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论语】雍也篇第十八则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弘丹
IP属地: 上海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十八则。

1、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或衙门里的文书员)。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质”是指未经加工的质朴,朴实淳厚,但易显得粗野。质朴是天生的,没有经过雕琢,但因未受教育,在言行上无法表现得比较文雅。

“文”是指后天习得的文饰,虽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一个人接受教育后变得文雅,说起话来婉转客气,但往往说了半天,对方仍然如坠五里云雾中。

孔子认为最好的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是指修养而言,侧重于文质搭配的过程与心得。“彬彬”的本义指颜色不一样的东西,一个一个搭配,但看起来很调和。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这才是君子的修养。

在具体的作为上,有两种可能的办法:一是在表现文饰时保持质朴之心;二是该文雅时文雅,该朴实时朴实,依环境及对象而定。另外,有关质与文的关系,可参考【12.8】。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质”与“文”两者,是一种对比。“质”主要是指内心的实质,是内在的诚挚之意;“文”主要指外在的形式,是外在的节仪。如果一个人内心诚意满满、但却失却礼节和仪式,则未免略显粗鄙;如果一个人只懂得外在的礼节,而缺乏内心诚意,则未免流于形式主义。真正的君子,须得在内在诚意与外在仪式感中找到平衡点,两者相得益彰。所以“文质彬彬”四个字,看似温良,好像常常用来形容书生气质,但真正理解到这四个背后的分量,才会知道,能配得上这样的评价,需要多大的工夫与修养。

4、弘丹学习心得

这句话适用于写文章,同时也适用于为人处世。“文质彬彬”一次就是语出这一段。我们常常用文质彬彬来称赞读书人,但读书人除了文雅,还应该保持质朴,质朴和文雅相得益彰才是文质彬彬。

人刚出生时,是质朴的,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慢慢长大开始接受教育,学习文章,习得文饰。习得文饰之后,虽可以褪去粗野,但过分粉饰,也容易流于虚浮。

写文章也是如此,不需要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需要言之有物,而不是词语的堆砌,也需要有真诚的情感。之前听雪小禅老师的分享,她说道: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学《论语》19.8子张篇——小人之过也必文
晋如说儒第十四讲:论语·雍也篇
十方:论语选读(四)
于丹《论语》心得:君子之道
于丹谈《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
君子有九思——学《论语》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