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光弼简介与评价

      一个独创的想法,方案,可能带来难以计数的财富,人们越来越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知识财富的时代。人的智力潜力最终决定人类的发展空间。武将李光弼正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妙计杀入敌军奠定胜局。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冬天,太原守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派兵支援朔方,抵挡安禄山大军,然而刚把军队派出去不久,史思明便率10万大军围困了太原城,要李光弼投降。
  史思明是安禄山部下一员主将,他知道太原城内虽然没有多少兵,但太原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况且天寒地冻,长期露宿城外于作战不利。
  史思明决定临城筑土山,通过土山登上太原城。于是他的士兵们开始运土挑泥筑土山。李光弼见对方在离城不远,弓箭射程又达不到的距离建筑土山,城池受到很大威胁。于是,他想了一条妙计,让手下人从城内挖了一条通往土山的秘密地道。
   土山筑成后,史思明故意示威地在土山上饮酒作乐,观看歌舞,又令人向城上大喊大叫,让李光弼也“观赏”歌舞开眼界。这时李光弼派来的人,却从土山地道掩 蔽口里走出来,以敏捷的动作抓走了数名歌舞表演者,然后不见了。史思明大吃一惊,不敢再在土山上停留,急忙令转移到军营内,召集部下商量对策。
   李光弼又借着土山地道挖下去,一直将地道挖到史思明的军营内,又在地道内用木柱支撑顶面,防止塌陷,然后设下活动机关以备应用。待一切安排就绪,李光弼 派得力干将去吏思明处说:“太原城内现在粮草已空,兵士多有生病者,李光弼大人实在支持不住了,决定向你们投降。”史思明大喜,并深信不疑。因为他对太原 城里的情况也略有所知。他称赞李光弼识时务,并答应投降过来后封官赏赐。
  待投降之日,只见城门大开,李光弼带人出太原城投降。史思明命将士将营门也大开,列阵以待,自己则端坐大营内等着受降。这时,李光弼命将士们把地道机关启动,将支撑的木柱歪倒。霎时间,史思明军营内陆面塌陷,一下子陷进去千余军士。李光弼亲自指挥军队杀进军营。

  史思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部将死伤惨重,他只得带着被杀败的部下,从死伤兵士中冲出逃命去了。地道战仿如天降奇兵把史思明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这归功于李将军的绝妙的主意,这是对方无论如何都难以想到,所以一出奇招,对方必手足无措。
  下面这则故事讲李光弼采纳下属建议,设计智取史思明的优良的战马,同样让人叹服。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这天,镇守河阳的唐朝大将李光弼,带领卫兵,出南城门,来到黄河岸边。这几天夜里,部属士兵多在纷纷谈论着,对岸叛将史 思明的军队是如何兵强马壮,说他们有数不清的剽悍的战马,每天都赶到对岸河边的沙滩上洗澡。情况究竟如何?李光弼决定亲自出城观察敌情。
  果然,在黄河南岸沙洲上,史思明的官兵们牵来了许多健壮高大的战马,有的在河边用刷子给马匹刷洗,有的在遛马,有的牵着马匹啃食沙洲上的嫩草……好不热闹。
  李光弼一眼就看破了史思明的用心:哼!反贼想用几匹马来炫耀自己,动摇我军心,休想得逞!得想个办法把反贼的那些马匹弄过来才好。
  “将军,我有一个办法夺取反贼的战马。”一个卫兵看出了李光弼的心思,凑近李光弼的耳边细谈了一番。李光弼听了频频点头。依据这位士兵的计策,再经过自己的周密部署,一个大胆的巧夺敌马的方案形成了。
  第二天,李光弼下令征集500匹正在奶着驹的母马,要士兵把它们全部赶到南城外黄河岸边。并特意关照,把它们的小驹务必都拴在城内,不准跟母马一起出城。
  正在奶驹的母马,不愿意离开它们的小驹子,被强行牵到城外后,便一个劲地嘶叫。一匹先叫,引得其他的母马跟着叫唤。它们无法见自己的亲生骨肉,便用这叫声来表示离别之情。
  河对岸史思明的战马都是公马,听到北岸母马的叫唤,便一匹匹春情勃发,先是跟着对岸的母马叫唤,继而,胆子大的公马便涉水游向北岸。那些健壮的公马一见有开了头的,便纷纷叫唤着游到北岸去。
  史思明的士兵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出来阻挡。可是,几个士兵又如何挡得住春心大发而不顾一切的公马呢?不一会儿,南岸1000多匹马,全数跑到了北岸的母马群里。
  李光弼大笑着命令士兵把这些战马全部赶回城里去了。
  李光弼不但打破了敌方的如意算盘,还一举赢得无数战马,没损伤丝毫士卒,不但稳定了军心,还削弱了敌方。一举两得的计策不过是遵循了自然界生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而已。原来真正的智慧是蕴藏在生活中的。
