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理方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

为了让教师能有个健康的心理,以便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园长在对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的心理卫生要求:

1.请有关专家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幼儿教师系统传授心理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为教师心理的自我保健提供支持。

2.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身心负担,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感。①严格按相关的法规规定的师幼比例来决定各年龄班孩子的人数。②减少没必要的会议和形式主义的要求,如不切实际的教育笔记、家庭访问。③教玩具集体制作集体使用。改变“上班忙不完,下班爱人家属一起忙。”的被动局面。复制方案、教学资源共享……,这样解放了教师的许多精力与时间,教师身上没有了太多无效的绳索,身心放松,工作就会感受到快乐。

3.园长要经常根据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调适,必要时还应及时地去看心理门诊,以便能以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面对教师,感染教师。我们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学读书时,我们常常因为教师教学的热忱,而学会了许多我们根本不想学的东西。园长如果是对工作、对教师抱有极大的热情,它同样会感染每一个教师的。人人都可以成为热情传染的热源。有一个传播热情的特殊方法,就是指派某些活跃的教师,在每次大家聚会时表演些趣味短剧。

4.在幼儿园里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心理气氛。为了创造轻松的心理气氛,园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

园长时不时地在教师面前故意丢些不伤大雅的小丑,让大家看到园长的“失败”和“弱点”,这样有利于解除教师对园长的紧张感,进而容易接纳园长。每次园长装疯卖傻一下,或是出丑一下,这等于告诉教师们,人不必十全十美,不妨自己取笑一下自己。自己轻松一点,教师们就比较容易轻松起来,工作的乐趣也就相对增高了。

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在领导和教师之间进行快乐传输——传输一些幽默风趣的短信、图片等,甚至在这方面形成一种制度,每周给一位发一条有趣的短信,这样,对形成积极轻松的心理气氛有好处。

★经常开展一些不需要特别的技能技巧的,人人都有同等获胜机会的趣味竞赛活动,让教师们乐在其中,同事紧张的情绪也得到较好的宣泄。

节假日里,可集体组织或个人结伴,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去旅游,优美的环境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也能消除人心中不愉快的情绪。

★在幼儿园里显眼的地方制作幽默风趣栏,每周由若干位教师提供幽默风趣图文材料,让教师们工作之余,去享受品味。

制作教师“价值观”的宣传栏,介绍各位教师,上面的内容可以是:你生平得意的成就;你本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你喜欢怎样过日子;你擅长的事;你的人生座右铭;你的爱好;你生命中最重视的东西;你现在致力追求的三件事情;能代表你的动物……。将它们写在宣传栏上,这将有利于相互了解,同时,这样做也会给教师们的工作带来无限的乐趣,并时时提醒他们们、督促他们。

5.关注教师的需要,合理地满足教师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必须先谋求如饮食、性的宣泄、睡眠、遮挡风雨的需要,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获得最起码程度满足后,才会向较高层次的需求迈进。因此,对一位连温饱都有问题的教师高谈工作的成就感,大概只能从他疲惫的眼神中看到厌烦与愤懑。教师在进入更高层次的需要之前,主要集中于满足上述需要。当教师被生理需要所激励时,他并不一定是关心工作本身,而会接受任何能满足上述需要的工作。这在提示我们园长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从物质条件上满足教师的生理需要,因为这是教师产生更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安全需要,包括人对免于受伤害的需要和寻求稳定和可预测性的需要。为教师投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责任事故保险等,来减少教师对风险的恐惧。幼儿教师工资低,但如果职业比较稳定,这对教师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当教师为安全需要所困时,其在工作中既不注意创新,也不会冒险,他们只能为了安全——不出事故、不被解雇而保守。从心理需要的角度来看,“教师宁可将幼儿关在活动室里,也不愿让他们到外面去‘疯’”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我们领导责怪教师们不关心幼儿的发展,还不如为教师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教育环境,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友谊、关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是人类群性的升华。在幼儿园中,教师希望被同事接纳,进而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都是此类心理需要的具体表现。经常组织些联谊活动或组织联谊性社团,有利于满足教师们归属需要。当归属需要成为主要的激励来源时,教师们会把工作视为寻求建立温馨、友善的人际关系的契机。

尊重需要,就是希望被他人认为有价值、有能力、可信赖的需要。一个人受到尊重后,随之而来的即为荣誉感,往往比普通的物质所得更能产生满足的效应。园长可以通过公开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以满足其尊重的需要。有时候,群众的掌声比物质奖励更能给教师带来丰富的心灵满足。

