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史之乱(1)渔阳鞞鼓动地来(万字篇)

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李林甫死的三天后,杨国忠接替了他的右相之位(天宝元年改中书令而来),兼文部(本年度由吏部改名而来)尚书,身兼的那四十多个使官如故。

虽然都是奸相名人堂的,但别看李林甫奸,人家能当成Bug级别的奸人是有段位的,这一比马上就显露出来差距了,杨国忠是三十岁才去从的军,之前是个全族都看不上的嗜酒好赌的放荡无赖,等入朝后很多骨子里的东西改不了,强辩且轻躁,无重臣威仪,当上宰相后开始彻底放飞,在朝廷上时不时撸胳膊挽袖子对公卿大臣颐指气使,所有不听他话的都贬出去,连吏部的官员选拔与任用都被杨国忠为了显示他能耐而将过去两个季度才整完的选拔考核在一天之内都搞定。(故事,吏部三铨,三注三唱,自春及夏,才终其事。国忠使胥吏于私第暗定官员,集百僚于尚书省对注唱,一日令毕,以夸神速,资格差谬,无复伦序)

这就属于不会当官。

其实理论上来讲,有没有安史之乱他这宰相都干不长,因为真不会干。

他把太多不该挑明的事挑明了。

搞政治最关键的基础是信息速度与渠道,最核心的动作是利益交换。

信息是为了知己知彼,利益交换是为了把自己的牌换的越来越好。

政治利益的升值其最关键点,需要利用信息差和手里握的牌去进行博弈。

这事不能整的跟菜市场买菜一样明码标价!

因为菜不值钱!!

因为受益者终究是少数人!!!

你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你要夯实你的政治统治,极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你需要摁住下面的愤怒。

不要去轻易挑起底下的熊熊烈火。

只有傻子才满世界嚷嚷自己的门道有多厉害。

杨国忠当了宰相后就是这傻子。

朝野内外给他家送礼的人天天排起了长队,家中仅丝绢就三千万匹,而且他还公然炫富,车马仆从充溢数坊,锦绣珠玉鲜华夺目,所谓“开元已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

关键这份不思盈亏的大聪明还是经过杨国忠深思熟虑后的人生方向,他说过:我本寒门,只是因为贵妃的关系才有今天之位,也不知未来是个啥归宿,但肯定留不下啥好名声,还不如趁着今天的权势行极乐之事。(国忠谓客曰:吾本寒家,一旦缘椒房至此,未知税驾之所,然念终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极乐耳)

虽然这和当年李林甫对他儿子的那句“势已然,可奈何”的情景有几分相似,但境界是真不同。

李林甫是为了活一天就掌一天的权;

杨国忠则是知道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趁着娘娘受宠让自己最大程度上的痛快一秒是一秒。

李林甫人家独握权柄近二十年没翻车,除了帮老李背锅,帮老李办事之外,人家相当懂政治规矩,永远喜怒不形于色,你看不见他对人对事的表情,他为宰相的时候,朝廷编制凡进必考,你别管人家私下咋勾兑,但面上都根据规章流程办事,人家激不起来大风浪。(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

为啥过去“吏部三铨,三注三唱,自春及夏,才终其事”啊?

因为时间长才能考察的清楚。

因为时间长才会让人感到珍惜。

因为时间长才会将操作掩人耳目。

因为时间长才会让棋子背后的棋手充分勾兑从而让选出来的人才最符合各方利益,最让自己得利且规避风险。

李林甫虽然奸,虽然让人们跟牲口一样都闭嘴,虽然为了给老李打造梦境啥丧良心事都能干,但另一面,是人家谨慎的对朝政修修补补了二十年,人家是干了宰相份内之事的,连史料中都不否认他这二十年的行政态度,所谓“宰相用事之盛,开元已来,未有其比。然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

