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毛泽东诗词之用典举要】

6、毛泽东诗词之用典举要

所谓典故,即诗文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典故的诠释。所谓毛泽东诗词的用典则是:毛泽东在诗词创作时,把古典诗文的词句或古代的故事引用于自己的诗词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现象和手段。只不过毛泽东或化典入诗或引用古人诗句,有点石成金之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已。

一、典故的分类

首先是用典几何。在毛泽东创作的67首诗词中,引用典故竟高达135处。其中一至二字的典故是52个,如:残月、孤城、铁马、帝子、斑竹、云雨、苍龙、凭、要,等等不一而足。三个字的典故26个,如:更那堪、莽苍苍、重霄九、草上飞、桃花源、弯弓月、赋采薇等等。四个字的典故计24个,如:江山如画、扶摇羊角、天涯过客、蚍蜉撼树、风流人物、众志成城、汀草江花、挥斥方遒等等。五个字的典故13个,如:挥手从兹去、黄鹤知何去、把酒酹滔滔、雨后复斜阳、倚天抽宝剑、斥鹦欺大鸟等。而七个字以上的典故则有20个,如:

1.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2.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3.飞起玉龙三百万 《念奴娇·昆仑》

4.天若有情天亦老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蚂蚁缘槐夸大国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6.我欲因之梦寥廓 《七律·答友人》

7.屈子当年赋离骚 《七绝·屈原》

8.贾生才调世无论 《七绝·贾谊》

9.剑南歌接秋风吟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10.梁王坠马寻常事 《七绝·贾谊》

在毛泽东诗词中,七个字的典故还很多,笔者不再罗列。在3、4、6、8的例子中,毛泽东基本是引用古人的成句,这种用成句的创作现象,请详见本书《毛泽东诗词中的用成句释例》一节。其他则因是咏史诗,故其用典是十分自然的。

其次是人物之典。在毛泽东诗词中,共出现48个人物,如:黄公略、张辉瓒、李淑一、郭沫若、丁玲、鲁迅、柳亚子等,但这算不上典故,因为这些人物都是与毛泽东同代的。以人取典的有24个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吴刚嫦娥、牛郎华佗、五帝三皇、成吉思汗以及跖、庄跻、颜斶、祖生等。

再次是地名之典。在毛泽东诗词中共出现地名115个,当然,其中有不少是现代地名,没有典故成分。以地为典者在毛泽东诗词中约有40个,如黄鹤楼、九派、东溟、长城、钟山、碣石、楚天、巫山、神州、桃花源、长安、塞上、芙蓉国等。

二、典从何来

毛泽东一生读书之博,恐无人比拟。仅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就有大量藏书,他读烂了一部二十四史。据统计,他圈画批注了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篇赋。因此,历史上的人文掌故皆已烂熟于心,在诗词创作时信手拈来,已为寻常之事,并能取其精华,熔旧翻新,在古为今用上已达臻境。

首先,以古诗词入典。如在《贺新郎·别友》之“挥手从兹去”,是化用唐李白《送友人》之“挥手自兹去”。在《菩萨蛮·大柏地》之“雨后复斜阳”句,乃化用唐代诗人温庭筠《菩萨蛮·南国满地堆轻絮》中“雨后却斜阳”的词句。在《念奴娇·昆仑》中“安得倚天抽宝剑”句,是化典于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之“安得倚天剑”的诗意。其他如“风流人物”、“虎踞龙盘”则分别脱胎于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及南朝梁庾信《哀江南赋》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句。据统计,毛泽东诗词化典于古代诗文的例句占全部典故的70%,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

其次,以神话入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屈原是第一个大量使用神话进行创作的伟大诗人,唐代三李争相仿效,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毛泽东诗词中使用神话的诗句有二十余处。诸如:重比翼、黄鹤知何处、一枕黄粱、天兵、鲲鹏、玉龙、苍龙、虎踞龙盘、苍桑、重霄九、吴刚、嫦娥、帝子乘风、白骨堆、鬼域、千钧棒、九天揽月、扶摇羊角、仙山琼阁、不周山、神女、牛郎等。这些典故的使用,使毛泽东诗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并且充满着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和热切希望。毛泽东还有几篇诗词选用神话题材进行创作,如:《七律·答友人》、《蝶恋花·答李淑一》、《念奴娇·昆仑》等篇章,都表现出想像奇伟的浪漫主义风格。当然,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和现实主义风格紧密相连的,因为诗人在神话入典时,对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改编,并注入现代生活的思想内涵。故而,毛泽东灵活多样的用典方式和用典技巧给诗词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再次,以民谚童谣入典。毛泽东在《清平乐·会昌》中写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按照毛泽东的自注:“'君行早’的君,指我自己,不是复数,要照单数译。”在这一联句中,毛泽东就是引用了民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而宋·释道原在《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亦有“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在《十六字令·山》中:“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自注中云: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另外在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地部·太白山》引汉辛氏《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三”。毛泽东借用民谣入诗,夸张地形容山的高险,从而显示出红军战士不同寻常的英雄气概,真是十分贴切自然。

