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24:静變論

我的灵魂就是我的身体。----李宗奇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疲惫的假面具。這是我評論這一節(既:《論語·公冶长5.24》)主要評語。

有的人看起来很“善”很直率;但,其實這只是他的一種演技

實際他并不是這樣,既:看起来那麼地直率,与善良。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因此而感到疲惫;既:长期“支楞”着生活......长期处在一种,叫:“我是好人”的'设定’當中......這種'逼迫自己的生活......究竟是為了卸下伪装後“更好地生活”還是為了伪装而伪装'伪装’就使你快乐呢

是哪種呢?《論語》中,孔子認為這種'伪装’的行為方式......是很奇怪的。我們(既:儒家之拥趸,与信奉者們......)不這樣

我們儒家的爱好者、与儒家地拥趸們......我們講究“反身而(出自《孟子·尽心上》)。我們讲究'反身而誠’,就是我不装了

我不伪装了。灵魂,自由的灵魂本就和“幻象”的躯壳在一起......他們(既:灵魂+身体)合称,叫:气质。气就是:质;质就是:气。

這很复杂;总之,儒学修养到一定阶段你是可以体察,或者説:深切体察到'内在之气。或者,叫:'真气’罢。説是'真气’,是因為:他(既:真气)区别于:'质’。'质’就是:可见的、可视的,形而下的,能感觉到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的......這统统叫:质。'气’是质的主宰,'的變化......

'气’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东西......

话句話説:就没有不带'气’的......除了'理性’本身之外,但理性本身,也要“挂靠”在'气’上......我們儒家追求:理,久而久之......就能体察到:'气’了。

這是很自然的事。'气’能主宰'质’;'心’能统御'气’,人能(理論上能)追求'理’(既:禮)。所以,《孟子》這一儒家经典的最后,也是我認為挺关键的一章,就叫:尽心。實際上,這(既:儒学本质)就是個:'养氣’学了。

道理是這樣地。人,作为一個个体,如果譲你的:'心’,追着喜、怒、哀、乐走;譲你的'心’,追着:荣、华、富、贵走地話......譲心,追着'质’走......

那以我個人的经验判断,這挺危险了。因為'质’是:變化,是:数......你越是追求'變化’,而丝毫、或毫無半點:悟性,或從來没想過悟......那久而久之,你會发现:變化越来越多,越来越繁......而自己的'质’(既:可视的'身体’、皮囊)却渐露疲态、垂垂老去。這是很多人的一生。我們應該借鉴。

道理是這樣的。'质’,是没有“够”的。没有足够的。變化永無止尽。如果一味的追求着:质,而违心、昧心,虚伪的太久,离'理’太遠地話;那這個'因果’是反反复复,无穷无尽的。不断循环,循环,循环......我們研究儒学的,或者,用新一點的词:“哲学”。

我們研究哲学的、愛好哲学的,起码我個人,并不是盘腿坐在那儿,闭上眼......“三界六道”一览无余。起码,我個人并不是那様的人。

我是通過学、思;既:看書,与寫論文結合,從逻辑上,論证到了這個:规律......

故,我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运作的了

道理是這樣地。因為這些,這很多,很多......符合逻辑的結論,统统是我自己,通過'寫文章’這一'方法’,從而自己'論证得出’的;故,自己倍信不疑。

哲学的本质,起码我個人認為:就是在研究,和探讨世界地'本质’。

知道這以後,在利用這種:'通過証明得出的信念、理念’來指导自己地:生活......

這個論证地功夫、逻辑推理地功夫是我認為的:'哲学爱好者’們,与一般人的分水岭了。因為很多人,他不具备,或者説:不屑于,去下这份(既:逻辑推理,和論证......)的功夫。

故,更爱'质’了。更爱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以及表面的東西;但哲学不然,哲学的本质,探究的就是:'质之本’,既:本,而非'质’了。起码,华夏哲学是這樣。我們研究华夏哲学、或者叫:'儒学’,儒学,是“华夏哲学”的一派;华夏哲学(既:除了'儒学’以外......)還有其他'学派’,和派别

我是学儒的,我是儒家的人......所以,我就説:儒家。儒家探讨地,是:'质之本’,儒家追求地,亦是:质之本;('质之本’)就叫:氣。

氣和理挂钩,故,儒家追求的,就是:理。理性。理性是'光明面’。

所以儒家,也可以称为:是'光明家’了。道理是這樣的。不同于追求'质’的變化,追求'氣’的人......我們讲究的是:不動,是不變,是:,而非:躁。

這(既:儒家的'真義道理是這樣的。如果想要追求:'气’的話,第一件事就是:誠实,因為:虚伪谎言的本质就是變化

你追求:质,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戴上面具’,説了謊......那會越来越复杂,但,复杂如果是你的'追求’......那你就得学會:不断的忍受、与容纳复杂。

1.

你就得:明明家里没有“醯”(即:醋),可是因你追求地,是:质,是复杂,變化......你追求的是:'’,你就得:“乞诸其邻而与之”(出自《論語·公冶长5.24》)。這就叫:追求'质’了。伪装、演技、假善。你就'涡旋’着......

你不累就好。還有一種行為,就叫:追求'本’。即:向内求,問'心’;“反身而誠”(出自《孟子·尽心上》)。就是:我不装啦我追求的是理性光明。

光明,就是:清澈透明,有一説一,就是:誠。誠,就是:气,是:理。

2.

理,就是:道。尽理(既:尽心),就叫:有道(既:有心)了。

那,'有心,遇到:“或乞醯焉”(摘自《論語·公冶长5.24》)這樣的事怎麼办,鄙人,可以斗胆代儒家解答這個問題,既:如果問'有心人的話,“或乞醯焉”(出自,同上)。

我們答,曰:不好意思家里没有

完了。所谓:“穷则生变”。孟子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對于我們儒生來説,真儒家穷就是穷。一就是一。

但,“小人穷斯滥矣。”(出自《論語·卫灵公15.2》)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廿久 于自家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徐小跃
陈来: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
杜保瑞:中国哲学中的自由与命定论(上)
程旺:儒学的医疗与医疗的儒学
​“六有”与“四为”的哲学意蕴浅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