不过对于这条量身定做的好狗,李隆基却相当凉薄。

天宝十二载(753)正月,杨国忠迅速的展开了对李林甫的政治追杀,他派人找安禄山让他上报李林甫的罪证。(国忠素衔林甫,及未葬,阴讽禄山暴其短)

安禄山从不在下沉的船上待着,对曾经的奉若神明迅速落井下石撇清关系表示要跟恶势力斗争到底,让阿布思部落投降的人到朝廷诬告李林甫认了阿布思当干儿子。(禄山使阿布思降将入朝,告林甫与思约为父子,有异谋)

很快李林甫的姑爷谏议大夫杨齐宣怕自己受牵连,随后赶紧配合活爹举报自己的死爹,说有那么回事。(上信之,下吏按问;林甫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惧为所累,附国忠意证成之)

二月十一,李隆基削去李林甫官爵,抄家没产,子孙有官者被罢免流放岭南和黔中,李林甫亲戚及党羽被贬官者五十余人,李林甫的棺材被砸开,口中的珍珠被去除,身上的金紫朝服被扒掉,换了个小棺材以平民之礼埋葬。

二月二十七,李隆基赐杨国忠魏国公,以奖励此次揭露反革命行径的功劳。

客观来讲,李林甫活该,他这些年整死了那是多少家啊,太子手下的人没几家还是全着的,因果报应不爽。

但另一面,这事应该由下一届政府干,应该由太子去反倒清算。

他是你的宰相,替你遮风挡雨了十九年,养条狗那么长时间还有感情呢!他为啥对太子一系兴起那么多大案你真不知道为啥吗?他真有问题你这人精会让他“独相”那么多年吗?

凉薄啊!

这诬陷甚至连史料中都看不下去了,所谓“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为啥说清算李林甫这事需要等下届政府干呢?

因为所有人都看着呢。

因为底下的干部大部分都是他提上来的。

哪有那么多造反分子啊!

那说白了不就是你们内斗嘛!谁看不出来啊!

毕竟替你干了十九年的脏活儿,必须得在你这给个体面,你从最开始杨国忠折腾这事时就得给压下来,虽然李林甫的时代掀篇了,但李林甫这奴才我也疼惜的。

不要让大领导们总去担心自己的后路,他们的能量毕竟太强。

当场面上都知道你确实拿所有人都当用过就扔的擦屁股纸时,当你没了体面和信誉时,你的统治成本将会相当高。

李林甫这一死,颇有当年尔朱荣死后的感觉,镇狱明王不在了,锁妖塔镇不住了,安禄山那边首先就不想再装了,别看之前和杨国忠有过短暂配合,但那属于给自己摘除嫌疑捎带脚泄愤自己这些年被李林甫“血脉”压制的提心吊胆,他对于杨国忠的看不起是能表现出来的。(安禄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已,故畏服之。及杨国忠为相,禄山视之蔑如也,由是有隙)

到底还是从底层草莽混上来的,虽然对强者的绝对跪舔他确实能俯下身去花样百出,但对于镇不住自己的那是真装不出来。

另一边,杨国忠知道安禄山不服自己,于是跟清算李林甫一样,一脑子算盘珠子的这货根本不懂时间是个啥东西,刚拜相没多久就开始没完没了的对老李说安禄山要反。(时安禄山恩宠特深,总握兵柄,国忠知其跋扈,终不出其下,将图之,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上不之信)

一边打压安禄山,另一边又给西北大将哥舒翰抬点想要引其为援,奏请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又在天宝十二载的八月三十运作哥舒翰做了西平郡王,从此跟安禄山那东平郡王肩膀一边齐了。

其实之所以说是杨国忠在捧哥舒翰,倒不如说是李隆基构建了一个东北西北互相忌惮的藩镇均势。

李林甫刚死不久,李隆基曾安排了一次所谓的“和解”,命这仨人结为兄弟,在那年冬天入朝时派了高力士设宴于城东款待仨人。

随后双方都聪明的交出了自己的考卷。

安禄山打开话头对哥舒翰说:我父胡人,母突厥人,公父突厥人,母胡人,咱们族类差不多啊,咱可得多亲多近啊!