另外,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也是引用的童谣。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有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毛泽东把这首童谣点串而成该词的起拍,不但点明作者的行程,还表现出愉快的心情。毛泽东一直很重视民歌,注意从民歌、民谚或者民谣中撷取佳句入诗。在六十年代,他给陈毅的信中曾阐明自己的观点:“民歌中倒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句,就是从民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中修改而成,绝妙地表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复次,以文入典。毛泽东一生读书极多,尤其对史书的喜爱达到如痴之地步。所以在毛泽东诗词中引用历史典故的例子就很多。如春秋左丘明的《左传》、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毛泽东共引用十二次之多。在历代的散文大家中毛泽东尤喜战国时期庄周的散文,在其《逍遥游篇》、《秋水篇》、《山木篇》等文中,共引用其典高达十六次之多。尤其是鲲鹏这一意象在毛泽东诗词中被反复使用,而且向度不一。不仅使该意象活灵活现,而且深沉大气,同时,它也是毛泽东诗词中使用诸多意象中最成功的一个。毛泽东还经常反复引用六朝诸贤的论文,如: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南齐·臧荣绪的《晋书》、南朝梁·庾信的《哀江南赋》、南朝·沈约的《宋书》、南朝梁.刘峻的《辯命论》等等不一而足。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不仅涉猎书籍之广泛,而且用典又十分确切,仅此就足令后人仰视也。

三、用典之法

毛泽东用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不变原典,有时反用其典,更多的是创新原典。毛泽东使用的各类典故,一旦入诗,即呈冰蓝之妙。足显毛泽东在引典入诗方面是极为高明的。

首先,反用其典。

最突出的例子是《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不周山下红旗乱。”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史料上有三处记载。一是《淮南子·天文训》,二是《国语·周语》,三是《史记》中司马迁补《三皇本纪》。虽然三处史料对共工的评价是不同的,但千百年来,共工一直是以疯神的形象出现在典籍中的。毛泽东在该词的自注中说:“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毛泽东的这段话,正好是他历来提倡的“古为今用”的最好注脚。他借共工的形象来状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把共工当成胜利的英雄。毛泽东这样用典是极具创造性的.使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获得新的生命。在文艺创作中死典活用和推陈出新中应是一个范例。

在毛泽东诗词中,反用其典的例子很多。例如《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在原注上就写道:“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原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的主题基调是寄托孤芳,一种封建士大夫遭受挫折时所表现的顾影自怜的感伤情绪。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初面对国际上反华势力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压下写了此词,他以梅为意象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磊落胸怀。可见,同是诗人在咏梅,由于心胸志向有别,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意趣不一,其诗词的境界则浑然不同。

另外,诸如对屈原和贾谊的咏叹,他们在古诗中都是怀才不遇的典型形象,而毛泽东却反其意而用之。历代文人对盗跖、庄跻都是抨击的多,只有毛泽东把他们作为英雄去歌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毛泽东诗词中与原典不同的还有: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典出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之“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二者之间不同处在于:杜诗是由自己的贫贱想到同学们的富贵而心中不平,而毛泽东则是念及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们并由此激发自己向前奋进。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其中之鲲鹏,与战国时庄周《庄子·逍遥游》的“鲲鹏”,二者间其褒贬有别。与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鲲鹏展翅”的鲲鹏相比,两首词的“鲲鹏”也是截然相反的。

最典型的是: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枯木朽株齐努力”就与原典不同:西汉司马相如在《上书谏猎》有“枯木朽株,予为害矣”。总之,在毛泽东诗词中与原典不同的例句很多,诸如“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与唐温庭筠之“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南国满地堆轻絮》)其意境大大不同。至于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之意与唐李贺在《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则更是不同。

