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笔谈】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体会


作者:周磊

本文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8(4): 207-210

DOI: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3.04.004


因牙种植治疗周期长,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对牙种植修复的接受程度,成为很多失牙患者不选择种植治疗的重要原因。即刻种植由于能较早植入种植体及缩短患者的缺牙时间,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即刻种植必须掌握一定的治疗原则,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的效果。


在以往的报道中,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相比,前者更易出现唇侧牙龈退缩,常见的风险因素是薄牙龈生物型患者,种植体植入过度靠向唇侧,唇侧骨板过薄或骨缺损。


唇侧牙龈退缩的最主要原因是唇侧骨板丧失或缺如,薄牙龈生物型甚至仍有一菲薄的唇侧骨板时,种植体金属的颜色也可透过牙龈,影响种植后美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前述的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对策以有效地减少牙龈退缩或美学风险。


一.种植体植入的方向及部位

以往认为即刻种植最大的优点就是拔牙窝可引导植入的方向及位置,但如不正确理解种植牙与天然牙的区别,有时会误导种植体过度靠向唇侧。图1~3可见天然上前牙根偏向唇侧,若按此方向植入种植体,则可在根方穿出牙槽嵴或在整个种植体的唇面仅有一层菲薄的骨板,薄牙龈生物型患者则透出金属色;另外,在种植体近颈缘处仅遗留有少量的骨壁,后者有更大的可能在牙槽窝改建中吸收消失,导致种植体穿龈部上移,牙冠过长(图4~6)。所以上前牙区即刻种植种植窝预备时需紧贴腭侧,将种植窝制备在原牙槽窝的腭侧,才能保证种植牙修复后,种植体根部有足够厚的骨板(图1~3)。







二.前牙区唇侧骨板的变化与即刻种植

牙槽突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牙槽突由固有牙槽骨、骨密质和骨松质组成。 固有牙槽骨又称束状骨,包绕牙根, 与牙周膜相邻,是牙周膜附着的基础。

在牙缺失后固有牙槽骨失去了功能性刺激,很快吸收并被编织骨取代,牙槽嵴外侧的骨密质吸收、高度下降,通常唇侧骨板较舌侧骨板薄,所以牙槽嵴唇侧的高度和宽度明显丧失。


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失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后牙槽嵴的改变,发现即刻种植并不能防止唇(颊)侧骨吸收,并且失牙后牙槽窝唇(颊)侧的骨壁越薄、种植体越靠近唇(颊)侧骨壁者,越易出现骨吸收和种植体暴露。甚至在种植体植入早期种植体唇颊侧表面形成的新生骨也在随后的骨改建中出现吸收。拔牙窝骨改建的进程是在拔牙窝内侧骨壁上先有编织骨形成,进一步在唇(颊)侧出现明显的高度和宽度吸收。这是由骨代谢的生理进程所决定,正常情况下骨的新生和吸收同步进行,失去血供及功能刺激的骨必然会吸收,即便是同期植入了种植体,尚未承受负荷的种植体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功能性刺激,所以在失牙早期牙槽窝内壁新生骨会很快吸收,出现高度和宽度的丧失。如果植入种植体的同时,在牙槽窝骨板与种植体之间植入人工骨粉,新生骨将会沿着人工骨支架生长进入,而后者可以通过制作工艺的控制,达到足够长的吸收时间,新骨得以在人工骨的支架作用下维持在所需的位置。在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受到生理性刺激,骨已开始按照功能性需求进行生理性的吸收重建过程,所需的骨才能长期维持下来。既往的研究也证实,在即刻种植中采用无机骨及胶原膜可达更佳的美学效果。即刻种植的同时植入人工骨者,骨结合优于不植入人工骨者。


根据沃尔夫定律(Wolff law),骨的形成取决于功能,只有在失牙后还有功能性刺激的骨才能够在骨改建进程中继续保留下来。由于植入种植体后,种植体的受力方式与天然牙不同,所受的功能性刺激的方向和大小也必然不同,所以骨改建后的形态必然不同。失牙后虽然同期植入了种植体,但其唇侧的牙槽骨必然改建成较为平坦的外形,原有的略为外突的部分会吸收消失,所以,在即刻种植时,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应偏向腭侧,以保证外突的部分吸收消失后,种植体唇侧仍然能有1.5~2.0 mm的骨壁(图7)。



