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伤科之十五 组织学,解剖学与伤科操作
Facebook

  facebook

  林兩傳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兩傳, join Facebook today.JoinLog In

  林兩傳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兩傳, join Facebook today.

  Join

  Log In

  

  林兩傳

  14 December 2014 at 03:01 ·

  閒話中醫傷科之十五 組織學、解剖學與傷科操作

  當年通宵師父為我們上課時,經常師父講了一整天,但我完全聽不懂他要說什麼。

  師父常說一種叫“夾心症”的症狀,是背的肌肉繃緊,夾住心臟,會導致胸悶心悸。師父說藥物須用丹參沉香之類的,手法則要把內角肌鬆解,藉推、退胛骨,及推抓手法才能解鬆。有內角肌當然有外角肌,調肱骨除了退胛骨外,就要鬆外角肌。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師父說的夾心症,就是胸椎卡住不能動,胸廓歪斜,牽引心臟造成的症狀。師父是藉理肌鬆骨架,而我現在是藉調骨鬆肌。師父把肩胛骨以內近胸椎處的肌肉(斜方,闊背,稜形,豎脊肌等)叫內角肌,肩胛骨以外的肌肉(岡上,岡下,大小圓肌等)叫外角肌。原來師父只是把肌肉照著手下感覺的功能分類,根本不管解剖學的實際內容。

  更有趣的是,師父剛上課,一直說“ㄐㄧㄠˇ骨,ㄐㄧㄠˇ骨”,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後來才明白,原來是撓骨。師父為了教我們,特地去看解剖書,而唸錯字了!師父說他為了做傷科,去墳墓幫忙撿骨,可以把人的骨頭重新排列起來,所以骨頭的形狀,師父是知道的。但是死人骨頭沒有肌肉,肌肉卻乖乖的被師父隨手撥弄。

  師父調骨頭的手法,細膩至極,不僅每個關節,甚至可以單獨調整任何一根肋骨。雖然已經二十年,師父有些整骨手法,我還不一定做的到。傷科的操作,重要在腦中有圖像,手下有清明覺受,手腦清楚相依,就像自然走在回家的路。

  組織、解剖學的知識,就傷科操作來說,是一個規範、架構,是不能違反的規矩,但是其中的變化,並非組織解剖學所能知曉,就像雖然知道股市構成的原理,股票市場的規定,跟會買賣股票會不會賺錢是兩回事。

  結構網絡(筋膜),在實際傷科操作中,只是一種維持張力均勻分布的感覺,在不違反骨架、肌腱、韌帶的架構及自然張力極限下,緩緩伸展排列堆疊回去。猛烈的瞬間擠壓、拉扯、扭轉,都沒有辦法使深淺層的結構網絡自然對位,而留下應有氣液流通所需的濡潤空間,如此粗魯調整後,結構網絡會滑移回它腦中的應有圖像狀態,所以不是醫者想要如何便能如何,反而常常產生很多醫者無法預期的狀況。

  講結構網絡的書,很多描述的是伸展極限的控制因素,固然那是大結構變形主要的牽扯因素,但也是操作中最容易直接感受的力量,只要手下有基本清明,知不知道其實沒有差別,就像師父只分外角內角肌,其中肌肉不同的收縮狀態是手下有區別,並不是照書看就能知道變化。

  實際操作中,難在很多錯亂,是微細結構的糾結和深淺層次的各種扭曲交錯,這些都不是組織解剖學所能知曉。那須有另外的變化原則才能說明。就像股市規章跟投資原則是不同的。

  可惜看見很多學弟妹們,花了很多力氣去讀書,卻不知道如果手下沒有練出一下感覺,是沒有用的。尤其結構網絡的變化,所依是手下的張力,是藉手弄清楚深淺縱橫張力的來去,操作中結構網絡只是一個概念,完全不能當作實質存在,想要去“掌握,抓住”它,抓住任何實質,其實就弄亂了它自己變化回去的路。

  所以傷科手法的學習,還是老實從理筋整骨下手,知道筋骨動態的原則,才能在調整結構網絡時,不違反那些原則,去考慮張力變化,才能真正掌握結構網絡,而不是讀了結構網絡的實質,就能去調整它。

  林兩傳

  這是小弟看了文,傳來的訊:

  清明覺受是很難練出來的!

  常常病人做到後面會ㄧ直有好像是這樣調的感覺,但是這感覺有點真實又很難表達的,因此會有點心虛,但是客人又改善了,事後再想剛做了什麼,手下感覺卻又糊糊的……

  ………………………………

  下面是我答他的話:

  思維不清當然混亂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當然信心沒有辦法建立。

  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再比對病人的反應,就會知道自己想對了沒有。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永遠一團漿糊。

  54 · Hide · 14 December 2014

  Min Lin

  那漿糊已經稀釋過了!

  3 · Hide · 14 December 2014

  Jack Chang

  感謝老師的心得分享!

  2 · Hide · 14 December 2014

  Rose Hsu

  內角、外角是想當然爾的稱呼,有時候要把肌肉名稱、起始、神經控制、肌肉層疊,都一一了然、跟手下觸診的觀察、似乎還是兩種訓練。但同樣都需要吧。(吧?)老師教學受限於時代語言,但也跟學生對知識、技藝兩相轉譯的能力有關。知識迷人、哲理真相更加吸引人。感謝老師分享。

  4 · Hide · 14 December 2014

  Jerry Chen

  老師好~剛剛在思考為什麼有些結構會卡住~短程肌肉使用過度或張力失衡使得長短程結構網絡相互糾纏~所以我們該做的事情是像老師說的長短程對上就可以恢復結構~平常使用的翻平後極限有深淺與範圍上的差異~如果沒有與造的勢配合上就會效果不佳或產生新的錯位~(胡思亂想~請老師糾正ㄧ下^^)

  Edited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林兩傳

  翻平(造弧)這個概念,基本上是二維的,結構比較精準的歸位是三維的……

  4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Jerry Chen

  感恩~看到'三維'這兩個字~腦中的影像似乎又清晰ㄧ些了(坐姿根於坐骨甚至足弓內外八)謝謝老師~~~

  1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Cindy Chou

  為了調骨去檢骨真的令人敬佩。

  2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林峰而

  所以傷科手法的學習,還是老實從理筋整骨下手,知道筋骨動態的原則,才能在調整結構網絡時,不違反那些原則,去考慮張力變化,才能真正掌握結構網絡,而不是讀了結構網絡的實質,就能去調整它。 大哥最後這段話真是用心良苦 掏心掏肺......萬丈高樓!! 可惜多數人依舊站在塔底 眼望向塔頂.........

  6 · Hide · 25 December 2014

  余爵佑

  我最喜歡這句:「傷科的操作,重要在腦中有圖像,手下有清明覺受,手腦清楚相依,就像自然走在回家的路。」不過我比較多是「腦中蒙蒙,手下糊糊,手腦不依,就像自然地找不到回家的路,也就是迷路。」最近發現比較容易找到路回家的方法是提醒自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 · Hide · 26 December 2014

  Loading...

  Try Again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Can't connect at the moment.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processing your request.

  EditDeleteHideReportBanDelete Comment and Block Us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硬伤科,软伤科 ; 伤科治疗中的导引
正骨整脊-陈相如-中医伤科基本手法操作
【膝关节至暗时刻】为什么刚下地时膝关节疼痛难忍!活动会就不疼了?
骨伤科药方/案例目录索引
伤科秘方
伤科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