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尚香钓鱼台传奇

公元230年,东吴孙权派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远洋海军征夷州(台湾)。

 

    没有古台湾的三国,是不完整的三国。

    没有孙尚香的三国,是肤浅的三国。

 

    我们以真正的历史演绎的电视剧,去粉碎文化台毒“台湾古代是没有历史的,台湾历史是从荷兰人来到台湾才开始”的谬论。

一,金殿试才

 (字幕)三国时期,公元229年,东吴黄龙元年,四月,丙申,东吴孙权即帝位,是日大赦。

六月,孙权把他最心爱的女儿孙鲁班(大虎公主)下嫁全琮。

(孙权为表彰周瑜丰功伟绩,把大虎公主下嫁周瑜的长子周循,不料小周郎周循短命,大虎公主寡居。)

 

公元230年,东吴黄龙二年。三十年的治理,使东吴达到国力强盛的顶点。是年正月,举行盛大国子监庆典,诏立都讲,祭酒二职,以教诸学子。

 

孙权高坐皇位,紫须碧眼,相貌堂堂。

 

  群臣肃立。其中最为显眼的当属三位女将——三位公主。

  大虎公主,孙鲁班,她是孙权最疼爱的女儿。她的夫婿全琮卫将军立在她的身旁。

  小虎公主,孙鲁育,孙权的小女儿。

臭妹公主,孙权已故大哥孙策的女儿。她的夫婿陆逊东吴兵马大都督立在她的身旁。

 

对于东吴这样的庆典,曹魏与蜀汉都很给面子,曹魏派出了司马昭为特使,蜀汉则派出了王平为特使。

司马昭大咧咧地叉腿站在一旁。

王平则庄重地站在一旁。

 

一内侍宣诏:“……特下此诏,立都讲,祭酒二职,以教诸学子。钦此。黄龙二年正月。”

 

张昭,三朝老臣,激动地对左右大臣道:“好!圣明至极。吾皇此诏,使我东吴少年幼小得教。我东吴今后,才俊辈出,国运不可限量也。”

 

蜀汉特使王平点头称善。

 

北魏特使司马昭叉手分腿而立。

 

孙权捋须,成就感十足地感慨说道:“当年吾兄孙策领兵创霸业,年方十七;周瑜起兵,年方十八;大都督陆逊,亦是少年领兵,屡建奇功,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七十万大军。可谓东吴人杰地灵,英才出少年。朕下此诏,就是要使少年才俊脱颖而出。诸位爱卿,当今东吴少年佼佼者有谁?请为朕举荐一二。”

 

张昭对于这种旨意,是不能不出好建议的。

张昭出列奏道:“陛下,当今东吴少年佼佼者,当属诸葛恪。”

 

孙权问道:“诸葛恪?”

 

张昭点头说道:“陛下,即诸葛瑾之子诸葛恪。”

诸葛瑾是与孙权私交最好的大臣。

 

孙权忽然想起,用手作拉长面孔状,哈哈大笑说道:“张阁老说的是这小子。召来见朕。”

 

  张昭答道:“老臣领旨。”

张昭领旨而下时,有意走到诸葛瑾身边,点头示意自己举荐之功。

 

诸葛瑾一向谨慎小心,此时如遭突袭,心中忐忑不安。

 

我们知道君王突然诏见某人或某人之子,就是有重用之意,必然面临一场决定一辈子的面试考核。如果先有所准备,自然胸有成竹。但是此时的突然诏见,诸葛瑾完全没有意料到。儿子诸葛恪只有八岁,谁知道八岁的黄口小儿会说出什么话来?如果一句话不和孙权的心意,那将大祸临头,轻者误了小儿一生,重者甚至有杀头之祸。

 

  张昭引诸葛恪(八岁)上殿。诸葛恪面特长。

张昭奏道:“陛下,诸葛恪奉旨已到。”

 

孙权点头道:“宣他上前觐见。”

 

诸葛恪上前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权说道:“请起吧。”

 

诸葛恪起身站立一旁。

 

孙权说道:“头抬起来,让朕看看。”

 

诸葛恪抬起头来。

 

  孙权看了,果然脸面特长,哈哈大笑,对内侍小声说几句。

内侍点头而去。

 

一会儿,内侍牵一头驴上殿。群臣均感惊讶,摇头不解。

 

蜀汉特使王平看了,甚感困惑。

 

北魏特使司马昭则饶有兴致地看着孙权金殿试才的这一幕。

 

