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敬业的故事:就地取材,灵活应变
对于突发事件,人们往往来不及做准备,而且外部条件又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只能发挥主动性争取一个比较好地结果。徐敬业面对无情的大火时,他又是怎样做的呢?看过后,你一定会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唐朝的开国元勋徐懋功,曾追随李世民灭隋兴唐,屡建奇功。徐敬业是徐懋功的孙子,这孩子相貌丑陋、性格刚强,从小不听师长之言,全家人都不喜欢他。徐懋功说:“徐敬业这种逆子还不如死了好。”

  徐敬业自幼喜舞枪弄剑,聚众闹事,从不让徐家人安宁。徐懋功火冒三丈,心想还不如让这孩子早死了,以免辱我徐氏家族功臣之名。

   有一天,徐懋功带着徐敬业去狩猎。当围攻猎场时,徐懋功命徐敬业一边驱赶野兽,一边放火烧山。霎时间烈焰熊熊,草木尽燃。徐敬业未来得及躲避,被困在山 中。此时,眼看烈火向山上蔓延,徐懋功非但不派人救火,还说:“烧得好,烧得好,让这把大火把那个逆子烧死,以绝后患。”

  这时,山上火随风势,势成燎原。四处逃窜的野兽都惨叫着被烧死。徐敬业本来大呼救命,但看到火势扑来,心想喊救命也枉然,不如自己想办法。

   徐敬业找了一块平地,然后把马杀死,又将死马的肚肠掏净,然后钻到马腹内避难。待大火烧了过来,虽然气味腥臭炎热灼人,但毕竟保住了性命。待大火烧过, 山头一片灰烬。徐懋功带着随从,沿着被烧焦的地方,寻找徐敬业的尸体。找了一会儿,他们发现了徐敬业的坐骑,以为徐敬业已必死无疑。岂料他们走到那匹被烧 焦的马跟前,徐敬业满身血污地从马肚子里出来了。

  徐敬业非常得意,庆幸自己大难不死。徐懋功却仰天长叹说:“敬业此番大难不死,异日定使我徐家遭难。”后来,徐懋功对徐敬业不理不睬,听之任之。徐敬业招兵买马,成为一员将军。

  武则天登基做皇帝后,徐敬业同骆宾王等人起兵讨武。骆宾王写了名留青史的《讨武曌檄文》,徐敬业则领兵同武氏大军对抗。不久兵败被诛杀,连累九族被抄斩。

  徐敬业藏于马腹中从而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确,虽然徐敬业因兵变被诛,仍不失为一名有胆有识的大英雄,也为后人所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智谋(唐代)—徐敬业藏身马腹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徐懋功死后,被破棺焚尸,一千年后,墓中现绝世文物
战功赫赫的徐茂公,死后多年竟然被剖棺戮尸,谁干的?
古风词:替身[鹧鸪天(晏几道谱55字)]
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全文及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