唐朝中期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涌现出两位齐名的大将:一位是郭子仪;另一位便是李光弼,史称“李郭”(《新唐书·李光弼传》)。这位大名鼎鼎 的李光弼,是契丹人,他的父亲原是契丹的一个酋长,武则天时入朝,开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大将军。由于这一影响,李光弼善于骑马射箭,崇尚军事生涯。从军之 后,因善于骑射、刚毅果敢,他深受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器重,很快晋升为兵马使。后来,内陆又参加了征讨吐蕃、吐谷浑的战争,因功晋升为云麾将军。“安史之 乱”爆发后,在郭子仪的保荐下,他当上了河东节度副使,奉命征讨安禄山、史思明叛军。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攻占河北各郡和河南荥阳、 洛阳后派史思明继续向河北增兵。为彻底切断安禄山的后路,郭子仪率领步骑兵1万和太原驽手3千,东出井陉,收复河北重镇常山(今河北正定)。不久,史思明 率先头部队2万骑兵来攻。李光弼根据敌兵远来,意在速快的客观情况,制订了“入城据守,伺机出兵”的作战方案。在敌军攻城时,他先用1500名驽手轮番发 射利箭,打得敌军纷纷溃退,然后乘机杀出城门,短促突击敌军。经过几个回合,敌骑兵死伤惨重。史思明下令停止进攻,准备等步兵赶到之后再组织进攻。这时, 有人来报,史思明的5000步兵,从饶阳来援常山,一昼夜走了170里,现在已到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城南的逢壁,正在那里埋锅造饭。李光弼闻讯大喜, 亲自率领步、骑兵各2千,偃旗息鼓,迅速东进。到达逢壁时,李光弼敌5000步兵正在吃饭。李光弼乘其不备,率军突然冲杀过去,一口气将毫无防备的 5000叛军全部消灭。史思明吓得再也不敢进攻常山,率军退守九门和藁城两县。李光弼又乘胜收复了属于常山郡的真定、井陉等7个县。不久,郭子仪也率军抵 达常山,与李光弼胜利会师。两军联合,迅速攻下九门、藁城,大败史思明。接着,李光弼又乘胜收复赵郡(今河北赵县),进围博陵(今河北定州)。随后,李光 弼与郭子仪又乘叛军疲惫,联手在嘉山与史思明的5万大军展开决战,歼敌4万多人,并乘胜再收复河北10多个郡,切断了安禄山的后路。就这样,李光弼兵出井 陉之后,便旗开得胜,打了一个“以少败众”的大胜仗。
  李光弼和郭子仪向唐玄宗提出“坚守潼关、北攻范阳”(叛军巢穴),消灭叛军于黄 河南北的方略。但唐玄宗不仅听不进去,反而相信奸相杨国忠的鬼话,强迫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兵反攻,结果哥军全军覆没,叛军乘势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不 久,新即位的唐肃宗令郭子仪率5万精兵前往朔方保驾,令李光弼领兵5000守太原。公元757年正月,史思明、察希德等人率领10万大军,兵分四路,围攻 太原。而此时的太原守军,除李光弼带来的5000人外,另有几千人的民团,二者合计也不足1万。兵力对比,唐军不及叛军的1/10。叛军总指挥史思明由此 预言太原“指掌可取”,他计划迅速拿下太原,进而攻取郭子仪所据守的朔方,彻底消灭唐朝。因此,能不能坚守太原,对于制止叛军攻势乃至平叛战争的全局,影 响极大。一个月后,他又巧施诈降计,乘敌不备,出城反击,一下子斩杀、俘虏敌军1万多人。正在这时,安庆绪刺杀了他的父亲安禄山,继位当了大燕皇帝。他令 史思明回守范阳,令蔡希德为总指挥继续围攻太原。李光弼果断地抓住史思明撤兵西走、叛军兵力削弱、军心不稳之机,率军奋起反击,一举歼敌7万余人,蔡希德 率领残兵仓皇撤逃。李光弼以不足1万之兵,前后歼敌8万多人,又痛快淋漓打了一个“以少败众”的大胜仗。太原防御战的胜利,保证了唐军北冀的安全,为唐军 积聚力量转入反攻争取了时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李光弼因战功卓著,授兵部尚书,封魏国公。
  公元759年史思明杀安定绪,自称大燕 皇帝。经过半年的准备,他率领十几万人马兵分四路攻入河南。在这危急时刻,李光弼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河北、朔方节度使,负责抵御史思明的进攻。叛军 的猖狂进攻,有的主张整兵迎战,有的建议坚守洛阳,还有的提出退守潼关。李光弼认为,兵力敌众己少,利在坚守;而坚守洛阳,又兵力不足;退守潼关,将无故 弃地500里,会使叛军气焰更加嚣张;而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可进可守”、“能伸能缩”,呈“猿臂之势”,是制止史思明攻势的理想地点。于是,他果断放 弃洛阳,率领2万兵马移师河阳。在兵力对比敌众己少的情况下,他又接连打了几场胜仗:战幕刚刚拉开,他便令部将率精兵小分队突然杀出城外,将城下挑战的敌 将擒杀,给叛军“当头棒喝”;当史思明出动装满柴草、油料的几百艘战船,企图发动火攻时,他又使用预先准备好的拦船长竿和抛石车,将叛军火船全部击沉;在 史思明“狗急跳墙”出动了3万兵马南北夹攻河阳之际,他又凭借有力的战前动员和出色的指挥调度,大获全胜,杀敌1万多,俘敌8千余,还缴获了数以千计的战 马、军械等。史思明攻打河阳多日,不但没有任何进展,反而损失了好几万兵力,只好率兵退回洛阳。李光弼再次“以奇用兵,以少败众”。
  但不幸的是,李光弼指挥才能再也没得到应有的发挥。昏庸的唐肃宗被河阳一战的胜利进一步冲昏了头脑,强令李光弼等人率劣势之兵反攻洛阳。结果,李光弼先是兵败邙山失去兵权,后又遭恶人诬告,终于忧愤成疾,病死徐州,终年57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光弼和史思明:一生的敌人(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河阳之战:终结安史之乱的重要一战
UC头条:打哭史思明? 细数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用过的那些缺德招数
力压郭子仪,成为大唐中兴第一名将的究竟是谁?他凭的是什么?
[上下五千年]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李光弼:没落时代的悲剧注脚,力压郭子仪中兴唐室却郁郁而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