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儿园科研系列(33)||观察法及其优缺点

    一、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在对观察法的界定中,“感官或辅助仪器”是进行观察的两个途径。一般观察依赖于观察者的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如有条件,也可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照相、录音、录像等进行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是指观察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获取的资料是预先决定的,对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等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观察法的目标是明确具体的,正是这一点奖人们的日常观察与科学研究观察区别开来。“自然状态”指被观察的对象必须处于常态之下,对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人为控制,使它们以其本来面目,客观、真实地呈现出来。“系统、连续”是指观察应是全面的、纵向跟踪的,而不是片面的、偶然的。“考察、记录、分析”是观察的基本过程,即通过仔细观看、详细记录,综合分析以获取对事实的了解和认识。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观察法是最基本、归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特别适合于对幼儿行为的研究。道理很简单,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还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十分有限,无法用文字测验和书面调查来获取有关资料。另外,幼儿较少对观察产生敏感,即使在不相识的观察者面前,幼儿仍然能表现其自然行为,我行我素,很少作假,因而观察所得资料通常比较真实可靠。

    观察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凡是幼儿呈现的任何行为现象均可作为观察目标。通常观察法用于描述自然条件下的行为状态或正在进行着的某些过程。如,研究班级中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交往活动类型,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另外,也适用于获取第一手资料或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跟踪研究。如,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计数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过程等。  

    二、观察的作用和局限

    观察法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也可作为其它研究方法的辅助手段。观察法简便易行;获得资料可靠性较高;有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资料。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是任何别的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只要我们认识到观察法的优点和它局限性,在研究实践中扬长避短,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㈠观察法的优点

    ⒈在自然状态下即时进行,生动、具体、直观,可获得第一手资料。观察法的一些支持者认为,同其它主要的资料搜集技术相比,观察法较少反应性,相对来说,所得资料比较客观。当然,也并不能排除观察法产生偏误的可能性。有一个陌生人(观察者)在场,人的活动和资料的记录便会有偏误存在,所有这些,使得在观察中存在着偏误的现实可能性。

    ⒉可收集到非言语行为的数据和资料,便于对行为进行研究,特别适合于对学前儿童的研究。就搜集非言语行为为资料而论,观察法明显地优越于调查研究、实验法或文献法研究。调查研究在发现一个人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意见方面,是优越于观察法的。不过,在问到回答者关于他自己的行为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故意否认一定的行为,或者回忆不起来。而在观察研究中,在场的观察人员则可随时发觉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为。观察人员可做现场笔记,将行为的突出特征记录下来,甚至可以用录像磁带将其整个行为过程录下来。在调查研究中,所有关系行为的资料(除了发生在访谈过程中的极少数行为外),都是间接的或第二手的。

    调查问卷是一种相当人为的和有限的手段,仅限于原来所选择的一个数目颇小的问题,而观察方法则空话深入研究整个的人。调查人员常在预备性研究中运用观察方法。一个研究人员常常计划进行一项调查,却很不熟悉他的回答者,从而不清楚什么问题是适应的或必需的。通过一次初步的观察研究,研究人员就会发现研究所需的适当特征,包括回答者自己可能不知道的某些行为。同样,观察法,尤其是非结构式观察法,是个非常灵活的方法,观察人员可集中关注那些重要的变量。

    教育研究中观察人员常常同观察对象们一起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在调查中访谈员与回答者之间建立的短暂而又过于正式的关系更为亲密和随和。这种直接的关系使研究者有机会更详尽地发现被观察者真正喜好的是什么。

     当然,这样也存在一种危险性,即观察人员和他的观察对象之间由于频繁的接触,往往容易产生友谊甚至爱情,这种感情的萌发,可能破坏观察人员的客观性。因此,一个局外人看得很明显的某些事,观察人员由于同被观察者过于亲密而可能注意不到,甚至拒绝想念某些不利于他们的事情。这种现象影响观察问题的客观性,值得注意。

    ⒊可对观察对象作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能获取行为现象发展变化趋势的有关资料。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观察法,不必旬访谈员那样与被调查者每天的活动和职务争夺宝贵的时间以进行访谈,也不旬实验人员那样必须强使被试处于一个异己的,有时是敌视的或不舒服的的实验室环境中,观察人员能够在受观察者天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而通常能够进行对比调查或实验为其较长的研究。这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调查对象对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可能记忆不清,而观察人员是在事件正发生的当时对它们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能够说明偶然事件和平常事件之间的区别。

    ⒋观察资料是从被试的常态行为表现中获得,可以排除被试的主观反应偏差,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㈡观察法的局限性

    ⒈由于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允许改变观察对象的各种条件,对可能影响观察的外部因素难以控制,并且难以完全重复观察和检验观察结果。

    ⒉观察的主观性较强,既受到观察者生理感知能力方面的限制,也受到认识能力方面的限制,往往只能得到表面的、感性材料,难以深入事物的本质和被试的心理,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⒊受时间、地点、人力、经费等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大范围、大场面的观察,样本较少。

    ⒋观察通常是靠观察者的感觉进行判断、测定的,所得资料往往难以系统方式进行编码和分类,定量困难。就这点而言,有些类似调查研究中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均可能面临上百甚至上千的誊抄材料,详细地说明逐日发生的事情,却无法充分地综合资料,以得出同假设有关的结论。

    ⒌容易引起特殊的心理效应并从而改变被观察者原来的行为方式,使观察者接受假象。这种情况特别易产生于观察对象被迫置于被观察的范围之内或不得不接受观察的场合。观察时间短,被观察者知道有人观察他们且担心某些东西暴露给观察者时,这一问题极易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一些调查研究采取长期、深入观察或隐蔽性(不让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或不让他们了解自己身份)的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察记录指导系列——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培养幼儿园年轻教师的听评课能力的有效途径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社会调查常用名词解释2
临床法
第一章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