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神僧汤惟实的故事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四月,慈溪若岙山一户姓汤的人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母亲梦感吞星而孕,这婴儿生时果然祥光照室、异香袭人。父亲喜而泣之:“这孩子将来必非同寻常,可惜竟投胎于我贫穷之家,但愿他将来能盈实而富,就取名为惟实罢了”。

      惟实在艰难中渐渐成长,家虽贫穷但却和睦,父仁而母慈,这孩儿也极孝顺。但孩子长成四岁时尚未开口,母亲毕竟有些急了,其父说:“唯命吧,如终身未开口那是天命,如若开口必然惊人。从来异人多有非常之处,你看这孩儿天庭饱满、骨格奇清、不哭不闹、圆润可爱。我想他要么不开口,一开口时必惊天动地,非于常人,莫急”。

       果然一天,四岁的小惟实忽然开口了:“阿爹、阿妈,我本佛家中人,今愿归佛国完成修度。孩儿不孝望两老原谅,来世我会报谢你们的养育之恩的”。父亲问:“你欲往何处去呢?”惟实说:“秦望山善慧寺”。于是父亲含泪领其去削发修行,十五已具佛道基础,二十富明佛法律藏、从于宗本禅师之学开山而立道场。夜有神曰:“此山为秦朝达逢之山,仙迹所在号为三圣,你可前去探访仙人所在,日后必有大成”。

      此日,惟实果在天台般的削壁之初寻得隐隐大足之处,乃在高山洞处结茅为“佛迹庵”。潜心修学后远近闻名,聆听讲道和顶膜跪拜者日益渐众。

      天宝十四年(755),东海岛人袁晁起事寇明州和各县。忽一日闻寇兵已侵达蓬山各庵院,众人皆散时劝惟实早退避之,惟实不为所动曰“自有天命”。及寇兵临近,见庵内并无可掠之财,恼怒之下有人竟以大石堵穴洞庵处。惟实一掌即能举起大石轻易地挪开,有人呼曰“他就是仙迹涯的神人”,吓得众寇兵纷纷叩头向化。原来江南之人历重圣神,而吴越神洲之誉,在越王勾践时就已闻名天下。由此许多寇兵不但对他恭敬有加,而且还纷纷为他筑阶垒墙。此事传开后,人就改称他为汤神僧了。广德二年(764年)开寺建院,大历八年(773年)刺史斐儆奏请诏为“香山智度寺”额。

       时刺史斐儆、赵恒、李长,司马陈获,慈溪邑大夫周颂、阎信美、张涛、周曜、宋革、抑宽等皆为名士,他们承风闻道、恭事甚焉,香山寺之名因以闻达朝野。贞元二年(786),惟实禅师四十三岁功满仙逝,智藏、智真等62个受业弟子建塔于寺。开成三年(838)瑶刻塔铭纪以妙行。咸通起,塔起灵异故事有世。

       咸通十四年(873)八月,有人送漆器等500件入寺,谓有汤僧于浙西乞缘,特奉遣先来交差。寺僧皆惊,言本寺并无外化之人。问及所在,言见本寺的汤禅师于溪边洗脚时。众人赶紧迎望山门时,并无先师踪影。有人提议或可去塔葬处看看,惟见濡迹草径,竟然直抵塔边。见湿履遗落在塔旁,众人跪拜之后忙启塔视之,大师之身仍如葬时全部完好,并须发秀长、神态如生。众曰“就是此师也”。僧众商议后,乃以幡仪之典迎出,供于正殿真身祭奉之。

       乾宁三年(896)四月,有睦州陈氏前来谢恩,曰本寺汤僧解消了家人之大疾,因知恩人喜欢糖饼,就特地远道而来以此供奉。

天福八年(908年)国家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故土立为吴越国,钱鏐王亦重佛事,追封惟实僧德禅功德,赐号“惟实禅师”,谥曰“常寂大师”。

       钱中令出为州牧时,因久闻大师的真身神奇之名,乃迎真身于府第内庭言供养一时。及与同僚言及,有未信之时,乃以针刺真身肌肤,果血飞如生。悔谢之余,觉不宜将神僧真身供于府堂之内,乃命暂迁城内兴国寺中。至期送还香山寺,寺僧供奉真身照旧。时九,一比丘恐真身相珍破损,乃加漆彩饰于真身之外表。

       宋天圣元年(1023)赐额“智度”,后仍名香山寺。原有志十卷,有惟宝道场等。

        至天圣八年(1030),或云民间云已不知汤惟实是为常寂大师了。

       元丰三年(1080)慈溪大旱,邑令盛次仲求雨心切,民言香山寺供奉的菩萨或能灵应,于是与县尉源钧等人,公祭香山寺恳请大师真身救民布雨。归来未及十日天果大雨,一县旱情皆得解去。县报府以《大师行状》奏具朝廷后,诏赐常寂大师为“真应大师”,智度寺住持僧观超,行为《大师行状》铭石跋尾。

        香山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寺山旧名“秦山、达蓬山”,唐时因圣迹所在、岩谷流香,刺史奏中乞以“香山”名寺。寺更名为“香山禅院、香山教寺”时,寺有官府编制的寺属常住田1232亩、山2100亩等。

       佛迹原址宋渐废弃时,另有高僧慧通,复居以修行。庵名升为“佛迹寺”时,据说飞锡当日地涌甘泉。故《宝庆四明志》中,香山寺、佛迹寺是同时刊名于慈溪县地图之中的。

       佛迹寺,清《慈溪县志》载为县东四十里。故宋时与香山寺分为两址后,亦曾为慈溪的“十方律院”之一,或曰为“佛迹律寺”,或曰为“佛迹讲寺”等。但其前身与香山寺同根,亦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延佑志》载为惟实所建,即实为香山寺的前身。

       宋时的佛迹寺,在宋治平元年(1064)改赐为“佛迹宝严院”额,曾有常住田110亩、山840亩等。宋钱竹有《题名碑》传世;宋周锷在《游香山佛迹寺》诗中写道:“灵山名达蓬,香水蔼薝葡”等。后废圮。

      明万历年间,邑人刘宪龙重建为佛迹庵;清光绪年间,有僧净觉、善慧建寺于庵之东北亦名佛迹寺,寺南山下有下院,亦名为佛迹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贾国勇:新密超化寺,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南华寺: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
唐宪宗第五次迎奉佛骨
佛指舍利将永久供奉于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中
舍利的分类
盘点佛道两教三个著名的肉身泥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