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今读003
《论语》今读

论语·学而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字子有,春秋末年鲁国人。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今本《论语》载有子言论共四处。另冉有、闵子骞也偶尔称子,说明他们也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人物。实际上,《论语》中有子的话在首篇便出现,足以说明有子在孔子弟子中的地位。《孟子》中便说他“智足以知圣人”,看来所言非虚。

        2.孝弟(tì):孝,指孝敬父母;弟同“悌”,指敬爱兄长。《孝经》云: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军;事兄敬,故顺可移于长。

        3.鲜(xiǎn):少。指罕见、少见。

        4.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5.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释文】

        有子说:“一个人在做人方面能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冒犯上级,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牢固建立后便产生了仁人爱物、修身治国之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应该就是施行仁爱的根本吧。”

【解读】

        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仁”是爱的哲学,同样,“孝”也是爱的哲学,是一种感恩回报的爱。父母生儿有女,你可以说那是繁行后代的生物本能使然。但是,作为父母,通常会养育照顾子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付出的情感、心血和财富理应得到回报。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子女回过来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不仅如此,古人还给这种回报一个好名声一一孝,这种互惠互利的内在精神就是孝道。至于“悌”,是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这种友爱情感,不仅仅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推广到朋友之间,泛化为一种高尚的社会友情。

        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级,优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他认为,真正具有“孝悌”精神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由此可知,孝悌二字,对于社会和人生具有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共同指向人类的福祉。从微观而言,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对缔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延伸开去,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公序良俗。

        由是可知,孝悌是爱人的根本,孝悌是为“仁”的前提、基础,而“仁”是孝悌的发展、延伸和完善。所以,做个君子,先从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做起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之《论语》学而篇第二章(含教学音频)
《论语》解读二百则之第二则
细说《论语》(二)
《论语·学而篇第一》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易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