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廿一 于自家作
子张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這一節相對较長,主要論述的内容,依然是“老生常谈”的'仁論’。
子张据传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姓:颛孙,名:师,字子张。这個人,在《論語》里給人的感觉,是一种:追求'极致’的人。用今天的話講,就叫:“更高,更快,更强”。是一個有些'偏辟’(见《论語·先进11.18》“师也辟”),有些极端的人。他過于的追求“伟大”和“高尚”,這导致他很難与其他弟子“和平共处”。
《論語》當中,第十九章就叫:“子张”既:《論語·子张》。這一章當中,记载了两個重要的人,對子张此人的评价。一位是“明白人子游”(见《论語心说|里仁篇4.26:明白人子游》《论语心说|里仁篇4.26:明白人子游》)另一位,则是“宗圣”曾子。這两個人,(尤其是曾子)被后世儒者,以及儒家拥趸們,推崇备至。
道理是這樣的。子游曰:“吾友张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出自《論語·子张19.15》)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難与并為仁矣。”(出自《論語·子张19.16》)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其實并不是“錯”。追求“小大由之”(出自《論語·学而1.12》)的守规矩,往往就要牺牲自己的“父親”(举例、比喻),既:“叶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証之。’”(出自《論語·子路13.18》)“其父攘羊,而子証之”,這就叫:“小大由之”(既:無論大事、小事,都依礼。出自《論語·学而1.12》)大事,小事都依礼,就是子张的做法。
道理是這樣的。“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出自《礼记·檀弓上》)這一節所记载的内容,并不是《論語》里面的,而是《礼记》當中的。我簡單説一下,这段話的含义。
“子张既除丧而见”,這個“见”,指见孔子。“既除丧”,是指的:已经除去丧服了,子张除去丧服以後,去拜见孔子。既:“子张既除丧而见”。
“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單看這句話,如果没有'前因’,'事件’的話其實没有問題。“礼、乐、射、御、書、数”(指:六艺)是孔子传授給弟子們的:具体课程(详见《论语心说|公冶长篇5.6》論“子说”的根本原因《论语心说|公冶长篇5.6:論“子说”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没有:“既除丧而见”地'前因’,和事件的話,那“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没有任何問題。可問題出,就出在:“既除丧”(出自《礼记·檀弓上》)這三個字上。我們今天人,可能大多已没有這方面的顾虑;但是在孔子时期,在孔子所在的時代,人們是要為'各种亲朋’服丧的。
服丧期,從三個月到三年(其實,實際服丧大概两年四个月左右......)不等。“既除丧而见”,就是指:除去丧服以後;理論上,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以後。叫:“既除丧”。這段時間呢,很尴尬。因為,如果马上回归到'正常’生活,就會显的,有些:過于'無情’,和過分了。
如果'既除丧’之後,又過了好久還没恢复到'正常’的生活......那就是:违礼,就叫:不及(既:达不到......)所以,這里子张:“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就明显带有'過分’的嫌疑。道理是這樣的。而他自己,却振振有词,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出自《禮记·檀弓上》)。這就是子张性格。我舉个,差不多的例子,便于我們理解,相當于:假设,你父親上午去世了,然後,你當天下午,就去参加你們市举行的'歌唱比赛’,并拿了第一名。
然后,你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時候説:我所做的,并不违反法律。
(子张)大概,是這麼一種人。道理是這樣的。你父親上午去世了,你下午就去参加歌唱比赛,拿了第一名,然後你告诉别人:我违法吗?
不违法,但是説實話,有點不太'能’,也不太愿意跟你做朋友。
道理是這樣的。故,子游曰:“吾友张也為難能也。”(出自《論語·子张19.15》)這個“難能”,指的是:“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出自《礼记·檀弓上》)的能力。就是:假设你父親上午去世了,然而,你下午去参加市里的歌唱比赛,且依然能拿第一名,這樣地:能力。子游曰:“吾友张也為難能也”的:“能”,是指的:“你在父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依然能取得歌唱比赛第一名”,這樣的能力,叫做:'能’(既:“難能也”)。
而,曾子曰:“難与并為仁矣”(出自《論語·子张19.16》)指的是:雖然你很厉害,既:“堂堂乎张也”(出自《論語·子张19.16》),但是我很難跟您'做朋友’。
1.
道理是這樣的。《論語·公冶长5.19》中,子张两次問孔子,既:某某“仁矣乎?”(出自《論語·公冶长5.19》)孔子的回答,也是普遍的:“未知,焉得仁。”(出自《論語·公冶长5.19》)可见,'仁’并非是子张所追求,践行的:极致、极道,与优秀。但,践行极道,极致,与优秀的人......他自我感觉,會很良好。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出自《礼记·檀弓上》)子张病危地時候,説:“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我今日可以用'终’來称呼了吧。
2.
誰知道呢。----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廿一 于自家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讲礼记解义 卷二十一
论语连载(103)《公冶长篇》第11章,“枨也欲,焉得刚。”
【第102期】音频学《论语·公冶长篇第10章》孔子何以断定申枨不是刚直不阿的人?
《论语》公冶长第五
《论语》谭(十三)
《礼记》·《檀弓上第三》原文、注释和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