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较真】以“善意的说谎”来教育孩子是道德的吗?

        对“白谎”的道德判断标准对儿童道德发展带来的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儿童如果能考虑到说谎动机而对说谎行为持积极评价,那么,儿童采取说谎行为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上升。并且,认为“善意的谎言”是可以被原谅的,不是不道德的,这样一个道德判断标准也一定会给孩子本身的道德意识带来疑惑。

归根到底,“白谎”是否道德是问题的关键。人们认为说“白谎”是可以被原谅,并且选择说谎,是基于他们对于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分析,如果说谎者认为这个后果是不好的,是糟糕的,是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那么他们就会出于善意而选择说谎。

那么,按照说“白谎”者的思维逻辑来说,行为结果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判断是否道德的关键。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该承认,善意的谎言是对的,是应该存在的,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一旦承认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把道德置于一个道德相对的情境当中去,认为道德是依据具体情境、具体问题而说的。这样一来,就没有了普遍的道德准则,否定了道德的普遍意义,使得看待行为是否德取决于后果和最后情境。如果我们坚持行为结果作为判断这个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或者更极端的说,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么行为就是道德的,那么,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也会因此转化为道德的行为,例如一个小偷偷了一个人的钱包,钱包里面有失主的身份证和机票,失主因丢了钱包而不能登机,避免了一场空难,我们能说小偷的行为是道德的吗?这就是唯结果论走到最后的所带来的困境。

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准确的道德准则,他们又怎么理解道德,并且在他们感到迷惑的时候,又怎么能坚持正确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感。没有道德原则和道德底线的约束,又怎么可能会有道德的行为。

况且,我们在判定行为结果的时候也不全面。

我们往往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判定结果,看到的也往往是当时说出实话后可能造成的后果,但事实上,有很多其他的隐藏的后果是我们预料不到的。这样的一种事前决定,是很危险的。比如,你没有告诉一个重病的人他的实情,他就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正确的认知,可能会拒绝一些治疗,不积极配合,忘记吃药等等,这样一来,很有可能耽误他的病情。又例如,你没有告知那个人衣着的问题,可能她今天有个重要的约会或者面试,而因为这样的装束失去机会。人在行为决断时无法准确预知行为的全部后果,所以因为某个后果来决定行为是不完全准确的,最起码在道德领域是不完全准确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坚持,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该行为在一般情况下的一般后果,要坚持普遍的道德准则。在对待说谎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的是诚实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说谎总是不好的,这是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理念。

所以,在面对孩子提出有关说白谎的疑问的时候,我们应该纠正孩子从成人身上习得的,普遍存在于大人世界的所谓“善意的谎言”的行为方式。无论是不是善意,说谎都是不好的行为,都不应该成为抛弃诚实原则的理由。因此,出于善意考虑,我们选择的不是去说谎,而是应该考虑用怎么样的方式说出真话。我们不能选择说谎,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不伤害别人自尊或者出于其他原因的前提下,告知真相。大前提的道德原则,我们必须坚持,而说真话的方式,我们却可以自由选择,例如,用较为委婉的方式,或者较为温和的方式,或者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而非当着众人的面等等。而这些,才是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要注意到的地方。这里涉及的,也不仅仅是道德教育,还有为人处事、人际交往以及礼仪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

精彩回放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决孩子任性的十大教育法
着力培育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优雅是永不褪色的魅力,什么是礼仪的真正意义?
巧用“自食其果”的自然惩罚法
当孩子干了坏事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