哥舒翰道:古人云,狐狸向洞窟乱叫不祥,因为他忘本啊。老兄您要是真想跟我亲近,怎么敢不尽心。(翰曰: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见爱,敢不尽心)

安禄山觉得哥舒翰话里有话,那意思夷人间也有鄙视链,你突厥人比我这杂胡高贵呗!大骂道:你个突厥瘪犊子!禄山以翰讥其胡,怒骂曰:突厥敢尔

哥舒翰本想骂回去,到嘴边了看见高力士看着他,然后赶紧给九千岁爷爷咽回去了,假装喝多了这宴会不欢而散。

双方以闹翻了的效果完成了领导的考核。

咋可能让你们仨和解嘛!

李隆基后面对安禄山的一系列不当回事其实也和对西北太有根了有很大的关系,总体而言,天宝时代天下强兵是号称在西北的,除了高仙芝因为实在太不是东西在怛罗斯之战现了眼之外,西北的战绩打的那是相当好看的,要是没有安史之乱,吐蕃在来钱的道被堵死后眼瞅就要回到他该有的生态位了,他内部眼瞅没有利益分红去维持他那大吐蕃邦联了。

西北的骄人战绩,也成为了边塞诗人们歌唱盛唐挽歌的最后战场,天宝十二载,哥舒翰击吐蕃,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部落,这时候,盛唐边塞诗人后世并称为“高岑”的高适写下了《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天宝十三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大败之,受降而回,另一个“岑”的那个岑参为封常清写下了《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也算是写出了大唐的最后豪迈,像“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自豪感诗句算是看一篇少一篇了。

问大家一个问题,为啥开元天宝时期出现了所谓盛唐特有的边塞诗人呢?

因为节度使们光能打赢是不够的,战报是满足不了圣人的虚荣心的,战报也是没法对外输出文化价值观的。

朗朗上口吟咏抒怀的诗歌才是对盛世的最大颂扬。

玄宗时期对诗歌的看重深入到了科举的选拔之中,以此为导向,以李白为首的大量诗人开始喷薄而出,像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王之涣这帮描写边塞战争军旅和百姓民生的诗人也开始大量涌现,他们到边塞要么通过为边将写传唱长安三万里的诗句从而跟着边将飞黄腾达,要么侧面描写朝廷的穷兵黩武和百姓的民不聊生抒发自己的治国见解。

边塞诗人,相比其他诗人来讲前途更清晰。

比如高适,他真正是做了一辈子的诗,走哪写到哪,但在参加了太多诗词大会和文坛交往后直到50岁的时候才在睢阳太守张九皋的举荐下被授了个封丘尉。

他人生的转折是天宝十一载(752)秋辞职去了长安,随后受田梁丘推荐去了河西幕府,经过多蕃周折才靠着能给哥舒翰写气吞万里的诗句而被任左骁卫兵曹,充府内掌书记,才算正式上了快车道,随后高适开始了堪称井喷的强力输出,在哥舒翰这有名的诗就作了不下三十首。

边塞诗人们描写领导的不容易,抒发将士们的太辛苦,悲悯老百姓的动不动就“苦一苦”,正是靠着他们的一首首诗句,才让大唐的西北显得那么的壮丽,让大唐的国威无远弗届。

同样是边塞,安禄山的东北方面就产生不了那么多诗人。

因为安禄山获得领导的喜爱走的是憨逼路线,你整一堆诗给我整出意境来了就没有飞猪效果了。

安禄山对于信息的理解更精准,或者说对于玄宗朝的权力链条理解更精准,他不需要用诗句才让领导爽,他总是质朴的送人头然后憨憨的对老李说圣人我想为您老死;我娘最近胖点没;我做梦梦见神时我发誓说只要您老万寿无疆拿我命换也值······