  孙权看看驴,又看看诸葛恪,哈哈大笑,拿起案上笔给内侍,说道:“写上。”

 

内侍接笔答道:“领旨。”

内侍提笔在驴头上写上四字。

 

孙权看了点头说道:“牵过去,给诸位大臣看看。”

 

  内侍牵驴到张昭面前,张昭一看,脸色大变。

 

驴头上豁然四字:诸葛子瑜(诸葛瑾字)。

 

  内侍牵驴到诸葛瑾面前。

诸葛瑾咬住嘴唇,不动声色。

 

  内侍牵驴到一大臣面前,大臣掩口扭头偷笑。

 

内侍牵驴到另一大臣面前,大臣“嘻”地一声,不敢笑。

 

  内侍牵驴一一走过,遍示大臣。

众大臣终于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内侍最后牵驴站在诸葛恪身旁,意在以驴脸与诸葛恪的脸直接对比。

 

众大臣看了更加捧腹大笑。

 

孙权也开心地笑。

 

诸葛恪突然跪下奏道:“请圣上赐笔。”

 

孙权笑着说道:“赐他笔。”

 

  内侍送笔给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笔后,在驴头上又添两字。

 

  内侍牵驴至孙权面前,请孙权观看。

 

孙权看了,点头微笑,赞许道:“好!让诸位大臣看看。”

 

  内侍牵驴面向众大臣。

 

驴头上六字为:诸葛子瑜之驴。

诸葛恪加写“之驴”二字。

 

众大臣一起鼓掌叫好。

 

孙权的试才考试第一关已经顺利通过。

张昭露出赞许的微笑点头。

 

诸葛恪仍然集精汇神地准备迎接第二场考试。

 

孙权虽然对诸葛恪的急智与小巧表示满意与赞许,但仍要试试这小孩的大智与大德。

 

孙权深沉地笑问道:“诸葛恪,你父亲诸葛瑾是朕的心腹重臣,而你叔父诸葛亮则是西蜀的丞相。你以为你父亲与你叔父相比,孰贤?”

 

诸葛恪听了一愣,道:“啊——”

 

孙权意味深长地看着诸葛恪,笑道:“诸葛子瑜与诸葛孔明相比,孰贤?”

 

这是个非同小可的问题,它并不象普通人家对小孩问的“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之类的问题,它直接涉及政治立场,忠诚,家教,和对吴蜀两国的倾向。这不仅是对小孩诸葛恪的考试,而且是对诸葛瑾家族忠诚度的考量。

 

诸葛瑾不动声色,但额头沁出汗珠。

 

北魏特使司马昭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手托下巴点着头看着诸葛恪。

 

蜀汉特使王平对这个问题很意外,也注视着诸葛恪。

 

殿上鸦雀无声,众大臣都在注视着这位八岁小男孩,静听他怎样回答这个难堪的,但是却是决定他一生的重要问题。

 

诸葛恪直立挺胸大声说道:“当然是我父亲较贤!诸葛子瑜较诸葛孔明贤。”

 

孙权微笑点头,又进一步问道:“何以见得?”

孙权是要这个八岁小儿明确指出诸葛瑾与诸葛亮的优缺点。

 

这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智慧,能力,特别是他的品德,几乎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要指出诸葛亮的缺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诸葛瑾却放松地出了口长气。

诸葛恪刚才的回答,已经为以后的回答定下了正确的基调。孙权现在这个问题看似很难,但诸葛恪做出的回答即使很低下荒谬,充其量不过是小孩无知罢了,是没有杀伤力的。

 

诸葛恪从容答道:“我父亲知所事,而我叔父不知。”

诸葛恪这句话切中要害。诸葛恪指出诸葛瑾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诸葛亮却不明确。

 

孙权追问道:“你是不是能讲清楚一些?”

 

诸葛恪答道:“我父亲诸葛瑾知道自己辅佐的是一位圣德贤明的君主,事业日益兴盛。而我叔父诸葛亮却不知道。”

 

诸葛恪的回答,堪比最老到的政治家。他撇开评论诸葛亮与诸葛瑾,直接拿孙权与刘禅(阿斗)对比,似乎是不经意间拍上孙权的马屁。

 

 谬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年天才诸葛恪留下了大量经典故事
敢和孙权PK的几位大臣
【转】诸葛恪:这个神童为何不得好死?
诸葛恪之死:聪明过头的代价
诸葛瑾和他的儿子诸葛恪
赢在起跑线上的诸葛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