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献帝刘协传(二十六)


     



西周初,为齐国西境之下邑,城址在现王庙乡张官店东,因地处平原而名为平原邑。秦以平原邑置平原县。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平原郡,郡治设于平原县。汉朝平原国国都也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张官店村东。这里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上面是今天平原县风光。

                                                       平原县千佛塔

 


   二十六

 

                               争夺河北

 

上一节我们知道袁绍去世,曹操与他的儿子袁谭、袁尚在黎阳开战。面对袁尚搬来的救兵,曹操只好积极对应。

 

曹操使司隶校尉钟繇围南单于于平阳,未拔而援至。繇使新丰令冯翊张既说马腾,为言利害。腾疑未决。傅幹说腾曰: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诛暴乱,法明政治,上下用命,可谓顺道矣。袁氏恃其强大,背弃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可谓逆德矣。今将军既事有道,不尽其力,阴怀两端,欲以坐观成败;吾恐成败既定,奉辞责罪,将军先为诛首矣!于是腾惧。幹因曰:智者转祸为福。今曹公与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合攻河东。曹公虽有万全之计,不能禁河东之不危也。将军诚能引兵讨援,内外击之,其势必举。是将军一举,断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将军,将军功名无与比矣。腾乃遣子超将兵万馀人与繇会。

初,诸将以郭援众盛,欲释平阳去。钟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援至,果径前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繇击,大破之。战罢,众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援,繇之甥也。晚后,马超校尉南安庞德,于鞬中出一头,繇见之而哭。德谢繇,繇曰:援虽我甥,乃国贼也,卿何谢之有!南单于遂降(《资治通鉴》建安七年九月)。

 

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151—230。字元常,河南省长葛县人。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列为三公)在平阳县(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包围了南匈奴单于,可是没有攻下就来了匈奴的援军。接着钟繇派新丰县(治理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县令张既劝说马腾,并且分析马腾去帮助袁谭的利害关系,马腾听了犹豫不决。

正当马腾犹豫不决时,他的部下傅干对他说:“古人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曹操拥护天子,平定暴乱,法纪严明,政治清廉,上下听从命令,可以称为顺德;袁氏家族倚仗势力,犯上作乱,勾结匈奴来侵掠中国,可以称为逆德。如今将军已拥护过朝廷,却又三心二意,阴怀两端,想坐观成败;我担心袁、曹成败定下来之后,曹操奉旨问罪将军,到时将军将会第一个被曹操所杀的人!”

傅干的话,让马腾听了十分恐惧。傅干借机建议说:“明智的人能转祸为福。如今,曹操与袁氏家族相持不下,而高干、郭援联合攻打河东郡,曹操虽然有万全之计,但是也无力挽救河东郡的危局。将军假如能在此危急关头去征讨郭援,与河东郡的兵马内外夹击,这样必能取胜。将军的这一举动,既斩断了袁氏的臂膀,又解救了河东郡的危急,曹操必然深深感激将军,将军的功名将无人能比。”

马腾听傅干如此一说,立即派儿子马超(176—222。字孟起,陕西兴平人。后来归顺蜀汉,成为一代名将)率领一万多人与钟繇会合。

马超与钟繇会合,让当初河东郡看到郭援势力强盛、想放弃平阳城回去的将军有了反思。钟繇当初对他们说:“袁氏的势力正强,我的外甥郭援这次前来,关中的势力暗中与袁氏互相勾结,其中一些军阀之所以没有全部背叛曹公,只是因为顾及我的威名。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放弃平阳城向郭援示弱,所在地的百姓会认为谁是他们的仇敌?即使我想回去,又怎么能退得回去呢?这是没战先自败。而且郭援刚愎好胜,必然看不起我军,如果他渡过汾河来扎营,我们趁他还没有渡完,就采取突然袭击,这样一定能大获全胜。”

钟繇作了分析之后,郭援到达平阳县,果然直接渡汾河,其部下纷纷劝阻,但郭援不听。当他的部队还没有渡过一半时,钟繇率军奋击,结果大破郭军。战斗结束后,钟繇的部下都说郭援已经被杀,但没有找到郭援的人头。稍后,马超的一名叫庞德的校尉从装弓箭袋里取出了一个人头,钟繇见了痛哭,原来这颗人头正是他外甥郭援。庞德向钟繇道歉,钟繇庄重地说:“郭援虽然是我的外甥,但是他背叛朝廷就是逆贼,你有什么可以道歉的!”南匈奴单于看到郭援已败,也就向钟繇投降了。

