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开始给筷子过节了,就问能不能定为法定假日?

苦夏难捱,现在恐怕只有孩子们把夏日当天堂,告别学生生涯的成年人不再能放暑假,强烈期盼现在能有个休假的节日,让自己躲过热浪袭击。可惜,完全没有。

  不过,在邻国日本今天还真是一个节日。每年的8月4日是日本的民俗节日“筷子节”。据说这个节日来源于一位日本学者的提议。1980年前后,饮食愈发西化的日本人使用筷子的频率开始降低,年幼的孩子们甚至不能正确使用筷子。学者本田总一郎提出,应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辛勤为人们效劳”,举办“供奉”筷子的仪式,于是就有了这个听起来略有些不可思议的“筷子节”。

我们听到这个节日一般都会迅速冒出两个念头:首先是筷子发源于中国,中国却并没有影响力大的筷子节,感觉“民俗被抢了”;接着就会想,“筷子节”有什么好过的,日本人的“筷子节”到底怎么过?

要确定民俗是否被抢,其实恰恰只需看看节日怎么过。每年的8月4日当天,日本民众会一起将自己用过的旧筷子投入火中焚烧,数量达到上万双,以此作为供奉;他们还要载歌载舞,祈求身体康健。这种仪式感很强的庆祝活动,与日本人在神社举行的其他祝祭活动形式很类似,体现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多神宗教观。中国人虽然离不开筷子,却并没有相应的类似仪式,是否“被抢”显而易见。

除了赋予作为物品的筷子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日本人平时使用它也很有仪式感。在动用筷子前,他们的传统是必先说声“领受了”,餐后放下筷子,则要说“蒙赐盛馔”。我们在日漫、日剧中看到主人公说“开动喽”,大概也是这种形式的变体。

不过,看到日本“筷子节”越来越广为人知,我们也难免焦虑。我国作为筷子祖先“箸”的发源地,保存筷子文化当仁不让——所以,我们去为筷子“申遗”了。不过,这次“申遗”并非忌惮邻国的“抢先占”——为筷子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是中日韩三方的共同行动。

等等,韩国又掺和进来了?没错,文化申遗这种事,从来都少不了邻居“宇宙国”。韩国还专门成立了“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组委会。2015年,“由韩国清州、中国青岛、日本新潟三方组委会共同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为筷子申遗方案”的消息,就是由这个“东亚文化之都”组委会爆出来的。

随后韩中日三国在青岛举行了一次文化部部长会议,“筷子委员会”三方当时甚至打算向各自政府建议,将“筷子节申遗”列为部长会议议题,不过后来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相关报道。不过,最终中日韩三国将看起来像摆了两双筷子的“11月11日”定为了“筷子日”,并于当年在韩国清州市举办了首届三个国家公认的“筷子节”,开展夹豆比赛、筷子特展等活动。韩国小朋友一本正经夹豆的样子还真是让人忍不住想摸头。这样,“筷子节”又有了一个新日期,“11·11”也在光棍节、剁手节之外又新增了一重含义。小编强烈建议以后干脆把11月11日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日,不然这么多节都过不过来了!

“筷子节”看似新奇,其实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一起欢快地过起来毫不为“过”。实际上,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真·多姿多彩”的奇葩节日,而且形成过程十分随机,堪称一言不合就过节。

最有名的就是红色的“西红柿节”了。这是一个西班牙的节日,始于1945年,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进行,世界关注度相当高。“西红柿节”只能在西班牙的布尼奥尔过,当地民众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会用上百吨的西红柿作武器展开激战。游戏规则是,西红柿必须捏烂后才能出手,战役只能持续1小时,当天中午12点起,人们抓起 “红色子弹”胡乱向身旁熟悉或陌生的人们身上砸去,到了1点大家马上休战共同打扫街道。

关于节日由来有两个传说。一个说,有一天布尼奥尔一个小乐队从市中心吹着喇叭招摇过市,领头者更是将喇叭翘到了天上。这时,一伙年轻人突发奇想,随手抓起西红柿向那喇叭筒里扔,并且互相比试,看看谁能把西红柿扔进去,这就是“番茄大战”的由来。另一个说,小镇举行游行活动,一名年轻人在人群中被推倒,起身后顺手拿起路边菜摊上的西红柿,砸向周围的人,结果大家打成一团。次年,一群年轻人带着西红柿到广场,又打了一场“西红柿大战”,此后,“西红柿大战”就逐渐成为小镇居民一场约定俗成的活动。

不管到底是怎么来的,可以确定的是,西红柿大战超级受欢迎,以至于韩国、智利为了经济利益纷纷打算山寨它。嗯,韩国又一次刷了存在感。位于韩国东北部的著名海滨景点城市Boryeong,拥有漂亮的海滩和海滨大道,有着夏季狂欢习惯。他们希望自己的西红柿节从7月19日到7月28日一连举办10天西红柿大战——对比布尼奥尔异常节制的“一小时”,小编觉得这个提议有点丧心病狂。而智利已经山寨成功,他们的西红柿节参与人数已经达到了7000人,扔掉的番茄将近40吨。

二三月份的节日特别多,从欧洲到北美,到非洲,再到南亚,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此时都喜欢过节,仿佛出自本能的热爱狂欢。

每年2月在法国小镇芒顿(Menton)举行的柠檬节是金黄色的。据说盛产柠檬的小镇之所以策划出来这么一个节日,是因为2月人们刚刚欢度完了圣诞节和新年,但意犹未尽还想乐一乐,可是天寒地冻无需避暑度假,无法下海戏水,于是他们就拿起手边最多的柠檬,开始堆!

