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德义论语解读—八佾篇第三(2)

【原文】

3.4 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②!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③,宁戚④。”

【注释】

① 林放:鲁国人。   ② 与其易也:与其在仪式上办得周到。易:把事情办得周详完备。   ③ 戚:内心悲痛。

【语译】

林放问礼的要义,孔子说:“好大而有意义的问题呀!礼节仪式与其奢侈,宁可节俭;与其过分周到,宁可在内心保持悲戚。”

【解读】

本章孔子谈礼的根本。

依朱熹注:“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礼的根本是:适宜、恰当、和谐。“礼之用,和为贵。”达到文质彬彬,文质统一,符合“时中”、“执两用中”的标准十分困难。怎么办?孔子只好将其标准降低:与其奢、易过于文,不若俭、戚不及而质;与其“文胜质”而华丽,不如“质胜文”而朴野。强调礼之实质,重内容而轻形式。这是孔子关于“礼”的一个重要观点。

“执两用中”而不能,则求其“质胜文”。孔子采用了一个并列式双重选择复句,连用两个“与其……,宁……”,既是平列对比,又是两两选一,句式工稳严整,两两相对,和谐自然,用于这种与其过而文,不如不及而质的选择,十分贴切恰当。

【原文】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①,不如诸夏之亡也②。”

【注释】

①夷狄:古时对边疆民族的贬称,东方的称夷,北方的称狄。这里是泛指。 ②不如:不及。诸夏:华夏民族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各诸侯国。亡(wú):通“无”。

【语译】

孔子说:“夷狄之邦有君王,还不如华夏诸邦没有君主好啊!”

【解读】

这一章从文义上看,是赞美中原地区文化的先进。据说,后来女真人打到山东时,曾对着孔子的像斥责他说了这句话,而孔子也确实有“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但是,就这段话来说,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这是孔子对当时周天子势力衰微所表达的感慨。既然文明程度不高的“夷狄”尚且知道要有君主,文化一向发达的中原地区反而无视天子,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原文】

3.6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②:“女弗能救与③?”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④?”

【注释】

①季氏:季孙氏,鲁国的大夫。旅:祭山。按礼制只有天子、诸侯才有资格去祭祀泰山。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子的学生,小孔子29岁。当时为季氏家臣。 ③女:通“汝”,你。弗:不。救:纠正,劝阻。与:通“欤”,表疑问的语气词。 ④曾:竟,难道,副词。林放:鲁国人。

【语译】

季孙氏将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这件事你不能匡救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叹息道:“唉!难道说这泰山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解读】

孔子多次批评季氏,认为他们专权、违制、僭礼。

第一次批评他们不合“舞乐之礼”,“八佾舞于庭”。

第二次批评他们不合“宗庙之礼”,即“祭祖之礼”,“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本章(第三次)批评不合“郊社之礼”,即“祀天的郊礼和祭地的社礼”。礼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天地的资格,季氏仅仅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

第四次批评是“褅祭之礼(见3.10节),”这一种祭祀分四季举行,系天子之祭,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

鲁国在以季氏为首的三家撺掇下也沿用此例,由舞乐、祭祖、祭山到“褅祭”,他们的违礼行为一次比一次升级,一次比一次放肆。

孔子第一次批评用语使用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兼反问的语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可遥想当年老夫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怒不可遏、愤懑之极的情景。

第二次祭祖违礼时则用了一个反问句,“奚取於三家之堂?”语气比第一次缓和多了。

第三次使用的是一个感叹句,“呜呼!”一个反问句。“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林放尚知问“礼之本”。感叹其无可奈何。第二次的反问句用“奚”,指责语气明显。第三次用“曾……乎”,则是一般性的反问,问问而已,似是仰天长叹,与第二次相同,均是反问,但语气轻重有别。

第四次批评,孔子既不感叹,也不指责了,只是说从“褅祭”到“裸祭”,向受祭者献酒时,一再违礼,我就不想看了,持沉默的态度。违礼程度愈重,批评愈轻,叹息越重,直至沉默,沉默则是最高的轻蔑了。从怒斥到反问,由反问到感叹,由感叹到沉默,感叹其僭礼,沉默无力救其既颓,可以想见,当年孔子痛心疾首之状,也可见孔子无一时一刻不关注礼制的建立和维护礼制所作的努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孔子的一贯风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09年8月24日 《论语·八佾第三·6》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论语》导读(五)——八佾第三(1-13)
论语关于时世-屠龙客-搜狐空间
《论语》全文翻译 2
《论语》心解 八佾篇第三(凡二十六章)
论语连载(46)《八佾篇》第6章,“季氏旅于泰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