北方曹操取胜。南方荆州的刘表在曹操与袁尚战争之初,以为曹操无暇南顾,连忙派刘备入侵北方。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等追之。裨将军巨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惇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典往救之,备乃退(《资治通鉴》建安七年九月)。

曹操下书责孙权任子,权召群僚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权引周瑜诣吴夫人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遂据荆、扬,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彼自亡之不暇,焉能害人!夫人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资治通鉴》建安七年九月)。

 

刘表派刘备向北入侵北方,刘备到达南阳郡叶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旧县村)时,曹操派夏侯、于禁等人前去抵抗。刘备见敌军强大,想诱敌深入打伏击,迅速放火烧掉军营后撤,夏侯等人率部追击。其裨将军李典反对说:“刘备无故撤退,一定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加上草木茂盛,我认为不能追击。”夏侯等人不听,命令李典留下,自己率部追击,果然陷入埋伏大败。李典率部援救,刘备才撤军。

曹操下达公文责成孙权派儿子到朝廷来任职,这实际上是作为人质,孙权召集群臣商议。会上,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孙权可能想到兄长孙策的遗嘱:内务与张昭商量,军务让周瑜决策。现在要让儿子到许都,既不算内务,又不算军务,在张昭难下结论的情况下,他只好带着周瑜去见母亲,让吴太夫人作决定。为此,周瑜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说:“昔日楚国开始受封于周朝,分封的疆域方圆不到一百里。后继的国君贤明能干,开疆拓土,才逐渐占有荆州与扬州,王业相传延续了九百多年。如今,将军(孙权)承袭父、兄的基业,拥有东吴六郡(即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加上兵精粮足、将士听命,我们可以上山开采铜矿,下海炼制食盐。因此境内富庶,人心安定,有什么逼迫使我们送人质去许都!如果人质送去,东吴就得与曹操紧密联合,既然紧密联合,那么朝廷下令征召时就不能不前往。这样,就会被人控制。将军最多不过是得到一枚侯印,有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这难道能与将军面部向南称孤道寡相同吗!我看不如不送人质,慢慢观察事态变化。如果曹操真能以君臣大义来治理天下,将军再拥护曹操也不晚。如果曹操要是图谋不轨,连他自己救自己都顾不上,又怎么能残害他人呢?”

也就是说,周瑜主张东吴独立,吴太夫人听了周瑜的陈述,对孙权说:“周瑜说得很对。他只小你哥哥(孙策)一个月,我把他当作是自己的儿子,你要把他当哥哥来尊敬。”有了吴太夫人的表态,孙权才决定不送人质。

曹操没有得到孙权的人质,一时又不好报复,因为他与袁氏兄弟的战争到了关键的时刻。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鄴。夏,四月,操追至鄴,收其麦。诸将欲乘胜遂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谭谓尚曰: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今操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尚疑之,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谭大怒,郭图、辛评因谓谭曰:使先公出将军为兄后者,皆审配之谋也。谭遂引兵攻尚,战于门外。谭败,引兵还南皮。别驾北海王修率吏民自青州往救谭。谭欲更还攻尚,修曰: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其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愿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横行于天下。谭不从。谭将刘询起兵漯阴以叛谭,诸城皆应之。谭叹曰:今举州皆叛,岂孤之不德邪?王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馀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资治通鉴》建安八年五月)。

 

建安八年(203 )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展开大战,结果袁氏兄弟败退邺城。到了初夏四月,曹操率领大军追到邺城,收割了地里的小麦。

在这以争夺粮食为战争目的年代,曹操收割了袁氏的麦子,等于占有军事上的优势。曹军各位将领看到了这一点,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可是,曹操的谋士郭嘉反对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有决定让谁当继承人。如今他们兄弟俩的权力相等,加上各自都有党羽。在情况危急的情况下,这对兄弟就会相互援救;在局势稍有缓和的情况下,这对兄弟就又会相互争权夺利。鉴于我的分析,不如先向南攻取荆州,等待他们兄弟内讧,然后再来进攻,那时就可以一举平定。”

郭嘉的话曹操认同,他连忙说:“行!”