一个人的潜力是否充分发挥决定了他“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园长,要设法创造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自信。比如,创造各种机会,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让他们有自我实现的“资本”;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种竞赛,让他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得成功,获得自信;组织园内各种评优活动,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让每位教师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形成自己自己的教育教学特长,都能抬起头来。各园的情况不同,提供的机会也不同。评优时要多考虑“中间层”,让中间层多出头。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没有什么过多的名利可图,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在成功中感受到他人的尊重,他人的尊重是教师最大的满足。多提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大多数教师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把繁重的任务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做。

生理、安全与归属需要这三种低层次需要是基本需要,除非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被满足,否则个体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而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则是成长需要,满足这两种需要有助于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归属感,在特别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园长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融入到集体中去,真正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越高水平的园长,越能满足教师们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一所幼儿园,园长很出名,教师不出名,园长不算一个好园长;一所幼儿园,园长不出名,教师很出名,园长应该算是一个好园长;一所幼儿园,园长很出名,教师也很出名,园长肯定是个好园长。我很认可这种说法,因为园长、教师的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那么,他们的心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也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形成心理上的良性互动。

6.园长应从具体的行为细节中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1每天让你遇到的多数教师因你而快乐——多给教师带来一些快乐,而不应让你的出现给教师们带来是烦恼、痛苦、压抑。

2每天至少帮助一位教师解决一个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教学上、精神上的困难。

3不管你有什么委屈,永远用笑脸面对教师——特别是在与教师发生争执时,作为领导者头脑一定要冷静,要用理智控制感情,先让教师把话讲完,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心平气和地妥善处理,千万不可对教师发火,否则其心理上的后果是难以预知的。

4)对教师要体贴入微。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园长对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心体贴,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她目前在想什么?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她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等等。如果园长真正这样做了,园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更加亲密。

5每天想一次自己过去得到教师的帮助,然后对教师永远心存感激——这样会使得我们十分珍惜我们的教师,在面对他们为我们管理制造的种种“麻烦”时,才会心平气和,才不会以怨报怨。

6每月对一个有特殊困难的教师连续三次表示你的关心,并且尽力帮助她——这样雪中送炭会使得我们教师刻骨铭心,工作再苦,内心也是甜的。

7)在教师难过或者繁忙的时候,园长如果能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在教师生日时,给她一个惊喜(某种意想不到的礼物或祝贺方式)——这样会使得你的教师年年快乐,快乐年年;给教师打个电话,告诉她你很欣赏她做事的某种方法;给你的新教师一句赞美的话;替教师取信,亲自送给他;给心情不好的教师一份不署名的小礼物;送教师一本她喜欢的书籍、杂志;外出午餐时,带一份冰淇淋给值班的教师。

8每月至少对每位教师的进步进行一次肯定以及表达园长对他们的感激——这样,使教师们感到园长对她的注意和赞赏,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激励他们天天向上,月月向上。

9自己出差时,带些小礼物送给你的教师——表明你心中是时常装着他们的。

10)经常和教师商量。布置工作一般要采取商量的口气。不要以为自己是领导者,就采取不容商量的口气与教师沟通。商量,是对教师的一种尊重,商量,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相反,不容商量命令方式,意味着只有服从和执行,不利于集思广益,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要对教师说:“绝对不行,就是这样!”、“这事就这么定了,你还罗嗦什么?”、“不用讨论了,就是这样了!”而应说:“这是我的想法……”,“依我之见……”“在我看来……”这种让教师们也有参与感的话语,等于是告诉他们:“你们也很重要,你们的观点与感觉值得尊重。”始终记住,沟通的主角不是语言,而是“人”。

11)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主要体现在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以礼相待,尊重教师的进取精神,要维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关心和信任教师。为此,我们在与教师交往时,应该做到:①专注地倾听,对教师的发言不进行任何批评或评价;按纳教师的个别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肯定教师独特的品格——只要这些独特品格不影响到其工作和周围人的生活;④对教师要多往好的方向去看——每个教师都有其值得称赞的地方,让每个教师将其能力方面的优势发扬光大,是园长的重要责任;以关怀之心告诉教师你的真正想法。园长如果能做到这五点要求,教师便会觉得受到了尊重,甚至觉得得到了关怀。

