

那么营地体验可以建立这些上述所说的这些很多的,刚刚讲的这些方面,比如说自信力,你可以参加一个营地的体验,那么在这个营地的过程当中,孩子可能要和同伴一起完成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说要生起一堆火,要做一顿饭,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当孩子在尝试做一件本来觉得有难度的事情,最终跟伙伴一起成功的时候,他其实就建立了自信。

在一个完全全新的圈子,孩子不用太在意自己的背景,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新的同伴以及导师,建立起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关系,能够在这样一个新的关系中尝试表现自己,然后依赖自己社交的能力,而不是在父母的翅膀底下,被磨灭掉人的社交能力。

那么这个营地教育能够带来些什么,是一个很宽泛的一个概念,这种宽泛表现在,它的形式和方式非常非常的多。可以选择一个野营,去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露营,可以参加一个团队拓展,当然也可以参加很多的主题营,就是我前面也提到过帆船啊、射击啊,然后你可以去乡村比如说包一块田地,大家一起来耕种,一起来维护打理,那么当然还包含你可以去做一些自然观察。

说到营地教育,中间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就是非常非常深入和大自然去接触。用你的身体,用你的五感去感觉整个世界,那么这也是我认为的营地教育和我们日常教育最大的一个不同点。

试想一下,在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一岁到两岁的时候,他是怎样感觉这个世界的,他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嘴巴里面,然后他会去摸,他要站起来的时候他会摸着这个墙对吧,然后呢,有新的气味他会不断地去闻,会去听外面有什么样的动静……这是人学习外在世界最佳的一种方式。

但是在今天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整个世界突然变成平面的了。我们所有的信息,从书本、从黑板、电脑、iPad、手机获得,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手慢慢的开始失去它的功能,我们的鼻子,我们的嗅觉,还有我们的听觉,身体这种对外在的感受力发生明显的下降。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来挽回?其实唯一的方法就是让现在孩子能够尽可能多回到大自然当中去。比如说你看到一棵树,摸摸看它的叶子、它的树干,要看它的果实什么样子。有的小孩特别特别有意思,就是说他会拿花朵去闻一下它的味道,然后叶子是什么味道,它上面有没有毛,它的边缘是有锯齿的还是光滑的……其实这种方式才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天性。

上图就是今年七月份,我们在一个干涸的河床上面,导师问,为什么这个河里面没有水?因为是南非的旱季,里面没有水。但是如果没有水的话,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动物,比如说大象、野牛,他们是怎么获得水源的呢?我们希望能够亲手或者亲眼来见识一下,这个河床下面有没有水源。大家就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能够不断把这些沙刨开,能够汲取到下面的水源。所以我们努力用手挖,用杯子挖,一直挖了半米深。

最终呢我们没有获得水源,其实下面的土壤已经有点湿润了,但是没有汲取到水源,这个时候孩子们就突发奇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个人埋进去。我们就把导师,整个脚埋进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孩子都开心极了,因为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玩沙子嘛。

其实我们探讨了几个问题:第一,就是人类存在之前,大自然就已经存在了,那么那些动物是怎么样获得水源的,这个河床是不是永远都有水,还是说它没水的时候呢,它一定深度里面还是有一定的水源存在?我们探讨了很多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们在玩的过程当中,他们也感受到了沙,我相信经历这个过程,他们对沙,还有河,还有水,带来了全新的认识。

接下来谈一下,这个营地教育怎么样来选择。其实教育这个词,有时候会带来一个歧义,因为教育说的是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什么,或者要教给他们什么,其实按照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玩当中学习。

我们来看看很多的小动物是怎么样学的,它们就在玩耍当中,它们就学会它们生命当中需要的技能。那我们孩子也一样,孩子在真正学会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或对他很有意义的事情,一般都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去接触去玩,跟别人的互动。

其实我们讲的教育,本身不是教育,我们讲的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能够在玩耍当中让他们的天性得到真正的发挥。所以营地教育希望大家不要陷入到另外一个陷阱当中去。

如何选择营地教育,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小建议。比如说你是不是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和大自然充分接触,因为很多很多的营地,的确可以学习很多技能,但是依然在跟很多闲杂人打交道,或者你完全没帮他得到一个很私密的空间,或者你也没办法看到或享受我们真正应该归宿的环境,比如说星空、草原啦。就是说它最根本的一个,就是要和大自然充分的接触,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天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还有事关于人数的限制,因为跟学校不一样,学校是大量教授知识,所以人数会很多,但是对一个营地教育来讲,需要在一个小群体来进行,比如说10个人、15个人,甚至更少的人数。这样的人数,每个人都有机会来提问,能够跟你的团队很好的互动,你可以跟老师或者导师有一个很好的交流。