曹操撤军,五月回到许都,留下部将贾信驻守黎阳城。

再说袁谭见曹操撤军,就开始产生私心,他用心思对三弟袁尚说:“我的正规部队不是很精,所以被曹军打败。现在曹军撤退人人思归,在曹操没有完全渡过黄河以前,我想出兵追击,这样就可以使曹军全军溃散,这种时机万万不可错失。”

袁谭说到最后句时,显得特别自信。可是袁尚疑心袁谭另有打算,结果是既不增加他的兵马,又不肯给他部下更换铠甲,这让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趁机对袁谭挑拨离间说:“让你父亲把你过继给你伯父的人是审配。”袁谭听了气不打一处出,立即率部进攻袁尚,在邺城门外大战起来,结果袁谭战败,只好率部向南皮县(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撤退。

就在袁谭将要退守南皮县时,他的别驾王修率领青州的军民前来援救。袁谭见王修前来,想再次进攻袁尚,王修阻止说:“兄弟关系就好比是人的左右手。比如一个人要与别人相斗,先砍断自己的右手,还说‘我一定能胜’,这句话难道对吗?抛弃兄弟而成仇敌,天下还有谁能亲近您呢?那些进谗言的小人,是想离间你们兄弟,这种人只是为了追求眼前的一点小利,希望您塞住耳朵不要相信。如果能下决心杀掉几个奸佞小人,与兄弟重新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抵御外敌,你们兄弟就可以横行于天下!”

尽管王修说得口干舌燥,句句有理,可是利欲熏心的袁谭就是不听。

接着袁谭的部将刘询在漯阴县(治所大致在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一带)起兵背叛袁谭,青州各个郡县全部响应。袁谭这时才反思叹息地说:“如今青州人全部背叛了我,难道是我缺少恩德吗?”

袁谭说这话时,欲哭无泪。王修见此,为了挽救这个迷失方向的主人,再次安慰说:“东莱郡太守管统,虽然远在海滨,但这个人不会反叛,他一定会来追随你。”

王修说这句话过了十多天,管统果然抛弃家眷来到南皮县,导致管统的家眷被叛军杀了。袁谭一时感动,立即委任管统为乐安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苑镇西北)太守。

建安八年(203 八月,曹操为了进攻荆州的刘表,屯兵在豫州汝南郡西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镇):

 

秋,八月,操击刘表,军于西平。

袁尚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婴城固守。尚围之急,谭遣辛评弟毘诣曹操请救。刘表以书谏谭曰:君子违难不适仇国,交绝不出恶声,况忘先人之仇,弃亲戚之好,而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哉!若冀州有不弟之傲,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为高义邪?又与尚书曰: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今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仁君度数弘广,绰然有馀,当以大包小,以优容劣,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曲直之计,不亦善乎!若迷而不反,则胡夷将有讥诮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戮力为君之役哉?此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谭、尚皆不从

辛毘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毘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曰操,操谓毘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毘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今往攻鄴,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仲虺有言,取乱侮亡。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修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平(《资治通鉴》建安八年八月)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鄴。尚将吕旷、高翔畔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整娉谭女以安之,而引军还(《资治通鉴》建安八年十月)。

 

曹操屯兵西平县时,袁尚率领大军进攻袁谭,结果袁谭大败,逃到平原国(国都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张官店村东)据城固守,袁尚围城猛攻。袁谭见三弟如此凶狠,连忙派谋士辛评的弟弟辛毗(字佐治,今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人。辛毗跟随其兄辛评事袁绍。曹操在许昌担任献帝的司空时,曾征召辛毗,可是辛毗没有去。官渡战后,辛毗事袁绍的儿子袁谭。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上表推荐辛毗担任议郎,后为丞相长史。公元220年,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为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到曹操处求救。

就在这时,刘表写信对袁谭说:“君子即使避难,也不会逃到敌国;即使与人绝交,也不会辱骂。况且你忘掉父亲的仇恨,抛弃兄弟的亲情,而作出这种万世引以为戒的事情,使同盟者都为你感到耻辱。如果袁尚有不尊重你这位兄长的傲慢举动,你也该委曲求全,以大局为重。等到大局已定,再由天下人来评论是非曲直,不也是高尚的主意吗?”