另外,对教师的尊重还体现在正确对待教师的工作失误上。教师有失误时,要真诚地体谅教师的心情,要主动与教师承担责任,要注意多给教师鼓劲,千万不可推功揽过——如果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错误是教师的,这样的园长,不仅不会被教师们信任,而且受教师们防范。教师工作有了失误,园长要主动帮助分析具体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一味的指责。需要对教师进行批评时,也要有分寸,要注意为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如果她本人已认识到,就不要抓住不放,否则过去的错将会成为教师永远挥不去的重负。

有位园长说,尊重教师就应该:表扬教师用高音喇叭说,批评教师时在电话里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对教师的尊重并不仅仅限于此,并且电话里说也还有一个如何尊重教师的问题。

12要勇于认错,诚实可信。在管理过程中,就算是再有能力,再细心的园长,也难免要出现因工作失误而得罪于教师,导致两者之间的心理隔阂。如果园长自己确有错误,那就不能因为维护自己的所谓的“威信”而滥用职权,强词夺理,以势压人;更不能怀有成见,耿耿于怀,利用机会就给人“穿小鞋”。要不然,这样只会加大园长与教师间的心理距离,无益于工作的开展。正确的做法是发现自己有错,就应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园长的开阔胸怀,教师感到与这样一个诚实可信的园长打交道就会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心理也会轻松许多。

13)要公正无私、不抱成见。在管理活动中,作为幼儿园领导的园长,是很容易产生感知上的偏见。首先表现为根椐管理者固有观念,带一定的框框去看待管理活动中的一些人和事,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再次是由于教师的某种个性特征给管理者造成感知上的偏差。比如有的教师爱打扮、活泼好动,我们就不能一概推断为爱慕虚荣,浮夸轻率,而应看其工作的态度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再下判断。还有的教师爱发表议论、爱提意见,作为领导也不应把她看成专门与领导作对的“异己”,产生厌恶心理,打入“另册”,而应实事求是全面评价衡量这个人的工作表现。对于正确的意见应虚心听取,对不正确或反对自己的意见,也应有宽阔的胸怀对待。当然对于原则问题则应在坚持正确意见的前提下,做好解释工作。平时多交换意见,才能达到心理上的沟通。作为领导者,切不可凭自己的感情去判断是非,戴有色眼镜去对待教师。厚此薄波、办事不公是最容易引起教师与教师、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在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定岗用人、评优晋级、奖金分配、生活福利等方面都应公正无私,不搞亲亲疏疏,否则对教师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

园长要做到公正,还应该处理好与“亲者”和“疏者”的关系。一是,保持与“亲者”的距离。“亲者”是指与领导观点相近,接触较多者。明智的园长应与亲者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做有利于团结大多数人和客观地观察问题,冷静处理内容关系,避免因迁就亲者而陷入泥潭,并有利于与教师保持深沉、持久、真挚的关系。成功的园长应以一种超然的、不受感情影响的方式看待同教师的关系。我们提倡园长要与教师打成一片,赤诚相见,对教师不分亲疏,爱护团结,一视同仁。二是,正确对待“疏者”。“疏者”是指反对自己或者有不同意见教师。园长应该看到疏者往往是自己避免犯错误和使自己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客观、公正地对待疏者,应有将疏者当做治疗自己各种弱点、缺点的良药的气魄。

14)实行“走动管理的方式”——到各个班去走走,看看教师,及时鼓励教师;抽空与教师吃个午餐、喝杯咖啡……,一定密度的交往对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有好处的。

15)对教师不要轻言“下岗”两字。从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园长切不可经常用诸如“这样干,你离下岗不远了。”之类的高压来管理教师,这样会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可终日,加重心理疾患。同时,根据教师生涯理论,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没有3-5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不可能的。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其间会有高潮期也会有低潮期。而当教师处于“更新生涯阶段”时,即当教师处于发展的低潮时,如果不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协助和支持,教师是不可能渡过低潮而继续追求专业成长的。从幼儿教师的成长规律来看,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稳定,不能象某些对积累性劳动经验要求不高的职业那样片面强调竞争。幼儿教师如果经常面临“下岗”的威胁,那么,她哪里还有积极进取,不断积累和探索提高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水平和能力的动力?!

 总之,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应该提到幼儿园议事日程上来了。如果园长放弃这项工作,那么,幼儿园的所谓繁荣那只是表面现象,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 齐善鸿.精神管理:第二册[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55.

[2] [美]麦迪·克劳德.微笑管理[M].戴君明,译.北京市: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园长获奖论文
幼儿园管理制度大全
【好老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
某幼儿园办园章程
学前教育先进工作者申报材料
聚焦 | 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实施,幼儿教师有何期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