还有呢,就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导师,是否具备比较好的专业能力以及人格魅力,比如说,我们有一位导师叫约翰,他已经从事这个南非自然向导已经有接近21年的时间。他有非常强大的人格魅力,他有两个孩子,女儿才9岁,但是在9岁的情况下,她已经可以带着很多人去徒步丛林,已经能够认识动物的足迹,还有很多野外生存的经验。本身因为她的父亲就是非常热爱自然的人,这种具备人格魅力的这些导师,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孩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的长度。因为如果你的时间非常的有限,只有一天或者两天,其实我们不足以让孩子进入到那个状态。一般比较建议的时间是5-7天,那么这个过程呢,第一,不至于腻,不会太长,那么另外一方面,在5天之后,很多的孩子就能够融入到这个环境当中了,这个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养成好的习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接下来,讨论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是去国内还是国外。我们所讲的这个国内和国外的营地教育其实它本身不是一个根本问题,但是它会受制于一些因素。比如说自然环境可能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国家有很多机构已经在开始从事自然教育了,但是呢,我们的人口基数非常多,在国内如果能够找到一个非常私密的环境,比如说方圆多少多少公里内,没有外人,而且能够享受到没有任何的外在干扰的环境,那么这是相当好的。

相对来说,国外能够提供这种条件的环境会多一点,比如说我们这张图片当中,我们是在整个南非,大克鲁格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有将近两万多平方公里,非常非常大的一个面积,我们整个营地将近是在24万公顷,而这个24万公顷当中是没有任何外来的游客可以进入的。这种环境下面,我们可以很安安静静做一些研究,探讨和娱乐活动。

比如说一块大象的头骨,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去探讨,这头大象是什么样的一个年龄?什么原因在这边离世的?它的这个骨骼在这边有多久了?还有什么样的动物来过?又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可以探讨,因为没有外在打扰,我们可以完全放开心思来讨论一些问题,还有很好的风景。

整个营地没有外在干扰,你晚上就可以看到很好的星空,没有任何灯光。个人而言,这样的营地教育,你可以获得那种独处的感受,没有任何干扰,体会大自然当中的一些声音、树啊、鸟、星空,这些特定的环境,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另外,人文环境可能会不一样。在国内,你面对的这些人还是你非常熟悉的,因为毕竟讲的都是母语,在国内营地教育你可能还是跟中文的老师打交道,不会接触到一些特别多元化的文化,当然看你的意愿。那么在国外,可以体验到异域文化,也就是说能够帮助你脱离出比较狭小的范围,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环境下,理解我们整个地球上多元的文化、多元的世界。

语言环境也很重要,其实很多孩子可能他的英文还没有到一定的水准,所以可能到海外会有问题。

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跟刚刚讲的人文环境也有点相似。就是当孩子跳出了这样一个框框,比如说突然间你的队员当中有很多的外籍小朋友,然后你的导师可能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孩子会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比如说会突然间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作息不一样。很多西方国家,他们每天有早茶,下午还有下午茶,生活得很悠闲,而且他们没有我们国内这样的一种紧张感,更多会享受生活。我觉得这就是世界观的不同。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济状况。因为我们的这个毕竟要参加一个在海外的营地,会贵一些。很多国外的营地经历的时间会比较长,相对比较成熟,反正综合起来考虑我觉得以上的因素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来做一种选择。

那么关于适合的年龄,在7-8岁,美国的营地就可以接受了。一般7-16岁会特别的好,中国可能会考虑到一些语言的能力。那么为什么说比较建议的年龄是从7岁开始到16岁之间,因为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最佳年龄是到12岁,或13岁,因为7岁一般是在小学1年级,然后12岁呢差不多在五年级左右,一般在小学过程当中,你的学业压力还没有到这么大。那一般到了初中以后,孩子的叛逆心也会比较强,相对来说他可能就太会服从于父母的安排,或者说有些营地需要父母一起陪同来参与,那么这个时候一起出现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而7岁-12岁,孩子刚好在探索世界,不太大又不至于太小。太小,像4、5岁的时候,很多小孩子的理解力,还很难辨别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他的视野,整个世界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环境里,他可能会更加关注眼前的事物。

最后,通过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南非生态训练营的感悟。

//

外滩课堂-问名师

//

张律已入驻

外滩课堂的“问名师”平台。

如果你有更多问题想直接问张律老师,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向他提问!

——————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喜欢就点赞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营地导师的第二封信
今日感悟:营地(Camp)到底是什么?
快开学了,要陪孩子复读需要做哪些打算?这几点要做好准备
卡思科张哲:青少年领导力培养一定要和学校教育结合
深圳爱文学校“育见”圆桌分享季第二期,揭示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准则
推广 | 扎克伯格投资的AltSchool来中国了!14天夏令营或许改变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