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海桥溯源(中)

田丰 文/图

耒耜帆樯——海澄县

海澄县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其建县就与海有直接的关系。“闽以南濒海,诸郡至漳而极。澄复介东南偏,面面环海,故邑以海名。”(语见《海澄县志》,下同)海澄县的前身是龙溪县八九都,旧名“月港”。此地港汊河道密布,自古是东南越水上居民的渔猎天堂和生活栖息地,“人居燥处什三,湿处什七”。古越族分支疍民,尤其善水,习舟楫,世代依水聚居。月港一带从唐宋以来,就是一片人烟稠密的海滨聚居区。时至今日,当地还留下了如“白水”、“浮宫”、“港尾”等许多与水有关的古地名。

海澄城-观海门门匾

福建有逶迤漫长的海岸线,古人有“闽者,以海为田!”的感喟。漳州有绵延的海岸线和优良港湾,是天然的海耕地域。月港处在九龙江流域入海口的要冲,是极理想的海洋与内陆的接驳点,海洋渔猎和航运是当地民众的主要谋生途径。海澄人被公认为“视波涛为阡陌,依樯橹为耒耜”。他们“富人以赀,贫者为佣”组成贩洋商帮,成群结队渡洋贸易。据《东西洋考》记载,当年海澄十家中就有七家贩洋通番,可谓是地道的国际化商城。

海澄-萃贤坊(明)

海澄城隍庙大门

明王朝自建立初,顽固实行严苛的“海禁”政策,朱元璋所谓的“寸板不许下海”祖训,貌似严厉,其实只有愚昧和蛮横!由于沿海耕田稀少,且盐碱化严重,在“海禁”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和手工业者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仍食不果腹。为了生存,许多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冒险渡海,南下南洋诸岛或台湾谋生。有产者则铤而走险,依赖月港的天然优势,进行走私贸易,往往能获取丰厚的利润。“明正德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交易射利。”明王朝闭关锁国的“海禁”令,仅保留总量极少的“堪合贸易”(每年限三船货物的官方贸易),正常的民间海上贸易一律禁止。但是,这并没能真正禁止海上贸易。特别到了明正德之后,海上贸易禁得越严,其潜在的利益就越大,诱惑力越强。大量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甚至破落的世家子弟、逃兵、逃犯等都投入了走私集团的行列。面对走私集团日益壮大,朝廷频频派兵镇压,走私集团则以武力相抗拒,用武装的船队继续进行走私贸易。再严厉的海禁和打击都无法杜绝走私,打击越严,走私获利越高,走私活动越猖獗,而且官员越可能受贿。明嘉靖初年在宁波发生“争贡事件”,导火索是官员受贿不公,根本原因是长期的“海禁”压制了合情合理的通商贸易,酿成诸多暴力要求自由公平交易的恶性事件。对此朝廷不去惩治腐败,疏通商道,化解民怨,反而将事件归咎于海上贸易,连官方操办的“堪合贸易”也取消了,将矛盾进一步激化。再加上明初实行的海防卫所制,因长期缺军饷,军心涣散,海防形同虚设,导致东南沿海真倭、假倭滋生蔓延,酿成多次大规模的倭乱。面对“海禁”的积弊,明廷曾一度放松海禁,有限度地允许民间海上贸易,但未能持久,屡屡在禁与放之间摇摆,海上贸易落入了“通则为商,禁则为寇”的怪圈轨迹。海澄县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建立的,“澄以舶故寇,寇故县。自县成,舶发于官,而寇祸息。”

海澄-晏海楼 (1)

海澄-晏海楼近景

海澄县建立后,民间海上贸易一度成为合法活动,月港空前繁忙。“汪洋巨浸之区,商舶百货之所丛集。”东西二洋的舶来品源源不断涌入,社会经济一时极度繁荣。“风回帆转,宝货填舟。水犀火烷之珍,琥珀龙涎之异。香尘载道,玉屑盈衢。”明万历时,单从吕宋回港的一支船队就有24艘船舶。周边地区经商致富者不计其数,百姓生活也有改善。鼎盛时期的海澄,社会风尚放浪奢糜,“民无不曳绣蹑珠者”,初到此地的中原商人,还以为来到番邦异域。整片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学者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当时的海澄,已是一座富庶豪华而且多姿多彩的港口都会,“庆历承平之际,人文蔚起,冠盖林立,耒耜帆樯,家殷富足。遂使千百年鲛室龙渊,一旦易为锦阡秀陌。”“人烟辐辏,商贾咸集”,一派繁荣景象。

海澄-月溪口(豆巷)

万历末年,荷兰殖民者野蛮侵扰我国东南海域,强行拦截我国商船,掠夺货物,绑架船员商人,当作劳工贩卖到巴达维亚。本不情愿开放海上贸易的明朝皇帝,不但见死不救,反而幸灾乐祸。官府纵容而颟顸的态度,助长了殖民者的野心,天启初年,荷兰人相继以我国东南岛屿澎湖、浯屿、台湾作为据点。从此,荷兰殖民者肆无忌惮地封锁九龙江入海口,阻遏月港海上航道,我国商船“格于红夷,内不敢出,外不敢归”。月港贸易受到致命的打击。与此同时,朝廷将“饷馆”(类似海关)从月港迁往厦门,往来东西洋的船舶逐渐移往厦门停泊。遭遇“洋贩不通,海运梗塞”的双重窘境,月港迅速衰落了。

海澄-月港(溪尾码头)

海澄-月港(容川码头)

明末清初,闽南成为南明政权与清军反复争夺的战场,海澄正处于这场战乱的旋涡之中,惨遭战火的蹂躏。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部将黄梧将镇守的海澄县献出,投降清军,清廷喜出望外,将世袭爵位“海澄公”封赏黄梧。十八年(1661年),清廷颁布惨绝人寰的“迁界”令,强令东南数省海滨居民,放弃田园房舍,在三天之内,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违者杀头。转眼间,锦阡秀陌变成人间地狱!海澄遭受到毁灭性的摧毁,海滨百姓家破人亡,民生凋零。即便到复界后,仍未恢复元气。仅以人口锐减为例,海澄县在“顺治初,三万五百户,康熙二十五年,未及三分之一”。月港遭受接连不断的重创,从此一蹶不振,但海澄县建制一直延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

海澄-月溪(豆巷)

1960年,海澄县与龙溪县大部合并,取两个县名的头一字合称龙海县,为当时国内少有的集农林渔牧为一体的大县。县政府设在石码镇,原海澄县城作为镇级政府所在地,古地名延用至今。

海澄-月溪 (帆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第一港:漳州月港
月港纪行:罗坑的“海神之谜”
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绝响“隆庆开关”
倭患真相
肆虐于明朝初期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郑和下西洋时,明朝是怎样打击海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