安禄山和李隆基这种私下的“爱奴”关系也始终让杨国忠如芒在背,天宝十二载冬天,杨国忠刚刚为相一年,就已经对李隆基说安禄山必反,不信您召他来,肯定不来。(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

结果人家安禄山得到信就上路了。(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

天宝十三载(754)正月初四,在华清池,李隆基看到了他的好大儿。

安禄山见了老李就哭道:臣就是个胡人,因为陛下才有了今天,但现在不被杨国忠所容,恐怕是活不了几天了。

老李觉得自己这宝宝太可怜了,你不说不敢来嘛!于是赏赐巨万,更加亲信,此后杨国忠的那堆挑拨彻底听不进去了。

还是那句话,杨国忠根本就不懂政治的高级规则,他就是个算账的。

他总想给安禄山这笔账销了,这也没问题,但是这决定权在圣人那,你得提前积攒材料整理物证人证你得走程序啊!你得攒出必杀技才能一击毙命的去下手啊!

他这贸然动作除了给安禄山逼警觉了之外给李隆基也彻底整不信了。

后面李隆基很多赌气般的任性其实和杨国忠天天跟臭苍蝇似的在旁边嗡嗡也有很大关系。

在这一年,历史曾经给过大唐一次机会。

李隆基决定将安禄山的隐患彻底解决,召其拜相,连诏书都写好了,但杨国忠说安禄山没文化这玩意要是都能入相天下就看不起咱大唐了,随后这事就拉倒了。(上欲加安禄山同章事,已令张草制。杨国忠谏曰:“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上乃止)

人家张九龄要是那么说叫有底气,咱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好意思张嘴的。

此时此刻,安禄山在长安,他跑不了的,你咋安排他都行,拜相后慢慢去肢解东北,过两年再给调安西去出相入将平事,已经专制东北十多年的安禄山其实就已经被拆除隐患了。

但老李错就错在了他不该把要提拔这事都整出文件后又给销毁了。

你要么就别提,文件都盖章了你再给否了,是人事大忌。

因为这事藏不住的,肯定会泄露出去的。

最终老李补偿性的加安禄山为尚书左仆射,赐一子三品、一子四品官。

然后人家安禄山张嘴了,请求兼任闲厩使、群牧使等职。正月二十四,李隆基任安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安禄山又请求兼任群牧总监,任命其党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兵部)侍郎,充任闲厩副使,老李一一批准。

安禄山随后密遣亲信选好马堪战者数千匹单独饲养。

他开始黑领导的马了。

二月初六,李隆基对自己的政绩进行阶段性总结,上圣祖老子的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

二月初七,祭祀太庙,上高祖李渊谥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太宗李世民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李治谥号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李显谥号为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李旦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之所以改,因为汉家皇帝都有这孝,咱唐也得给配上。

二月初八,最大咖压轴出场,群臣给李隆基上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

跟他这一比,他奶奶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都差点意思了。

这地球就快招不开了。

其实关于这个名字吧,老祖宗给小孩起小名的“狗剩说”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别让名字把你本来该享的福给占了。

咱华夏的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生他的时候他奶奶梦见神仙从云中把这孩子送来的,所以就叫了王云,结果到五岁了孩子都不说话。(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直到有懂行的来了,说孩子是好孩子,可惜说破了,然后他爷爷根据《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的厚道意境,给孩子改名为“守仁”,然后就能张嘴了。

所谓“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这名字叫太大了真不是啥好事。

除了满足自己自吹自擂之外真没有一丁点意义。

某种意义上这甚至是最贵的奢侈品,它不光挤占你玄之又玄的福报,还增加你巨大的维护成本。

比如你眼瞅那么牛了,你的宰相也得给往上拔拔呀,二月十一,李隆基升杨国忠为司空。

另一个层面也不得不说杨贵妃实在是太招喜欢了,杨国忠是罕见的玄宗朝中后期敢顶风说领导宠爱之人坏话的,还罕见的成了“活一品”的干部。

李林甫那么受宠,不过天宝六载时加了个开府仪同三司,死了以后才追赠的太尉。

一个能帮他敛财的外戚仅仅拜相一年多,人家成活一品了。

然后不平衡的安禄山在二月二十三又上奏了,说:我所率领的部下讨伐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功勋卓著,乞望陛下能够打破常规,越级封赏,写好委任状让我在军中授勋。(己丑,安禄山奏: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身付臣军授之)

