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节 鉴古设馆,兴礼修志
纵观贞观年间唐太宗实行文治的种种举措,几乎无不与总结历史经验相联系。历代王朝特别是秦、隋二朝兴衰得失的无数事例,给唐太宗以启发和警示,促成他 为大唐帝国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实际的方针政策,避免了诸多的失误,从而成就了“贞观之治”。自李世民于武德四年(621)设立文学馆、即皇帝位后立即设立弘 文馆(626)以来,常常是夜读史书,“或夜分乃寝”、“中宵不寐”。唐太宗夜读史书,主要不是学习以往帝王们驾驭群臣之术,而是从历代的兴亡得失之中总 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用来治理他所统治的国家,实现国泰民安。贞观十七年(643)正月,魏征卒,唐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所谓“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正是他对自己以史为鉴、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来制 定治国方针政策、治理国家这一实践的总结,这也就是他在《帝范序》中所说的:“所以披镜前踪,博采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尔。”

   唐太宗酷爱史书,读史成癖,这在史书中多有记载。黄门侍郎刘洎称唐太宗“听朝之隙,引见群官,降以温颜,访以今古”。对于弘文馆学士虞世南,“太宗重其博 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每论及古先帝王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谓侍臣日: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 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②中书侍郎岑文本在上书中称: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正是 对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史辅治的概括。

  为配合以史为鉴、励精图治的需要,唐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令魏征、虞世南、褚亮以及萧德言等人“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删编成“百代帝王所以兴衰者”节本。唐太宗“爱其书博而要,日:‘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

   唐太宗重视以史为鉴,还见于他对臣下们的自我表白。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戒。”在《答魏征上群书理要 手诏》中,唐太宗说:“朕所览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在《金镜》中,唐太宗总结他即位以来的以史为鉴,说道:“朕以万机暇日,游 心前史。仰六代之高风,观百王之遗迹,兴亡之运,可得言矣。每至轩昊之无为,唐虞之至治,未尝不留连赞咏,不能已已。及于夏殷末世,秦汉暴君,使人懔懔 然,兢惧如履朽薄然。”这些表白说明,唐太宗的以史为鉴,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借此以治理好他所统治的国家。

  贞观年间,以史为 鉴不只是唐太宗的个人意志,亦是唐初最高统治集团的共识。以魏征为代表的一些朝廷大臣,每每以隋亡为鉴,就治国的方针大计与军国大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劝谏 君王,事例不胜枚举。唐太宗在位时期,皇帝、大臣以及君臣之间,他们在就国家政事发表自己意见或进行讨论时,常常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来作为立论 的根据,可谓唐初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封建时代任何一个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如此重视“以古为镜”,这显然 是与隋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的。隋王朝统一天下,国家富庶强盛,据说国家储备的粮食可供50年食用。然而,隋炀帝继位不到13年,王朝便短命 而亡。这个事实,是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亲眼所见。这件事在他们的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和引起的震动可以说是太深刻、太强烈了,这怎能不引起他们的再三思考 呢?他们时时“以古为镜”,显然是同这一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唐太宗所说的“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魏征所说的“昔在有隋,统一寰宇, 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都是说强盛的隋王朝短命而亡的事实,是唐初君臣们以史为鉴的直接动因。

   唐太宗所说的“以古为镜”,当然首先是以隋亡为鉴。武德四年五月,李世民率东征大军俘获窦建德,王世充被迫投降,唐军开入洛阳宫城。当时,李世民面对隋 王朝的宫殿,感叹地说:“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于是下令“撤端门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废诸道场,城中僧尼留有名德者各三十人,余皆返 初”。李世民在他西取长安、平定天下而转战各地时,目睹了隋王朝因炀帝奢侈暴虐而亡的无数事实,使得他即皇帝位后仍一再谈及此事。据《贞观政要·行幸》记 载: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

  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官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 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旁,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已有。以此观之,广官室、好行幸,竞有何益!此亦朕耳 所闻,目所见,深以自戒,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阳官,泛舟于积翠池,顾谓侍臣日:

  此宫观台诏,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人,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人为虑,好行幸不息,人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今其官苑尽为我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魏征等日:

  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卿等岂不见隋主为君,不恤民事,君臣失道,民叛国亡,公卿贵臣,暴骸原野,毒流百姓,祸及其身?朕每念及于斯,未尝不忘寝辍食,所以师古作法,不敢任情。

  可见,唐太宗对隋王朝短命而亡的感受是何等之深。

  唐太宗君臣们由以隋亡为鉴发展到“以古为镜”、“鉴前王之得失”。除了以隋亡为鉴外,还有对秦王朝的二世而亡以及对汉初文景之治经验的总结。

  秦、隋的统一天下,两大帝国的一时强盛以及二世短命而亡,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形。因而唐太宗在以隋亡为鉴的同时,自然要探讨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他时常把秦王朝与隋王朝两相比较,探求其短命而亡的过程与原因,借以总结教训。他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世民:任贤、纳谏与以史为鉴
古史今说:日本议唐太宗一言,是否引大唐再续全盛!(第489期)
《谏太宗十思疏》古文赏析
“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袁昆仑丨《贞观政要》在高丽和朝鲜王朝的政治影响
细说贞观之治(一):君臣辩论是常态,头脑风暴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