刘表还给袁尚写信说:“金、木、水、火以刚柔并存,然后从相克中相互调和,这一现象能为人类之道所用。袁谭天性急躁,不能明辨是非,你器量宽弘,包容他绰绰有余。因此我建议你以大容小,以优容劣。这样做是为了先除掉曹操,达到了却你父亲的遗恨。等到大事已定,再来评论谁是谁非,不是很好吗!如果你执迷不悟,天下人都会讥笑你们,何况我这个盟友,还能努力为你作战吗?如果你执意与袁谭争夺下去,就是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与东郭(狡兔名。典出《魏氏春秋》:“此韩卢、东郭自困於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互相追逐在先,而让农夫获利的翻版!”刘表最后句的意思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尽管刘表想努力劝和袁氏兄弟,可是袁氏兄弟都不听。等到辛毗到西平县拜见曹操时,转达了袁谭求救的愿望。曹操的部下多数人认为:刘表的势力强大,应该先消灭刘表,而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荀攸建议说:“目前,正是天下英雄争霸的时机,而刘表在天下大乱坐守江、汉之间,没有作为,从这一现象可以知道他胸无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加上袁氏拥有兵马几十万,袁绍以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共同守下四州基业,天下之乱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相争,如果让他们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力量就会集中起来。一度袁氏的力量集中后,再想攻取就困难了。所以我的意见应该趁他们相持不下时主动夺取,这样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荀攸说到这里,生怕引起不了曹操的重视,接着加重语气补加一句,说,“这一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了荀攸最后一句,让他觉得此事不能迟疑,所以立即点头同意。

可是过了几天,曹操又想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自相残杀。辛毗观察曹操的脸色,知道他改变了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向曹操作了汇报,曹操觉得辛毗这样做,担心有诈,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他到辛毗处试探性地说:“袁谭的话能信吗,袁尚肯定能被我们打败吗?”

面对曹操的疑问,辛毗坦然地说:“您不要问我是否有诈,只应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袁氏兄弟互相讨伐,并没有考虑到别人会趁机夹在中间攻打他们,只是认为天下可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如今袁谭向您求救,表明他已经走投无路,这一点您曹公应该知道。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智穷力竭。从这一现象来看,他们的军队战败在外,谋士被杀于内;兄弟之间的内讧,导致一国分为二主,带来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也会生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与蝗虫造成饥荒,形成天灾人祸、上下交应,百姓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呀!眼前您曹公去攻打邺城,如果袁尚不撤军回救,邺城就不能自守;如果袁尚返回救援,袁谭就会进攻他的背后。以您的军威对付穷困之敌,进击疲惫之军,犹如疾风吹落秋叶一般。上天把袁尚赏赐给您,您却不去进攻,而要去讨伐荆州,这难道不是失策吗?再说荆州富裕安乐,没有机会寻衅。商朝名臣仲虺说:‘敌人有内乱则夺取,敌人有覆灭的迹象则侵入。’如今,袁氏兄弟不顾长远大局而自相攻击,可称为内乱;国民饥饿行人无粮,可称为覆灭的迹象。黄河以北的百姓朝不虑夕,生存没有保障,而您明公不立即去安抚,却要等到以后。以后如果赶上丰收,袁氏兄弟又醒悟到已濒于危亡而痛改前非,您就将会失去用兵的机会。目前利用袁谭求救而去援助,对您是最有利的。而且您的敌人,没有比占据河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平定河北之后,将会军威震动天下。”

辛毗的一番话,从表面到实质,从客观到主观,从历史到现实,说得曹操心动,他又像荀攸陈述主张攻打袁尚时那样连忙点头说:“说得好!”于是,就同意出兵援救袁谭。

随着十月的到来,曹操率军返回了黎阳。袁尚听说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解除对平原国的包围,连忙撤军返回邺城。在袁尚返回的途中,他的部将吕旷、高翔投降了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后,想出了一计:他为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为妻,以安袁谭之心,然后才返回。

综上所述,曹操二度与袁氏兄弟开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争夺河北地区,最后在袁氏兄弟内讧的情况下,他得到了袁谭。至于袁谭是否真心归附他,就看曹操的智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四)
《史说三国》之三十:袁氏兄弟起内讧
史说三国:六十八 二袁相争
第32回(上)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兄弟相杀:袁氏的末路
"辛毗引裾""辛毗不阿”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