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是让幼儿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与其发展水平和潜力相适应的发展。不同幼儿其起点不同,其发展潜力不同,其发展速度也不同,因此,不同幼儿所要达到或者可达到的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
★幼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经验的局限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浅显性。具体形象的内容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幼儿的学习要以操作、直接感受的方式为主。
★幼儿园课程内容离其生活越近,他们越容易发生兴趣和理解,其课程效果越好。
★幼儿生活中的经验,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对幼儿的生活经验要根据课程价值观来进行选择。
★幼儿园课程不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严格的科学知识,而应是以幼儿生活内在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的知识和活动。
★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社会需求。
★幼儿园课程不应追求与幼儿生活割裂,或者与其现实生活不一致的知识系统。
★尽可能让不同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
★系统学科知识学习,不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任务。
★幼儿的学习是参与性学习,不是书面学习,不是口耳相传的学习,不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
★幼儿不能以听老师讲授来获得学科知识。
★幼儿园课程不要过度追求知识教育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并且对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幼儿园课程不要过度追求知识技能结果而忽视情感态度社会性创造性的目标。
★游戏不仅是课程的手段,也是课程的目标,它本身就有价值。
★整合
  • 前后内容的整合;
  • 同时进行的内容的整合;
  • 纵向内容的整合;
  • 横向内容的整合。
  • 学科领域之间内容的整合;
  • 学科领域内部内容的整体;
  • 注意恢复不同领域之间原来固有的联系,并挖掘更多新的联系,双领域,多领域内容的整合。
  • 超领域整合——以主题为中心进行内容整合,无领域界限。
  • 任何一种主题都有整合和割裂,一个主题很难成为下一个主题的基础。
  • 如果是拼凑的整合,又割裂了前后的联系,那还不如原来的学科课程。
  • 整体的逻辑在哪里?如何整合更重要?
  • 某方面的整合,就意味着另一方面的割裂,如何“割裂”其消极影响最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种确定主题的方式
  • 以领域为基础:“美丽的春天”。
  • 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幼儿生活事件为基础:“交通事故”。
  • 专门提炼概括的一些现象、过程:“变了”,“成熟了”
三种整合,没有最好之分,只有最适宜当地条件(环境,师资,幼儿经验,社区文化等)应该有多种整合。
★关于课程创新:不要追求名称的新奇,材料的花哨,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基础,考虑其发展价值,要与幼儿经验建立内在联系。
★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基础上,无视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选择课程内容和运行方式。
★幼儿教师要有生成课程意识,生成课程的能力,对幼儿的新需要,新兴趣,新发现,要有接纳和生成的意识。
★有教育机会不利用,不会利用,就是教育机会的浪费。
★幼儿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幼儿教育机会的营造,发现,和利用的过程。
★幼儿教师轮流上班,上午上,下午不上,今天上,明天不上,不利于教育时机的开发与利用的连续性,不利于整合。
★检查,评估过多,导致时机丢失。
★过度等待,无所事事,无效重复,是教育时机的丢失。
★幼儿学习观:幼儿学习是为了“入学准备”/“一技之长”/“祖国建设者”/“父母的骄傲”/“幼儿健康成长”——有时相统一,有时矛盾对立,但这些都是成人的目的,而不是幼儿的目标,因为幼儿学习就是因为好玩,有乐趣。对幼儿有价值的学习必须是幼儿感到好玩的,有趣的。
★装饰性学习:为了成人的目的而学习,排斥了快乐和兴趣。
★未来指向学习,不重视眼前生活,而是十分重视十分遥远的未来,早期定向教育就是这目的,这都是对幼儿美好童年时光的浪费。
★逐潮性学习,什么时髦,就学习什么。
★最有价值的学习,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最佳发展,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
★幼儿费了很大的学习代价,收获了某种知识技能,而幼儿却由此而讨厌相关的学习。
★幼儿学习内容,应该是既有价值,又是幼儿喜欢的。
★一切背离幼儿需要,兴趣的学习都是无价值的,甚至是负价值的。
★让幼儿付出适宜的学习代价,完成适宜的学习任务。
★有的老师关心自己如何圆满地把每一个环节做完,对每一个环境中的幼儿反应或缺少关注,或不会判断。
★教育就是把教育目标复制到幼儿身心,使幼儿发生完全依赖于课程而没有把幼儿生长和他的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
★幼儿教育应该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
★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应只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的学科而应是以生活逻辑组织起来的感性的,多样化的活动。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他们愿意学的,幼儿厌学,视学习为负担,那么,这种学习是无益的。
★教育要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要引领幼儿的发展,教育走在幼儿发展的后面,那就是对幼儿发展的障碍。