即刻种植时如果种植体离唇(颊)侧骨板太近,骨改建后可能出现种植体上端外露(图8,9)。正确的植入位置应偏向腭侧,在唇(颊)侧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保证骨改建后种植体唇(颊)侧仍有骨覆盖,另外,此空间内应同时植入人工骨作为支架,有助于新生骨生长进入,也在种植体负荷前即在二期手术前不会因唇(颊)侧压力导致新生骨的吸收,有助于避免唇(颊)侧骨板的过度吸收(图10,11)。






三.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的关系

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分为两类:在种植体植入种植孔时,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机械性嵌合获得机械性稳定,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初期稳定性;种植体植入后,随着骨愈合,机械稳定作用下降,随着新骨形成并与种植体骨性结合,种植体获得稳定;后者称为生物稳定性或继发稳定性。实际上生物稳定性才是最终种植体完成骨结合并长期存留的决定因素。早期的种植系统仅采用机械切削后的钛种植体即机械光滑面种植体,植入后主要依赖种植体相邻骨壁新骨向内生长附着于种植体,如果植入后种植体与相邻骨壁的距离过大,则可能出现种植体-骨界面的愈合障碍,导致界面间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所以早期种植手术很强调植入时的初期稳定性,因为初期稳定性越好,意味着种植体与骨的贴合越紧密。但实际上初期稳定性与骨的代谢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如果种植体不能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性,有可能在种植体与骨界面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在种植体愈合期出现微动则导致骨结合失败;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强调初期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则可能挤压邻近组织,影响局部微循环及继发稳定性即生物稳定性的建立。另外,在种植窝制备过程中,即便是最规范的手术操作也会不同程度地损伤骨组织,如果种植体对骨过度挤压,则血浆、成骨细胞、细胞因子等无法进入,坏死变性的组织也难通过局部血循环及时清除,同样可致骨结合失败。当前主流的种植系统皆是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其生物相容性已有明显的改善,在植入骨内后,成骨细胞可直接在种植体表面吸附沉积并形成新骨,新骨的形成除了依赖相邻骨壁向内进入外,种植体表面在骨结合的早期就有新骨形成,这种双向成骨的愈合方式大大增加了种植成功的可预期性。Rodrigo等通过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在种植手术未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性的病例中,仍有>97%的种植成功率,甚至在手术植入后旋入愈合螺帽时种植体仍有转动及侧向摆动的病例,只要不负重,并且采用埋入式愈合方式,都能获得成功的骨结合。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体会,只要在种植体愈合期无外力干扰,完全没有初期稳定性的病例也能获得成功的骨结合;相反如果过分强调机械稳定性,则增加了失败的风险。所以,结合文献报道及笔者的临床经验,建议在植入时旋入扭矩25~50 N·cm时,可以考虑早期修复或非埋入式愈合方式;如果<25 N·cm时选择埋入式愈合方式,并确保种植体在愈合期不受外力干扰;植入时旋入扭矩>60 N·cm则说明种植体对周围的骨壁有较大的挤压,强行旋入可能影响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进而影响骨结合进程,这时应进行预攻丝等方式减小植入时的旋入扭矩。


四.伴有唇侧骨缺损患者的即刻种植

失牙后能否即刻植入种植体还取决于局部的缺损情况。在牙缺失后牙槽窝完整、没有急性炎症的情况下,可即刻植入种植体。如果存在骨缺损,则要根据种植体植入后,周围是否有足够的骨面决定是否选择即刻种植。因为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及新生血管由邻近的骨面生长进入,骨缺损周边的骨面越大,修复的效果越好。如果种植体植入后邻近牙槽嵴的宽度超出种植体唇侧平面(图12,13),邻近的新生骨很易进入修复缺损,种植体植入后通过简单的引导骨再生技术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如果预期种植体植入后其唇面与邻近牙槽嵴唇面在同一平面,甚至超出邻近牙槽嵴的唇面,此时若即刻种植,则种植体将腭侧的骨面遮挡,腭侧骨不能提供修复骨缺损所需的成骨细胞及成血管细胞;邻近骨面的新生骨则需先向唇侧生长,然后再水平向生长覆盖种植体,常导致引导骨再生效果不佳。这时应放弃即刻种植,先植入人工骨,利用人工骨粉维持缺损的空间,此空间有来自腭侧及两侧骨面的成骨细胞及新生血管,可获得理想的骨修复效果(图14,15),为二期植入种植体提供更好的条件。







