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橘子郡读《论语》135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10.11: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注:

“齐”同“斋”,“必”也作“瓜”,见《论语解释》

精 华 解 读

不宿肉:即使是祭肉也不能过夜食

孔子很重视祭肉,《孔子传》当中就记载过孔子因为“胙肉(即祭肉)不至”而周游列国的故事。但即使是这么重要的祭肉,孔子也有自己的讲究,那就是不能放过夜,最好当天就吃掉。如果当天实在吃不完怎么办?那也不能放超过三天,过了三天,天子的赏赐也要扔掉。别说那时没有冰箱,即使是放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孔子的饮食习惯,不管是多么名贵的食材,也要尽量做到当日食用完毕,如果存放超过三天,为了健康,还是扔掉吧。

食不语:静静吃饭有哪些好处?

相信本节课所学到的这句《论语》,我们小时候都被家长或老师教育过。为什么我们要养成吃饭时不说话的习惯呢?好处有三。其一,咀嚼食物时说话,难免喷溅,弄到共同就餐的人身上,十分不雅;其二,边吃边说,万一食物没吞好噎住自己,这是十分危险的;其三,说话时注意力难免被分散,无法体会食物的美味,影响就餐效果。这么总结下来,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孔子说“食不语”了吧?

必齐如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在吃饭前向食物表达敬意,这种仪式在今天也能看到。比如基督教或天主教等信众会在饭前做祷告,日本人在吃饭前也会对着食物说一句“我开动啦”。尊重食物,珍惜食物为我们带来的能量,这就是敬畏自然和生命的体现。如果能让自己和孩子都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会更懂得珍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中,孔子是美食家吗?其实他只是注重饮食卫生
孔子的饮食观_竹园居士
注意饮食观念和习惯——《论语》学习242-243
10.8-10【辉光日新1508】(“食不厌精”等三章)孔子的饮食起居习惯(上)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的基本观点大全(四)
孔子的健康养生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