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人应“忠”而不“谄”

《论语》感悟(五十)

 

文/王营

 

原文: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3.18孔子说:“事奉国君,一切按照礼制办事,别人却认为是谄媚。”

3.19鲁定公问:“国君使用臣下,臣下侍奉国君,应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国君使用臣下,要符合礼的要求;臣下事奉国君,要恪尽忠诚。”

感悟:这两章讲得都是如何处理臣下和国君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对待臣下不能高高在上,要以礼相待,尊重爱护臣下,才能赢得臣下的拥护,从而做到政令畅通;作为臣下,对待国君要尽礼、尽忠,一切按照礼制行事,忠诚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赢得国君的信任。

孔子主张“克已复礼”,他所说的“事君尽礼”,是指按照周朝制定的礼节事奉国君。据记载,这套礼节相当烦琐,臣子面君时,对于自己的表情、服饰、起坐、语言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别人看来像是故意讨好君主,近乎“谄媚”,所以孔子发出了“事君尽礼,人以为谄”的感慨!

把这两章连起来看,孔子的“事君尽礼”,绝非“谄媚”,他只是强调臣下对国君要发自内心地尊敬,按照固有的礼节行事,与那些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在国君面前溜须拍马,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奸佞小人,绝对不是一路。孔子所说的“事君以忠”,也并不是那种“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的愚忠,而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儒家向来就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说法,也有许多魏征之类冒死进谏的忠臣。可见,道义高于君父,无论是国君,还是父母,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世易时移,时代发展到今天,那套亦步亦趋、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已走进坟墓,人本观念、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孔子所倡导的尊敬上级、恪尽职守、坚持真理的行为规范,却成了我们如何做人、正确处理与领导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学校管理中,孔子的这一思想对于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积极意义。作为一校之长,对待自己的下属和全体教职工,也要本着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关心体贴、尊重爱护的态度,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着想,为教职工办实事。俗话说“将心比心”,校长对全体教职工的关心,自然也会赢得他们对校长的忠心。有些学校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上级领导面前毕恭毕敬,唯唯诺诺,混淆是非,而在下属面前却以“官”自居,独断专行,高高在上,对群众颐指气使,群众心里有想法、有意见,不敢与领导勾通,下属不敢提相反意见,这样的领导方式怎能赢得教职工的忠心?

同样,做为下属,对自己的上级也不可能一见面就“山呼万岁”,但首先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有最起码的尊敬之心。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既然校长能做到尊重理解教职工,下属也理应做到尊敬校长。其次是忠,这里所讲的“忠”不是忠于校长个人,搞个人崇拜,而是忠于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事业。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理人,必然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制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这些理念和措施要靠全体教职工去落实,因此教职工的“忠”,体现在落实校长正确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同时,教职工要勇于坚持真理,对于学校发展,教职工有建言权;对于校长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全体教职工也有否决权,这也是一名普通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3-19)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八佾篇》(19)
礼是君臣之道
《八佾篇》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感悟篇十九
我们可爱的校长上调了,他这篇新到任的校长在全体教职工见面会上的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