五.伴有唇侧骨缺损患者的即刻种植

上颌牙列中,单根牙(切牙及尖牙)、双尖牙适宜即刻种植,磨牙早期种植需慎重。


中切牙唇侧骨板向唇侧突出的幅度较小,且紧靠正中鼻嵴,后者在失牙后可维持较长时间不出现明显的吸收。由于有鼻嵴的支撑,此处牙槽骨吸收后仍可维持较大的宽度。而侧切牙则不同,唇侧骨板明显外突,在失牙后突出的骨板很快吸收,而且其天然存在明显的唇侧倒凹(图16),种植时应尽量使种植体位于此倒凹区的骨板之下。如果人为的填平此凹陷并使种植体突出此倒凹区的骨板之外,则很可能出现种植体外露或唇侧骨板过薄;由于中国人的牙龈多数为薄牙龈生物型,种植体的颜色很易通过过薄骨板及牙龈透出。天然侧切牙的直径较小,承受的HE力不大,所以侧切牙种植时应选择较细的种植体。





尖牙的唇侧骨板明显外突,牙根的方向通常斜向上外,如果按原牙槽窝方向植入可致修复时牙冠过长。


多数情况下双尖牙是两个根,通常位于颊舌侧并两根融合,其近远中径较小,牙槽窝呈颊舌向的扁圆形,正圆形直径的种植体近远中向可大于种植窝获得初期稳定性,颊舌向又预留了足够的牙槽窝骨重建空间,在骨重建结束后牙槽嵴颊舌径减小,足够的空间可保证种植体颊舌向位置在牙槽窝骨重建后仍有足够的骨量。


双尖牙牙根有时在中下部分为两个根,但通常颊舌侧根纤细,很易由两根的中心部位制备出牙槽窝并获较多的天然骨-种植体接触面,从而获得较可靠的初期稳定性,所以双尖牙区是最易施行即刻种植的牙位。


六.术后创口的关闭

由于拔牙后原牙齿穿龈部位没有软组织,在即刻种植后必然存在如何关闭创口的问题。如何关闭术后创口是保证术后成功骨结合及修复后美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常用的方法有唇侧黏骨膜瓣减张后拉拢缝合、游离黏膜瓣覆盖、利用愈合基台关闭以及利用人工牙冠即刻修复后关闭创口等。按可靠程度关闭创口的方法依次为:①唇侧黏骨膜瓣减张后拉拢缝合;②游离黏膜瓣关闭法;③愈合基台封闭及即刻修复法。第一种方法对修复后软组织美学效果有影响,建议选择后两种方法。


选择关闭创口的方法主要是由种植体植入后骨愈合过程的可预期性决定,骨愈合过程的可预期性又取决于植入后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接触面,接触面越大,预期骨愈合会更快更可靠。与骨接触面的大小,除术中观察判断外,可根据旋入种植体时所需的扭矩判断,在种植窝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旋入扭矩越大,说明种植体与骨的接触面积越大。一般情况下,如果种植体植入扭矩>35 N·cm时,可以选择即刻修复或愈合基台关闭法;如果旋入扭矩不大或有较大的骨缺损,同期做了引导骨再生时,应选择游离黏膜瓣覆盖或减张缝合法。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周磊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种植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及参与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于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论著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植牙失败会有什么表现
拔牙位点保存的研究进展——张健主任医师
受益匪浅的宝贵种植资料(三)侯哥
【病例赏析】口腔种植中的牙槽嵴保存技术——陈宁教授
【种植微学堂】你一定要知道种植体的最佳植入时机
即刻种植的基础知识(精华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