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哲学与政治学之一—孔子的哲学政治学思想
引:
儒学:儒士之学。儒即为士。就是说(deu:d.h.(das hei?t))中国的绅士的学问。
儒士特征:懂知识、晓礼乐、擅长司仪教化。
儒学的发展以孔子为起源,后分八儒,其中以孟儒和荀儒最为突出。《易传》和《札礼》也是儒家别派。

孔子的哲学思想:仁
孔子将其仁思想归结为:仁者爱人:
孔子在回复樊迟何为仁时,孔子答: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这方也。
鄙观之:孔子之人就是讲博爱。要爱他人,当然这个爱他与人与基督教的爱自己的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基督教讲博爱,但是基督教明确提出要爱自己的敌人。而孔子的爱人比较宽泛。体现了古代思想大而化的特征。他所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推人而非推己,爱人而非爱己。时刻为他人想。所以纠其实质为博爱。

仁的表现:
一、用于治国,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之,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二、用于伦理规范:
(一)它是最高品德。仁德的人要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具有仁德的品质。
(二)仁德要遵循孝悌。
(三)仁是礼的内在原则。牺牲玉帛只是达到仁的手段。礼的最终归宿是仁。

三、用于修身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四、人生的终极追求
(一)弃之,圣人不成为圣,君子不在为君子。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二)志士仁人严格遵守,严格捍卫的。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孔子以礼仁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由于政治关注以国家为核心。所以政治思想史中,着重以礼治和仁道的政治统治思想。
一、政治理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认识
(一)政治理想
有道是孔子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则的代表。与之相对是无道。
1.有道:
(1)尊礼: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
(2)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要在“分”中注入以“和”与“仁”
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实现“和”不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而是在“别”中求取和谐,实现和谐要靠”仁“。
在此仁的实施表现在政策落实上:
A富民足君,先德而后刑。
富民足君:使民有时,敛从其薄和节用三项。
先德而后刑表现为:富和教的问题,要先富而后教;二是惠与使的关系。孔子主张先惠而后使。三是教与杀,孔子主张先教而后杀。

2.理想王国:尊五美,屏四恶
(1)五美:群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如何实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择可劳者而劳之
欲仁而得仁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四恶:虐,暴,贼,有司
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评价:孔子的美政不是一种简单的规定,而是处理事物的关系中寻找适度点,这个适度点使矛盾双方都得到节制,又得到适当的满足。把矛盾的对立化解为和谐。把相似的东西加以区别。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与五美相比,四恶并非简单的规定,他不是简单地禁止刑杀,而是指不教而杀,教之而杀,也可称之为美。

(二)关于统治者的自我认识
1.供需矛盾的解决:
与法家和道家相经,法家对现实一味肯定,在实际政治发展变化中难以充当导师,过分肯定君主,一切惟君主是从,必然会导致认识上的僵化。道家老庄纯自然主义,不可能从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基础。儒家肯定了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同时又满足于现状,对当时的政治多持批评立场。同时又不否定,而是希望发送和改良。而从统治的的整体与长久利益看,他们不仅需要肯定自我,有时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批评。

2.详细展开
孔子关于”有道“与”无道“的论述把统治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批评推到一个新阶段。孔子把有道的理论视为一种检验政治的标准,统治者的一切行为都应在这一理论面前接受衡量和检验。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

孔子的理论所具有的广泛的适应性,是其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一再强调臣事群以忠。事群不能以敬合顺从为上,而是应该首先考虑是滞符合于道,要以道事君。当道统与君统难以契合时,孔子主张道统高于君统。从道不从君。

二、伦理政治与安于专制秩序
(一)伦理原则
孔子把人际关系主要概括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仁、义、忠、孝、信、智、勇、温、良、恭、俭、让、慎、直等等。要之,以礼为纲。

礼是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不学礼,无以立“。
仁讲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归纳为:克己、爱人、复礼。
1.克己,即克制自己。
克己的方式:
(1)克己:修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即饰、整治。
(2)克己:约。以约失之者鲜矣。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克己:自戒。用礼作为准则在克制自己。
(4)自省、自论、自责
(5)慎言、慎行
(6)无争:君子无所争。
2.爱人
把克己的精神用于对人,则是忠恕,亦即爱人。忠是从积极方面来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从消极方面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复礼
克己、与爱人在行为上的归宿是复礼。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克己、爱人和复礼开成三位一体,内在精神修养与外在行为规范互相制约和补充,孔子把高尚与平庸、内美与外辱、精神和外在屈从巧妙结合,成为统治都最理想的原则。

对于克己、复礼爱人的评价:克己强调每个人都生存于这个社会,每个人考虑他人。而克己却把对象时时刻刻定为自身,不是引导如何改造社会,而是引导如何改造个人,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克己只强调个体,没有从群体的角度上来考虑,忽略了社会才是个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克己只强调个人的善构成了国家和社会的善,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之恶却不能构成抵御的力量。只能满足于精神上的满足和洁身自好的陶冶。。

(二)政治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
儒家强调道德在政治中起作用,主张政治与道德结合为一,甚至认为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是道德问题。
1.道德作为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1)如何看待道德与刑政的关系问题。孔子主张以德为主,刑政为辅。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提出:正名顺言-成事-兴礼乐-施刑罚。
(2)孔子把政治的实施过程看作是道德化过程。
季康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3)在孔子看来,君臣之间不只是权力制约关系,而是要靠礼、忠、信等道德来维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资料来源:http://blog.163.com/yangweixue@126/blog/static/10847739200762471948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议“仁”:论《论语》中“人”之哲学的内涵
论“正政”——孔子政治哲学思想简析 | 刘刚
发掘孔子学说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下)
孔子的思想是什么,和孟子有什么区别?
试论孔子“仁”的含义和历史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