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清华【三国研究】秦、蜀重镇---汉中

    东汉末年,刘备、曹操为争夺汉中地而发生了著名的定军山大战,蜀将老黄忠用傲兵之计袭杀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于定军山下,赵云、黄忠又在天荡山火烧曹操“数千万囊”粮食,迫使曹操退军。刘备平定汉中后,在定军山下设坛称王,奠定了蜀汉政权基础。随后,魏、汉、吴三国接连称帝、称王,定军山之战正式促成了三国鼎足;建兴五至十二年,诸葛亮为北伐曹魏,在定军山下屯兵八年,五次北伐的出军、退兵皆以定军山为基,在定军山下“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又“修士劝农”,发展生产,“改革连弩,造木牛流马”,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诸葛亮死后,他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景耀六年,后主刘禅又下诏“因近其墓,为诸葛亮在定军山下修建了“天下第一武侯祠”,从此以后,定军山便名垂青史,誉冠古今,在我国三国历史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刘备、曹操为什么要争夺汉中?汉中在当时秦、蜀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军事环境到底有多么重要?请听:

 秦、蜀重镇——汉中

汉中一词,取意于汉水之中,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天下为36郡的汉中郡,迄今已有2320多年的历史。从《史记》引《括地志》而知,当时的汉中郡一直管辖到今湖北省的竹山、房山地区,属于秦头楚尾,郡治设在今天的安康市。在此以前的商、周时期,汉中是蜀的“附庸国,属蜀”,称褒国。(见《华阳国志·汉中志》)。

公元前771年,聚居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郑国人被犬戎追迁到今河南新郑定居,部分郑国人南奔逃之褒国的汉水边落户(故国址在今汉中勉县的褒城镇),南逃的郑国人为了纪念亡国,“郑人南奔”,将这里取名南郑(见《汉中府志》),所以,汉中开始称南郑,在历史上,南郑是后来汉中的代名词,它沿用了千年之久。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347),征西大将军桓温攻灭成汉——亦称后蜀。成汉,是巴人领袖李特之子李雄304年取成都称帝建立的政权,到347年历任五帝共43年。桓温在收复蜀地后,东晋朝廷重新划分西蜀行政管理区域时,将南郑正式设为汉中郡的一个所辖县,自此以后,南郑就开始成为汉中的辖县至今,不再是汉中地区的代名词。

今天的汉中,东与安康接壤,南与四川广元、巴中比邻,西接甘肃陇南地区,北靠秦岭和宝鸡、关中为界。现在的汉中市辖11个县、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市花——旱莲,市树——汉桂。

汉中是出美女的故乡。据《史记·周本记》记载,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周幽王征伐褒国,褒国人为了避免灭国之灾,确保一方平安,献出美女褒姒乞降。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本姓姒,住在今汉中褒斜道中的褒姒铺,因为生长在古褒国,当时“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周幽王一看,这妙龄少女虽然出身贫寒,没有任何修饰,但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生丽质,美不胜收,真是秀色可餐,周幽王当时就魂不守舍,喜不自胜。回去后,周幽王爱褒姒如掌上明珠,立她为妃,宠幸有佳,第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然废除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册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处处想讨褒姒开心。可是,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的富贵生活,加之养父又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就少言寡语,成天愁眉不展,偶尔露点笑容,则更加显得妩媚动人。周幽王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让褒姒高兴而发笑呢?无奈中,他发出诏命,如果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今陕西宝鸡市东的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妙计。烽火,是古代报警的信号,在当时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需要在险要和醒目的地方修建高高的烽火台,一有敌情或者危机,就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以示报警,,黑黑的狼烟腾空而起,几十里外都能看见,其他诸侯就会前来救援。

根据石父的计谋,有一天,周幽王同褒后一并驾车到骊山,石父让燃起烽火,各路诸侯闻警都纷纷赶来勤王救驾,现场一看,才知道这里平安无事,是为了讨好褒后一笑,是周幽王在戏弄各路诸侯,大家十分生气,只好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和车辆来来往往,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好不热老,不觉启唇而笑,幽王一看褒姒笑了,就重金奖励了石父,但是,周幽王则从此失信于各路诸侯,为后来埋下了灭国的祸根。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聚居在今甘肃静宁县威戎镇一带的犬戎,进攻周王室,大兵压境,来势凶猛。犬戎,也称西戎,本来是周王室的诸侯国,属于游牧族,随着实力的壮大,他们开始反叛,在周宣王时就屡犯周王室边境。这时候,他们又聚众前来,声势浩大,周幽王急忙令点燃烽火调遣各路诸侯,希望他们速速赶来勤王救驾,但是,各路诸侯确不再出兵救援,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据说,后来褒姒也因一笑误国,认为“女人是祸水”也被犬戎所杀。为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意思是说,褒姒不喜欢笑,周幽王偏要讨她一人的笑,结果使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因为国家都灭亡了。西周虽然灭亡,但是,褒姒的故事确寓意深刻,被世世代代流传,成为启迪后世的千古美谈。褒姒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因此,汉中也成为出美女的故乡,这里的姑娘个个漂亮娴熟,小伙子英俊潇洒。