其次,原典不动。

正因为毛泽东读书之精、博、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了然于胸,所以他对典故运用自如,在创作中随手取来,用于诗中都是最恰当最合适的,都使其创作的诗词熠熠生辉并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五古·挽易昌陶》:“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该句意思是钟子期竟然早早地去世了,俞伯牙由于失去了知音,从此不再弹琴。典出《吕氏春秋·本味》之篇。相传春秋时楚国钟子期精通音律,而琴艺精湛的俞伯牙鼓琴时,悠扬的琴声中有高山流水的意境,钟子期一听就心领神会,成为俞伯牙的知音。当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便将琴摔断了,从此不再抚琴。毛泽东在《五古·挽易昌陶》中以俞伯牙自喻说明他们二人的友谊是何等的深厚。这碎琴绝弦之典在该诗中原汁原味,却极自然地表现了毛泽东痛失知音的无限伤情。

又如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和《清平乐·六盘山》两首词中,分别有“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和“今日长缨在手”,其句中都有“长缨”之典。长缨乃长绳子也,在二首词中都是指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力量。典出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终)军遂往说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毛泽东化用终军请缨的故事,且缨长而至万丈,是说明革命力量的强大无比。这与原典的意思是相同的。

当然,在毛泽东诗词中使用原典原义的还有许多,现略指一二。

众志成城 《西江月·井冈山》

收拾 《清平乐·蒋桂战争》

黄花 《采桑子·重阳》

倚天抽宝剑 《念奴娇·昆仑》

虎踞龙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霸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风雷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飞将军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征马嘶北风 《五律·张冠道中》

凌云志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再次,创新其典。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用典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时代特征而使观点新颖,从而达到了对传统文化的超越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例如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关于“神女”在古代典籍中有两处记载:一是南朝梁·萧统文选·宋玉《神女赋序》中“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通。”二是北宋·李防编《太平御览·卷三九九》引《襄阳耆旧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其,所谓巫山之女,高阳之姬。”这二处典籍中对神女的描述都仅限于男女情事上。只有毛泽东在用此典时,想到这位炎帝的女儿,曾在巫山帮助大禹治水,去世后葬在巫山,巫峡神女峰因此得名,她也算得上治水专家。但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了。所以毛泽东关切地问候神女:我们把巫山截断了,又在旁边修建了三峡大水库,扰乱了你生活的环境吗?你一定会惊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吧。诗人把神女作为主体,并以此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变化,反映她欣喜的心情,再不似旧时文人总是把神女作为被动的形象描来写去。毛泽东这一笔荡开,不仅使神女的形象更加完美,新颖高洁,而且也使词的意境达到一个较高、较深、较新的层面。

又如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里曾用吴刚、嫦娥的两个典故。在人们的心中吴刚是一苦役形象:月中有桂高五百丈,吴刚斫之,树创随合,吴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伐斫不止,永无停日。至于嫦娥的形象不仅是孤寂的化身,而且悔窃灵药,弃羿而去,因此她终生受到贪欲和道德上的双重责问。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有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在毛泽东的笔下,吴刚一改苦役形象,而是以主人的身份,设宴款待人间忠魂。嫦娥则以欢乐明丽的女人形象,以万里长空为舞台,翩翩起舞,欢迎人间贵宾。诗中以吴刚和嫦娥崭新的形象与烈士对话,不仅表现出天上人间对烈士们的敬重,同时也改变了古往今来悼亡题材上的情感氛围,提升了悼亡题材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品位。

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毛泽东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成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原意是魏明帝准备将金铜仙人从长安搬到洛阳,当金铜仙人离京时十分冷落,据说铜人竟流出眼泪,故李贺认为:青天如若有情,也会因悲伤而衰老。毛泽东借用这一成句时完全赋予新意:宇宙无穷,人不可违背自然规律。新老交替是永恒的,新生事物必定要战胜旧的东西,这是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当人民解放军攻占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时,毛主席引用这一成句是大有新意,也是大有深意的。

2013年12月,作者耿汉东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5部作品,主编6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

http://www.zgguofeng.com/shici/scft/246541.html

责任编辑:王海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问苍茫大地——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十一)
赣水那边红一角
老一辈革命家诗词赏析丨毛泽东诗词中的鲲鹏意象
七律·人民领袖毛泽东 文/丁学文 施晓芸
七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