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君子不敌小人”
为什么“君子不敌小人”

发表日期:2010年10月11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01 次

  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君子与小人的对立与斗争。一位历史学家曾就此问题谈到:中国的历史是小人迫害君子、奸臣毒害忠臣的历史。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中国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这其实都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君子不敌小人。


  从人性来讲,儒家文化认为人有君子与小人之分,西方基督教等文化认为人性是有缺陷的(原罪说)。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都承认人性是有缺陷的,所不同的是对人性缺陷的治理方式存在着差异。基督教对人性缺陷的治理操作方式比较简便,认为首先必须先假设人性本恶。如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裴逊所说:"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赖,而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权力问题上,不是建立在人性的信赖上,而是要用法律加以约束,防止其行为不端"。儒家文化对人性缺陷的治理的操作方式比较复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在对人性缺陷的治理上操作难度较大。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就核心价值观来讲,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是不矛盾的。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公平与正义,而基督教文化提倡的公开、公平与公正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公平与正义。


  从文化上来讲,在中国历史上的人治制度下,也产生了两种传统文化,即圣贤文化和厚黑文化。不可否认的是,在人治制度下,真正盛行与横行的是厚黑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圣贤文化虽然也被统治者所倡导,但它只是处于统治者为了改良其统治所利用的配角地位,不可能得以实质上的弘扬。


  从政治上来讲,中国历史上实行的是专制制度。虽然君主有明君与昏君之分,但在专制制度下,难以从根本上构建社会的自我纠错机制。一是君主不可能是万能的。君主不可能完全把握治理国家的所有知识和能力。在没有民主的条件下,一个人不可能根除所有小人之恶。二是特权在得不到有效监督与制约的条件下,小人往往容易衍生成政治上的既得利益强势群体。在这样的群体影响下,对社会有利而对其不利的改革都有可能被扼杀,而对其有利的措施--无论对社会有利与否--都将被其极力推行。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形成不了择优汰劣的自我纠错机制,而是处于一种汰优择劣的非理性状态。


  从经济上来讲,儒家文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因此,君子崇尚生财有道、遵纪守法、创造财富、按劳分配;小人擅长生财无道、贪赃枉法、掠夺财富、不劳而获。在人治制度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人性缺陷难以得到有效制约。小人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地按照"丛林法则"实现其无穷的贪欲,成为经济上的既得利益强势群体,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钱权交换成为政治上的既得利益强势群体。而君子在坚持提倡公平正义时,自己的合法利益也就必然被小人侵占,成了弱势群体。


  因而,"君子不敌小人"根源就在于人治制度。在人治制度下,君子逆势难为、元气大伤而逆势者亡。由于正义难以弘扬,因而沉默的君子越来越多,敢于主持正义的君子越来越少。而小人顺势有为、气焰嚣张而顺势者昌,由于邪恶易于盛行,横行的小人越来越多,胆大妄为的小人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应是一个"君子不敌小人"的人治社会,而应是一个"君子能敌小人"的法治社会。当前,我们要加大正确舆论的宣传力度,吸收优秀的文化传统,倡导儒家文化公平正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防止厚黑文化的腐朽思想对社会的侵蚀;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除恶务尽,伸张正义,振奋民心;要加快民主法治建设力度,建设一个"君子能敌小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的精髓 - 王先琳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現代新儒家之興起
权力与权力的约束机制
高效管理的三个层次
儒家文化的缺陷和不足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