面对这个堪称疯了的上奏,李隆基不知是处于对之前怀疑他宝宝的愧疚还是实在就是太想表达爹疼你的意境,老李同意了!安禄山最终带走了五百多张将军委任状,两千多张中郎将的委任状。(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

这回从军粮,到货币,再到编制,彻底是安家军了。

什么圣人,我特么知道他是谁!

编制是俺们安大帅整来的!

要来了这么多匪夷所思的权力后,安禄山回范阳是以给杨贵妃送荔枝的速度拿自己当生鲜运的,一路飞船开路的,但即便心虚成这样,已经近乎铁证了,李隆基居然把说安禄山要反的人都绑了给他儿送过去,彻底把自己的言路给你断了。(恐杨国忠奏留之,疾驱出关。乘船沿河而下,令船夫执绳板立于岸侧,十五里一更,昼夜兼行,日数百里,过郡县不下船。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缚送,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

杨国忠眼瞅弄不动安禄山自己也琢磨扶植军派嫡系,这一年安排了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再击南诏,结果被南诏王阁罗凤诱之深入,至大和城人家闭壁不战,李宓粮尽,士卒因传染病和缺粮未战而死者十之七八,直到这时候李宓才撤军,让人家南诏一通猛追,李宓被擒,全军覆没。

南诏就此彻底的打出了国家自信,紧接着等到了不远的安史之乱红利,随后在从来没有成立过强大政权的云南变成了西南小强。

对于这种败报,杨国忠此时已经胆大到敢隐瞒了。(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

大家还记得当年张守珪是咋倒台的吗?

15年前,张守珪因虚报军功被贬,牛仙童被老李派了杨思勖活活打死后做了烧烤生生给吃了。

那一年李隆基55岁。

如今70岁了,他真的老了。

虽然没人敢说话,虽然他又一次对高力士表露出了我老了,朝事给杨国忠,边事交给诸将,我没啥愁事了,但高力士像当年对李林甫的规劝一样,做为此时全世界唯一能劝的他的人,还是张了嘴:臣听说云南已经被人家打秃好几次了,边将又一个个拥兵太盛,您拿啥制啊?臣担心一旦祸起连救的机会都没有,咋能说没有忧愁啊!(无敢言者。上尝谓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这一次老李也没有十五年前的犀利眼神了,回了句:卿勿言,朕徐思之。

“卿勿言”,老李在说:别把我拉回到现实。

“徐思之”,老李在说:等我千古以后这是下一届班子的事。

这一年的西南战况完全就是杨国忠的人祸,南诏的太庙里应该供上杨国忠的像去祭祀,堪称南诏之父,但西北方面尤其是对于吐蕃,大唐此时已经建立成了一个体系性的防御堡垒,这年七月二十,哥舒翰奏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阳、浇河二郡及并建立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军。

理论上来讲,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吐蕃是夺不回丝绸之路了。

但谁知道人家等来了那个意外呢。

也因为那个意外,此时建军洮水南岸的磨环川的一只部队未来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支队伍叫做神策军。

神策军后来在一系列相当复杂的演化后一步步的成为了北门的禁军并从上到下的军官纷纷被太监们把持,在太监独特的“干爹”系统的“子嗣”传承下牢牢的控制住了禁军军权,开启了中国史上权势最大的宦官时代,没有之一。