★当课程目标与幼儿已有水平间有适当距离,且幼儿产生求知,探索需要时是最佳的学习时机。
★许多探讨都是从“心”来探讨幼儿园课程,而很少或根本没有从体方面来探讨课程及其体系:兴趣性,生活性,游戏性,活动性,很少探讨如何通过课程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更多的也是知识,虽然也谈或强调情感态度的重要,却无话可说,因为没有研究过,或者很少研究过,老师脑子里只有知识及其传授的目标和技巧。
★游戏中幼儿学到的东西很难通过口耳相传来教会幼儿的。
★老师用娴熟的技巧组织与指导活动区活动,以至于本应以幼儿积极主动,多样化的游戏而未见出现的活动区活动变成了微型的“课”——教师讲幼儿听。
★许多时候活动区就是一个摆设,老师注意力在“上课”“讲课”很考虑如何发挥活动区的功能,材料少,空间小。
★游戏中尝到许多有益于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终身发展的经验,这些经验又很难通过“语言”去教给幼儿的。
★教不等于语言灌输。
★不要把户外活动看作是与“心智”无关的身体活动。
★户外活动的心理发展意义及其挖掘。
★美工区的科学,语言,社会性目标挖掘。
★学会把幼儿的需要及兴趣及时地纳入到课程中来,而不应仅仅按部就班去按教案上课。
★课程不仅仅适应幼儿,更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育有一项任务就是完成把幼儿社会化,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相悖,尽管它与幼儿发展相适应,或者能促进幼儿发展,它仍是不合适 的课程。
★知识技能是目的,更是手段,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
★判断课程适合性的标准:对幼儿发展,社会发展,伦理,健康,经济的价值。不要只顾所谓的发展而发展不顾国情,不要抽象地谈幼儿的发展,只适应幼儿的所谓的发展而不顾教育的社会责任那是教育者的失职。幼儿的发展仅仅是制作课程或教育方案的一个依据,而不是全部,幼儿的发展,特点,需要主要是解决如何教的依据(做中学,知识逻辑,生活逻辑),而不是主要为解决教什么提供依据。
★制订课程在“老师——幼儿”之间找个平衡点,前者重视教师的教育力量,重视教材,后者重视自然生长,重视幼儿的经验和活动。每种课程都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一个点,偏向老师或幼儿,或者两者同等。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幼儿的活动,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交互影响,教学适应幼儿认知结构,思维方式。
★行为主义强调强化的作用,强调观察模仿的作用。
★发展幼儿智力不能以牺牲幼儿的社会性,个性发展为代价。
★艺术教育要将自我表现能力,对美的兴趣,愉悦,感受力放在第一位,培养丰富人性,情感成为目标,而技能技巧退到其次。
★教育的重点不是超越阶段的人为“加速”而是对应幼儿的发展阶段,在打牢基础上下功夫,通过让幼儿充分地犯错误来完善幼儿前运算阶段的认知结构,而不是单一技能的集合。
被结构化的过去的知识使幼儿可能更丰富地正确地从现实中推测,判断,处理问题和信息。这样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就更加系统化,完善化,帮助幼儿形成这样的知识网是课程的重要任务。
★餐桌教育:食品的各种感觉,经历,争论,分类,对应。
★捉迷藏的价值:使幼儿脱离自我中心,被捉到的幼儿懂得,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其实在别人看来是容易被发现的,下次再藏时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发展思考力;找人的幼儿,需要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分析判断若干线索;藏的幼儿则需要考虑各种条件,如空间,位置,隐藏度,如何伪装的,同时学会守规则,相互合作,依存,极大增长其交往能力。
★投掷:力-远;力-方向;球大小-力;角度-远近。
★竞争性游戏,集体性游戏-可提供幼儿社会知识。
★教师是环境,气氛,材料的创造者。
★教师不是进行表扬或责备的权威,而是让幼儿充分地犯错误,将之视为幼儿思维发展的媒介,让幼儿逐步地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课程旨在发展幼儿作为人的基本能力,启发他们对文明生活的兴趣,并使这些兴趣和能力充满幼儿的生活。
★智力也重视。自身的价值,促进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价值,不要总认为只有情感态度才重视,发展智力就错错的,发展创造力重要,不等发展模仿能力就是错的。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并且非常有效的方式。
★分类,观察,序列化,数概念,空间概念,时间概念,简单因果关系,也很重要。让幼儿操作不同材料,让幼儿反复比较,探究,思考,发现关系,进而逐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零散的,偶然的,琐碎的知识不具有发展价值,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化教学让幼儿从认识现象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过渡到认识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内部联系和关系,从而从本质上改造幼儿的思维活动,让他们形成掌握知识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引起智力发展的重大进展,形成概括性的观念和概念。其作用是,掌握系统化知识,能更随意地运用以前的知识并值以理解深刻理解新知识,系统化的知识大大扩大幼儿认识活动的可能性,成为形成更复杂的思维活动的,在掌握系统化的知识过程中,幼儿形成了按一定逻辑开展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
★课程改革目标不是取消直接教学,用预成课程方案控制整个过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找准幼儿园课程建设逻辑起点
浅谈微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论文
幼儿综合素质知识点:幼儿教育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性
许德敏: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幼儿园招生简章
李凤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