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的芒顿人竖起了复杂的骨架,用万千只新鲜柠檬和柑橘非常有技巧地扎成一座座巨大而绝妙的雕塑,每年一个主题,去年的主题还是中国元素,所以我们看到了柠檬版的故宫、弥勒佛、脸谱,等等。芒顿柠檬狂欢节历史悠久,到今年2月已是第83届了。

接下来的3月,我们能去加拿大过一个金色的“枫糖节”。相比之下这个节日低调的多,每年3月春意盎然时,加拿大生产枫糖的农场就被粉饰一新,大家在一起品尝自然的馈赠——枫糖。节日来自国内外的游人开放,尤其欢迎儿童。

据说在大约1600年前,加拿大就已经有了“印第安糖浆”,这就是加拿大原住民印第安人首先发现的枫糖糖浆――一种清香可口、甜度适宜、润肺健胃的甜食。他们用“土法”在枫树树干上挖槽、钻洞采集枫树液,这就是现在的枫糖成品的原料。

除了金色,3月还有一个绿色的节日——圣帕特里克节(St.Patrick's Day)也叫“绿帽子节”,它固定于每年的3月17日。这一节日起源于5世纪末期的爱尔兰,美国从1737年3月17日开始庆祝它。圣帕特里克节这一天,美国人通常要举行游行、教堂礼拜和聚餐等活动。

美国的爱尔兰人喜欢佩戴三叶苜蓿,用爱尔兰的国旗颜色——绿黄两色装饰房间,身穿绿色衣服,头戴各式各样的绿帽子,并向宾客赠送三叶苜蓿饰物等。

芝加哥庆祝圣帕特里克节时相当疯狂——流经市中心的芝加哥河会直接被可食色素染成绿色。作为庆祝圣帕特里克节的一项主要内容,从1962年开始,每年都有数十万芝加哥市民和游客聚在河两岸观看“染绿”河水。

接下来这个节日,综合了上述所有色彩,它就叫“色彩节”。“色彩节”更通行的名称是“洒红节”,又名霍利节、荷丽节、胡里节,印度,尼泊尔,苏里南,圭亚那,特立尼达,英国,毛里求斯和斐济等地都是重要节日。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印度、圭亚那和尼泊尔印度教的春节,在二三月间庆祝。

最权威的说法是,洒红节源于印度的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传说人们为庆祝印度古时候善良的王子活下来,而将7种颜色的水泼向王子以示祝贺,就是节日的由来。洒红节是最古老的印度教节日之一。古代庙宇的墙壁浮雕中,有王子与公主等候皇室配偶们在五色水中结束打闹的画面。

洒红节庆祝时间的长短不一,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因为春天是高烧与感冒的高发期,所以节日上人们撒的花粉带有某种药用功能。花粉的颜色,传统上,一般取自尼姆树、番红花粉以及其它中草药。

近来,印度人为了表示喜庆和祝福,会向人们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捉弄人和尽情欢乐是洒红节的精神所在,通常较低种姓的人将粉和颜料洒向高种姓的人,暂时忘记阶级的差异。

有“洒红”就有“抹黑”。与这些颜色鲜艳的节日相比,我国新疆锡伯族、东北的达斡尔族与鄂伦春族共同的节日“抹黑节”,真算得上独树一帜。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节日开始。早早起来的人们,你追我赶的互相往脸上抹锅底的黑灰,相互观望,笑声不止。据说,锡伯族的“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人们吉祥平安。而东北的少数民族受萨满教影响,“抹黑”之举主要祈求能够驱妖避邪。

这些多彩节日有的源自古老传统,有的作为新兴娱乐方式留存下来,但它们之所以“出名”,并不真的只是因为庆祝方式奇葩,而是当地文化机构宣传的结果。在消费主义主宰的社会中,这些宣传确定无疑地指向了“提振文化产业”“游客经济”等经济利益目的,文章开头提到的“筷子节”,发展到今天中日韩三国共同“申遗”、改期,其概念也远远不再局限于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所提出的“感恩求佑”。不过,只要这个节日真正确立下来、广泛受到认可,享受节日本身绝对是我们最期待的。谁不喜欢有个新鲜的由头过节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的春节长假到底有多长?
加蓬节日习俗
揭秘古代假期:宋朝最让人羡慕
日本国假日竟然这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假!
古代清明节怎么放假?唐朝曾是黄金周,宋朝放假时间最长!
爱放假的法国人,有这么多的法定节假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