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导发现法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发现法教学模式是目标主要指向发展智能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程序为:

⑴提出问题,即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产生欲望;

⑵产生假设,即引导幼儿利用材料,对解决问题提出各自的假想;

⑶讨论交流,即幼儿用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发表对解决问题的看法;

⑷作出结论,即在教师指引下幼儿作出正确结论。

在“发现法”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在幼儿探索发现得出结论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可发展为“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

⑴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问题;

⑵观察探究,引导幼儿发现目标;

⑶推理证明,引导幼儿验证发现;

⑷总结、巩固、提高。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教学法、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创造思维训练等。

现在以“认识时钟的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为例说明引导发现过程的五个步骤。

⑴准备阶段。正式进入发现过程前,要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并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可操作的钟,教师示范操作分针的方法,并提示幼儿注意分针的运动对时针的影响,然后向幼儿提出探索的任务:“请小朋友在操作时,注意看看分针的转动和时针的转动有什么关系?发现以后,请轻轻地上来告诉老师。

⑵初探阶段。幼儿根据老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操作或观察,主动概括出原理、法则、概念的定义,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发现的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础。

这一阶段就是幼儿根据老师提出的目的任务和操作方法,通过自己操作分针的运动,观察和探索分针和时针运动的关系。

⑶交流阶段。在教师的组织下,每个幼儿交流自己初探的成果,这些成果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引导幼儿讨论,并通过再次操作研讨。

⑷总结阶段。在上述阶段的基础上,幼儿根据所要探索的问题,把探索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分针的操作最后形成的系统知识应是“分针转动一周时,时针走动一格;分针走动半周时,时针走动半格,以及整点、半点的含义。”

⑸运用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口头或书面练习,要幼儿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幼儿初步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

让幼儿操作分针,完成下列作业:

①使时针“由7点走到8点”;使时针“由8点走到10点”。先操作,再报告操作过程。

②使时针“由6点走到8点”;使时针“由3点走到6点”。先说明操作设想,然后再操作验证。

★★★★★★★★★★★★★★★★

精彩回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我会看时钟》
认识时钟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创设途径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_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