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讲 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7)
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事实上,明朝时中国具有很强的航海能力,但由于明朝政府的规定,海防后来却出奇的弱。

   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对外贸易已经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也有利可图,但因为明朝的“禁海令”,和国外通商是被严令禁止的。中国出产 的茶、瓷器和丝绸都能在海外卖个好价钱,据说丝绸运到南洋价格可以提高十倍。这样一来,一些中国的商人或海盗,如王直、徐海等人为了经商发财,开始与倭寇 互相勾结,形成海上走私集团,使得倭患愈演愈烈,那些商人也就成为了倭寇的一部分,才有了《明史·日本志》所说的:“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的说 法。

  王直,《明史》亦做汪直,这个人扮演的角色很关键,他的一生也和当时的“海患”联系在一起。王直是徽州府人,由于同乡关系,他成 为“徽商”代表人物许栋的得力干将,一起从事海上的私自贸易,舟山的双屿成为了他们海上贸易据点,而且由于有一些在南洋的外国商人支持,他们拥有一定海上 作战实力。由于和沿海当地的富商之间的债务冲突引发了一些流血事件,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浙江总督朱纨率军突然袭击扫平双 屿,朱纨的强硬做法,引发了当地从中取利的商人的不满,他们勾结朝廷官员攻击朱纨,最后导致朱纨忧愤自杀。

  在“双屿之战”后,由于徽 商首领许栋逃逸并再也没有出现,王直收集残兵,北上屯居烈表山(又名烈港)。烈表山位于定海县偏北约五十里的海中,和东南面的金塘山只一港之隔,地理位置 相当重要。在《筹海图编》中曾提到:“王直,少落魄,有任侠之气。及壮,多智谋,善施与”。可见他还是有些能力和魅力的,在这期间王直的部队在烈表山还只 是从事私自海外贸易活动,但不让手下抢掠,因此意见的不和使王直和徐海、陈思盼等人分裂,而且王直还总是设法与当地明朝官员接近,甚至帮助政府剿除某些海 盗性质的海商,以换取当地官员的好感和支持,从而达到政府同意开市交易的目的。

  在先后剿灭卢七、沈九、陈思盼、邓文俊、王丹等海商集 团的战斗中,王直和他的私人部队表现出色,也使得他的海上垄断地位逐渐确立。其实,当时王直和沿海一些百姓的关系相当不错,后来的巡抚王抒就曾经写道: “滨海顽民图贼厚利,从而贩取柴米、酒肉以馈之,打造枪刀、铅弹以助之,收买违禁货物以资之,饰送娼优、戏子以悦之,每见官兵动静则星火徒报,官府密令哨 探则推避不从。宁杀可爱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贼。”

  明朝是个没有“创造力”的朝代,貌似强大,却过度重文轻武,演出过一些如“土木堡 之变”之类的闹剧。当时奸臣和宦官一起祸乱朝政,朝廷自己却还做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禁海”就有些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当时的赋税很重,而 明国的物产丰富,沿海百姓可以从海外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也就造成了当地百姓和王直的互助关系。不过王直和当地官员的亲密关系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 朝廷还是执意反对海外贸易。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七月,朝廷委派山东巡抚王忬为浙江巡抚兼提督,专门处理此事。此外,朝廷还调来了武举出身、驻守广东琼州的右参将俞大猷。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明军将领俞大猷和汤克宽分兵夹击烈表山,但在王直率众的坚守之下屡攻不破,最后明军两个士卒近乎于玩命似的潜入了烈 表山,并点燃了寨中的火药库,俞大猷趁势进攻,王直率部在乱军之中突围,在收集残部以后,他已无处可去,只好流亡他乡。

  海盗、殖民者、民族败类王直率领残部在日本的平户定居,并和当地的日本人搞好关系,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在《大曲记》里曾记载“有个名叫五峰的大唐人来到平户津,住在现在的印山邸址,修建中国式房屋。”其中“五峰”所指的就是王直。

   另外要说的是,一般的说法是在王直退避日本之前,明朝的官方文书还把他们称为“海寇”,而在那之后,王直的部队中编入很多日本武士,在作战时也用日本装 束进行伪装,从此,“倭寇”一词就屡屡出现在明朝朝廷的奏折中,这也算是今天这个“常用词”的起源,王直也自然成为了倭寇的带头大哥。

  这一点很难想象,明政府所指的倭寇的头头竟然是一个中国商人,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流亡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渔民。

  王直在日本训练军队学习日本刀法,并把日本武士作为作战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说烈表山之战以前他还算是商人的话,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海盗了,朝廷官员的背信也使他开始报复。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王直的部队开始对浙江等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日本当地的一些流浪武士也加入进来,同行的还有散居的各种海盗组织。

  由于当时明朝的海防极弱,他们像蝗虫一样陆续扫平了当地的官署和海卫等一些海防设施。不仅如此,他们还陆续攻击县城和乡镇,对当地的百姓进行烧杀抢掠,给当地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也彻底改变了他们和当地百姓原有的亲密关系,各地的民众和乡绅也开始自发抵抗倭寇的进攻。

   《明史》中记载:“王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破昌国卫。四月犯太仓,破上海县,掠江阴,攻 乍浦。八月劫金山卫,犯崇明及常熟、嘉定。三十三年正月自太仓掠苏州,攻松江,复趋江北,薄通、泰。四月陷嘉善,破崇明,复薄苏州,入崇德县。六月由吴江 掠嘉兴,还屯柘林。纵横来往,若入无人之境,忬亦不能有所为。”可见当时倭寇声势之浩大。

  不过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在 明总督张经率领之下,由各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还是还是于王江泾(今浙江为了实现自己“合法”海外贸易的梦想,决定赌一次。他率军来到定海港口,让部下都 留在岸边,他上岸准备和胡宗宪等人进行谈判,但是刚进衙门就被抓了起来,并被软禁到了杭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倭寇:海禁的产物
倭寇是怎么回事?
肆虐于明朝初期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这个安徽人,在日本称王,嘉靖皇帝为之发愁,后来死于胡宗宪之手
徽商 ​| 从小盐商到“海贼王”,且看大明第一商人如何称霸海洋!
倭寇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说明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