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七国之乱失败,而靖难之役朱棣篡位成功?(1)

  相比汉景帝朱元璋在世时,为了子孙的千秋万代,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开杀诫,几乎杀光了明朝所有的开国名将。他万万没有想到造反的是他最优秀的四儿子朱棣。建文帝面对皇叔的造反,几无可用之将。

  在中国历史上,重演了两次皇帝削藩、藩王造反的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西汉王朝的汉景帝削藩,以镇压七王之乱而告终,继续延续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时代;大明王朝的建文帝削藩,以建文帝下台,造反的藩王朱棣取而代之而告终,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时代。战争之后都是盛世,但皇帝不同。前者是皇帝仍继续当他的皇帝,后者是藩王当了皇帝还开创了一代盛世,两个朝代,两种不同的极端结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吴楚七国之乱

一、汉景帝的统治手段比建文帝高明得多

  同样是皇帝,汉景帝比建文帝高明得多。汉景帝是开创“文景之治”的皇帝,可说是雄才大略。西汉皇帝之中,汉景帝刘启可以说重重地写上了一笔,刘启可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在他当太子时,就曾因为下棋争个高低暴打吴王刘濞之子刘贤,而且还出了人命,竟然一棋盘把刘贤给拍死了!当了皇帝后,刘启也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晁错是个忠臣,向他提出了削藩的建议,但他为了平息叛乱,竟然答应了叛王们的要求,腰斩了晁错。这样的狠心,比乃祖刘邦丝毫不逊色。从这一方面看,建文帝比汉景帝就软弱得多,他的叔叔朱棣都造反了,他还对朱棣下不了狠手,告诉前方的将士们不得杀害皇叔,期望以后有和解的机会。但人家朱棣可不这么想,他是一心想除去侄皇帝而后快的。

  汉景帝诛杀晁错

  刘启的统治,也比建文帝高明得多,他为人节俭,不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他重农抑商,劝勉农桑,禁谷酿酒,禁粟喂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的统治策略,使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对待叛乱上,为了国家的统治,他决策果断,不管是杀晁错,还是派周亚夫平定叛军,从不优柔寡断。而在这方面,建文帝就表现得不尽人意,不具备一个帝王的优秀特质。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是一个书生皇帝,他拜三位大儒为师,如果论学问,建文帝重用的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无人能出其右,但如果论兵法作战,这三位可说都是纸上谈兵的人物。秀才遇到兵,如何战而胜之?所以,建文帝的“建文新政”跟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不可同日可比,建文帝的治国经验和平叛手段,比汉景帝差了何止一大截。

二、朱棣的英明雄武比刘濞高出一大截

  同样是造反,西汉王朝的刘濞跟大明王朝的朱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刘濞虽然也是马上王爷,曾经在秦末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战功,但跟朱棣比,就差了许多。刘濞造反时,表面上是七王之乱,声势浩大,但这七王并不团结,刘濞也没有统一指挥七王的权威和能力。所以,所谓的七王之乱,真正铁了心造反的,只有刘濞一王。其他各王都是看风使舵的角色,对于造反配合不够。刘濞也不是善于听从合理化建议的明主,他拒绝了田禄伯的分兵建议和桓将军的长驱直入建议,失去了出奇兵作战的战机,使周亚夫从容截断了他的粮道,终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兵败被杀。

  明成祖朱棣

  而朱棣是朱元璋所有皇子中最厉害的皇子,曾长期与蒙古人作战,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过蒙古乃儿不花,生擒过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虽只北平一城之地,但其军队却是明军中最精锐的,军事实力在诸王之中占据魁首。

  不只如此,朱棣具有司马懿般的隐忍狡猾性格,装病欺瞒建文帝,暗自招马买马,其志就在问鼎帝位。朱棣造反,北方诸将多为其旧部,因此投降者众,这为朱棣提供了先天的成功条件。朱棣的军队不只有汉兵,还有精锐的蒙古铁骑,他重用当时的“黑衣丞相”姚广孝,而姚广孝又是当时可以比肩刘伯温的智者,同是藩王,朱棣的优势比刘濞多出许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削藩引起暴乱,为何汉景帝能平定,建文帝却下落不明
为何史上三次削藩,两次成功,仅建文帝削藩失败?其实原因很简单
中国历史上4次削藩,第1次削藩导致七国之乱,不过3个月就被平定
为什么“削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你看看“藩王”的年龄
朱元璋生前为明朝留下了一个特大隐患,在他死后立马爆发了
建文帝下令削藩,没想到朱元璋早就留有一手,反助朱棣夺取皇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