汉中北屏秦岭里,南障巴山,发源于汉中宁强县汉源嶓冢山的汉水(古称沔水),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中部,在武汉市入长江,属长江的主要支流,总流程1532公里,沿途有179条河流汇入,是中国“江、河、淮、汉四大河流”之一。北魏时期,郦道元(470—527)在编写我国地理专著《水经注》时,27—29卷写的就是“沔水”的发源、流经和沿途的山川、河流、人居,以及因此产生的文化、经济、民俗、古迹、文物等情况。但是,《汉书·地理志》记载,这条河在褒河以上为“沔水”,褒河至安康之间称“汉水”,安康到长江人口处叫“汉江”。定军山下的沔阳县即因沔水而名,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今名——勉县,当时批准一起改名的还有陕西的周至、户县、彬县。

汉水在汉中流经今宁、沔、汉、南、城、洋、西七个县333公里,形成了西起今勉县武侯镇,东止洋县龙亭镇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约2—37公里的狭长盆地平原,盆地平原四周,山环水抱,群峰叠障,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山林竹木、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山珍野味、水产家禽等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历来有“小江南”之称谓。

公元前206年2月,刘邦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当时,他采取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烧毁褒斜栈道,“以示天下无还心”,麻痹了楚霸王项羽,他以汉中为发祥地,谋划着夺取天下的大计。很快,萧何利用汉中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汉王刘邦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他又根据萧何的建议,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整军备战。8月,大将韩信便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突袭关中的项羽军,使刘邦很快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王朝四百多年的汉家基业,自此以后,就有了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所以,汉中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的美誉。

汉中在历史上除春秋战国时期归过楚国管辖之外,基本上是西蜀的辖地,这里的气候、物产、风俗、语言等都“与巴蜀同俗”《华阳国志》,可以说,汉中与西蜀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和陕西在历史上根本不搭调,但是,元代至元二十年一年(1291),世祖忽必烈确将汉中划归陕西管辖,这究竟是为什么?

自古以来,汉中盆地就是秦蜀间行旅通商的必经要津和军事重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古道纵横,关隘重锁。汉代以前,北通关中的古道路就有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傥骆道。南通西蜀的有金牛道、米仓道。控制秦蜀间通途的主要关隘除著名的大散关和剑门关之外,在汉中还有:阳平关、阳安关、鸡头关、百丈关、百牢关、铁索关、五丁关等等,属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盆地西部的沔阳,属于秦、蜀间的咽喉要隘,这里的定军山、阳平关和天荡山形成了三角犄角之势,牢牢控制着汉中盆地秦、蜀间进出的门户,显得极为重要。汉中的安危,直接威胁着关中的安危,所以,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控制汉中这一咽喉要隘,让西蜀“无险可守”,以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特意将汉中划归陕西至今(见《元一统志》、《陕西省通志》)。

定军山,在陕西汉中勉县城南十里的诸葛村,属巴山支脉,山势自西向东分别由石山子、大山、定军山、中山子、小陡山、八阵山、千户山、一字山、卧牛山、鸡心山、黄猫山、元山子横向连脉组成,叠秀峰十二,绵亘二十里,与群山绝殊,故号称“十二连珠山”,它巍然屹立于沧海烟云之中,成为汉中盆地西端的天然屏障。定军山自西向东的七个山峰排列齐整,如“二龙戏珠”,形态逼真。第三个山峰为定军山主峰,海拔高883米,主峰山南有天然形锅底大洼,周长1.5公里,这便是史称“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夏侯渊和诸葛亮都曾在此屯军。定军山西有一宽阔峡谷,称“还香沟”,沟西为“旗杆山”,汉代称“降山”,是黄忠出奇兵“袭杀夏侯渊”之处。定军山正面山下,史称“武侯坪”,是诸葛亮当年“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的故址(见清李复心《忠武侯祠墓志》)。

阳平关,在今勉县城西四公里的武侯镇,这里是汉中盆地的开端,三面环山,南北平地宽约二公里。关城为西汉初年萧何所筑,周长十五里,有四门,东曰镇江,南曰定军,西曰拱汉,北曰天荡,因关城修筑在沔水之阳(北面)的平坦之地而名。阳平关南为沔水,西为沮水(亦称黑龙江、咸河),著名的金牛道穿城而过,城的西北便是经通略阳、甘肃的要道。阳平关是汉中盆地的西部门户,秦、蜀间的必经关隘。

天荡山在今勉县城北十里的勉阳镇黄家沟村,《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称为“北山”。这里属秦岭山系,山高坡陡,地势险要,著名的“陈仓道”从这里开始,当年,韩信“暗度陈仓”北定三秦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见《成都大学学报》1989年第二期郭清华《陈仓道初探》),山上旧有“淮阴侯庙”,现在修建有“天灯寺”古迹。由于昔日黄忠、赵云一把火烧毁了曹操在这里囤积的“数千万囊”粮食,是老天有眼,荡涤无存,此山便叫天荡山至今。

如果将汉中盆地地形比喻为口袋,则阳平关是口袋口,定军山、天荡山为系扎口袋的两端绳头。因此,曹操称这里是“天狱”;南宋初年,宰相张浚来这里视察吴玠、吴磷抗金情况后,向高宗赵构回报这里的形胜说:“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见《汉中府志》、《沔县新志》。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第三代传人张鲁在这里施展抱负,政教合一,以张鲁城、阳平关、定军山、天荡山为险,雄拒巴、汉二十五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侯渊身为一代名将,为何会死于名不见经传的黄忠之手|文史宴
夏侯渊被黄忠斩于汉中,安葬他的怎么是张飞之妻?
定军山在哪里,为何对蜀国那么重要?
【三秦文学】天荡山
历史上十二大军事重地,二十三大险关
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提及的古地名,现在在哪里吗?(二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