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 | 快乐从无须强求,便会锲而不舍---《论语新解》
“半部论语治天下”,很早就对《论语》有兴趣,寥寥几句,深意盎然,以前课文里经常有《论语》的话,拿到书方才知道这才是“只言片语”,大部头确实让人望而却步,但好在坚持看了下来,收获很多。
钱老在前言时说的“他写了1/4的白话文后感觉文字繁冗而弃之,又改用了文言文后……”现在也有些体会了,确实更加凝练,意思的表达更加清晰。而《论语》那些看不太懂的地方,拆解每个词的用法、意思及延伸,确实需要反复琢磨才能品出味道来~如果都只是直接译过来,像我这样的初学者确实感觉不到这种有滋有味了。
一、孔子提倡的核心——仁
《论语》用问答的形式,讲解了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处理思路,涉及范围广泛,包含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虽然有很多理解不了,但坚持看下来也会有所收获。为了更好地理解,读书期间还看了《孔子》的电影,以及读了混知的《半小时漫画·论语》,混知给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不像常见版本的《论语》里列出如此多的论语词条,有取有舍,随着本书的主线还是把核心观点交待的明明白白。
之前读《论语新解》的时候就一直想要把孔学核心“仁”搞明白,但每提及此,好像又说的都不太一样,今天这里讲的清清楚楚,因为是“因材施教”,所以各有所不同——仁者爱人、仁者克己复礼、仁者宽恕、推己及人……如“仁”在个人表现为君子贤德,如“仁”在君主则表现为仁政爱民~而“仁与礼乐的关系”简单理解就是,“仁”就是孔子推崇的精神内核,而“礼”是规章制度,“乐”是具体形式/执行标准,这个我之前真是想了很久,“复周礼”、“听音乐也要讲标准的必要性”等这种历史行为和主张都需要把它们放回到当时的情景中,才能体会它们的作用。这种对比阅读让我更容易从别的角度来理解,更丰富。
二、《论语》里提到的学习方法
1、“悦”在己心,学习的快乐在于追寻的过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学篇一)
悦:欣喜义。学能时习,所学渐熟,入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句话是我们《论语》学的最早的一句了~直到此时我才方知“悦”和“乐”竟然是深于心和见于外的区别~特别是现在对“学”(知道)和“习”(做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后面解释那句“所学渐熟,入之日深”有了更多的体会,方才理解,《论语》的精髓与精彩。
2、学会和教会,是递进的学习检验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燖义。燖者以火熟物。后人称急火曰煮,慢火曰温,温犹习也。
时时温习旧得而开发新知,此乃学者之心得。有心得,斯所学在我,能学即能教,故曰可以为师。
本章新故合一,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
此时才知“温”和“煮”竟然是这样的差别~文字所蕴含的深意以前都不曾理解到~钱老先生的《论语新解》确实给了我很多关于这种“咬文嚼字”的启发~
就如: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为学篇一五)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四字分指平列,谓非加切磋琢磨之功,则四者皆不能成器,盖言学问之功。……此言精益求精。
感慨“切磋、琢磨”竟然是这样的,每个动词都转有所指。也感慨钱老先生做学问钻研精神如此之深。细细品来,就感到“兴趣盎然“,感慨中国文字的妙用。”
在这里也联系到了费曼学习法,如果可以讲解别人,那自己必须能有更深的理解才可以;如果能够给别人讲明白,那么自己首先就要清楚;以教带动学习,是个好的学习方法。原来孔子早早就告诉我们了,而我也早就熟知这句,到今天才明白“何以为师”。而输出就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这写出来的点点心得,还是读书笔记,亦或是聊天分享,都是自身对所学的内化过程。
3、快乐从无须强求,便会锲而不舍,内驱力的法门也许在这里
子曰:“不愤不发。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发。”
欲学者自勉于受教之地。虽有时雨,大者大生,小者小生,然不沃不毛之地则不生,非圣人之不轻施教。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凡从事于学,必当从心上自知愤,又必从心上自感乐。从愤得乐,从乐起愤,如是往复,所谓纯亦不已,亦即一以贯之。
此种心境,实即孔子之所谓仁,此乃一种不厌不倦不息不已之生命精神。见于行,即孔子之所谓道。下学上达,毕生以之。然则孔子之学与仁与道,亦即与孔子之为合一而化,斯其所以为圣。言之甚卑近,由之日高远。圣人之学,人人所能学,而终非人人之所能及,而其所不能及者,则仍在好学之一端。此其所以为大圣欤!学者就此章,通之于《论语》全书,入圣之门,其在斯矣。
孔子的学、心境、行为是高度一致的,言行一致这点真不太容易做到,所以想到这点,越发的觉得弥足珍贵。这种“内在自洽”的高级状态目前来说对我还非常困难,但找到沉浸的快乐确是可以不断去尝试的,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因为努力而找到学习的快乐,因为快乐而变得更加努力,这也是我们所在的读书会所要发扬的“精神”,用捡到金豆子的快乐去滋养读书的热情,为了这种快乐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未有“痛苦”之事可以坚持久之的,而快乐之事我们自会不断尝试,不需要频繁去调动强大或薄弱的意志力,而应该要听听的“心”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感悟400字
读书笔记之《傅佩荣《论语》心得》
《论语》新解15;3
《论语》新解之一:“学而时习之”新解
“论语”新解 “述而篇第七”第1、2、3、4章
论语新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