大唐的包容着实多元,有最猛最能打的猛男皇帝,有史上最自私也是唯一的猛女皇帝,还有左右晚唐政局能废立皇帝的史上最牛不男不女集团。

生在玄宗时代,你如果住在长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长安是玄宗朝的所有聚敛之臣集全国之力搜刮输血而成的梦幻之城,它梦幻到了这年在下了两个月的霖雨后圣人会下令卖出太仓一百万石的米去平抑物价。(是秋,霖雨积六十余日,京城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

但如果你没住在长安,你是悲哀的。

郁郁不得志的杜甫在一年后回离长安仅仅三百里的奉先(蒲城县)省亲时刚进门就听到了小儿子饿死的哭声。

杜甫在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后,还对自己的家事感到了莫大悲哀,杜甫哭嚎道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可穷苦人家仍然弄不到饭吃,我是个免租有特权的官尚且免不了孩子饿死,平民百姓该怎么活呢!(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其实这种现象,在诗圣的诗史记录下早就存在了。

天宝十四载(755)二月,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入朝奏事,请求用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老李依旧脑子让屁崩了的命中书省立下敕书由自己签署发委任状。(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

这个“告身”,也就是委任状,过去是由吏部和兵部先给到尚书仆射,然后递到门下省,给事中初判,黄门侍郎复核,侍中终审,不合格给你打回去,合格的然后上奏道皇帝,皇帝批完后再往下发,随后盖上一个个印形成正式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也别赖杨国忠混蛋,打老李这已经老年痴呆了。

71了,人家是真不死啊!是真没风疾啊!

华清池可得多去啊!保健效果是真好啊!

去年天灾罢了陈希烈后填补上来的新宰相韦见素对杨国忠说:安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我当极言;领导要是不同意,您可得跟上。杨国忠点头。

转过天杨国忠、韦见素入见,李隆基道:卿等有疑安禄山之意吗?

韦见素随后挑明了安禄山反迹已显,所请不可许,李隆基不高兴了。

吓得杨国忠没敢说话,随后到底是给安禄山批了。(上不悦;国忠逡巡不敢言,上竟从禄山之请)

过了几天,杨国忠和韦见素合计之后对老李说:臣有策可坐消安禄山之谋。我觉得文化这事不叫事了,今若调安禄山入朝拜相,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为河东节度使,则势自分矣。

李隆基同意了。

又一次已经草诏了被李隆基突然叫停,老李派太监辅琳以珍果赐安禄山潜察其变。辅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言安禄山竭力奉国,忠贞无二!(已草制,上留不发,更遣中使辅琳以珍果赐禄山,潜察其变。琳受禄山厚赂,还,盛言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

此时此刻,安禄山还没做好准备。

否则他不会贿赂,毕竟后面的使者安禄山连装都不装了。

其实哪怕现在召他拜相给他逼反了,也比大半年后等他反要强。

但李隆基道:都别担心了,安禄山没问题,东北二虏还指望他平呢,我为他担保,你们别担心。(上谓国忠等曰:“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事遂寝)

这年二月,西北柱石哥舒翰因为常年不规律作息饮食得了风疾,就此在家请病假了。

老李牵制安禄山的最关键棋子大稍息了。

三月二十二,李隆基命给事中裴士淹代表朝廷去河北宣传慰问军民。

四月,安禄山马上上奏破奚、契丹。

长安在他这已经没有秘密了,老李要他打二蕃他就显示存在感,老李为他作保那就谁也不当回事了。

裴士淹至范阳,二十余日才见到安大帅,已经无人臣之礼了。

另一边杨国忠在抓紧造证据证明安禄山反,或者说他在逼安禄山反,派京兆尹围其长安会所,捕其门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狱杀了,又奏贬其心腹吉温。(忠使门客蹇昂、何盈求禄山阴事,围捕其宅,得李超、安岱等,使侍御史郑昂缢杀于御史台。又奏贬吉温于合浦,以激怒禄山,幸其摇动)

六月,李隆基以其子成婚,手诏安禄山观礼,安禄山辞疾不至。

七月,安禄山上表请献朝廷马三千匹,每匹马马夫二人并派蕃将二十二名护送。

直到这个时候,河南尹达奚珣上奏李隆基道:请您告谕安禄山应到冬天再献车马,由朝廷供给马夫,不劳他部下军士。直到这个时候老李才真的开始担心安禄山会反。(秋,七月,禄山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执控夫二人,遣蕃将二十二人部送。河南尹达奚珣疑有变,奏请“谕禄山以进车马宜俟至冬,官自给夫,无烦本军。”于是上稍寤,始有疑禄山之意)

注意,此时是七月,老李已经怀疑了。

与此同时只要圣人您自己犹豫了,该让你听见的肯定会入你耳朵,那就都能说了,几个月前辅琳受贿的事马上就被揭发了,老李以别的由头把辅琳打死了。(会辅琳受赂事亦泄,上托以他事扑杀之)

只要老李怀疑了,马上贿赂的事就说了。

老李随后派宦官冯神威拿手诏去告谕安禄山冬天献马,并嘱咐道:朕刚为你在华清宫造了一座温汤池,十月我们不见不散。(上遣中使冯神威赍手诏谕禄山,如策;且曰:“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等冯神威去了之后,此时安禄山面对天子来使已经不拜了,问了句:圣人安稳?随后说了句马不献也行,十月我指定去京师。

随后令左右引冯神威置馆舍,不再相见。

几天后遣还,也没有回表,冯神威回来后对李隆基哭道:我差点见不到您老人家了。

此时是八月,安禄山反迹已明。

从八月开始,整个东北战区已经厉兵秣马呈战时状态了。(禄山由是决意遽反,独与孔目宫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自余将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来,屡飨士卒,秣马厉兵而已)

但老李依旧没动静。

七月他已经怀疑了,八月他已经基本确定了,但就是没反应。

按安禄山的打算,他跟老李正经是有真感情的,他本来是想等老李死了政权交接的时候反的,那样没有包袱,还能趁虚而入,但杨国忠这个“六品下才”做了大国宰相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无限加速了安禄山造反的过程。(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

开了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老李的寿还早着呢。

倒是安禄山,再等一年他就该瞎了。

等他瞎了他还反个屁!

但是,就像我们整个玄宗朝说了好多次的那句话:无数小概率叠加后是躲不开的大概率。

自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定鼎天下启动贞观之治成为天可汗打通国贸商道后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大唐的惯性到头了。

十一月初八,安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道:有密旨,令我率兵入朝讨杨国忠!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诸将皆引兵夜发。

安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引兵而下。

安禄山坐铁车,步骑精锐,烟尘千里,渔阳鞞鼓震地而来。

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十一月初十,被安禄山派奇兵偷袭的太原向朝廷报告了安禄山反状,东受降城也上奏说安禄山反,但李隆基依旧不信。

十一月十五日,李隆基终于得到确切消息,安禄山已反!

老李走出了每年必从十月待到过年的“大唐冬华清池,披上了浴巾,准备用自己采阴补阳外加温泉疗养的好体格子给肥贼一点点来自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的小小震撼!

此时的杨国忠还搁那兴奋呢,我说丫要反吧!说多少遍了领导不听!杨国忠还洋洋得意的说肥贼好弄,就他一人想反而已。

这个草包看不透安禄山憨逼外表下的超强战略部署眼光和军团凝聚的战斗力。

渔阳的鼙鼓真的动地而来了。

它此次的到来,要带走这早就畸形崩溃的丑陋盛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安禄山造反,他的导火索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种行为?值得你一看!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解答:造反前的安禄山为何见了“奸相”李林甫如同老鼠见猫? | 刘三解
历史冷知识丨安史之乱——安禄山为何会反叛?
安禄山是有机会灭亡唐朝的2
安史之乱实因:唐玄宗的治国能力,没能跟上大唐的拓疆实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