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年展回顾,有你心仪的教授吗?

每年的年展可是说是学校特别重视的一件事,这座1762年成立的古老艺术院校有很多知名的艺术家也是从年展开始展露头脚的,如约瑟夫·博伊斯,海因茨·马克,奥托·皮勒,格哈德·里希特和君特·于克等,年展一般为每年的二月份持续一周(今年为2017年2月13-19号),这一周的访问量高达四万人次,相当于一个艺博会的访问量,学院邀请大众参观年展。所有班级公开并展示他们的艺术品,其质量从一年级学生到大师生作品。除此之外也有大量的画廊经营者以及策展人来挑选有潜力艺术新星。其中在亚洲很有人气的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第一年收到阿姆斯特丹的画廊的邀请,第二年就收到科隆一家顶级画廊的邀请函。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忐忑不安的等待着画廊经营者到来。学校的学生会也会专门做一本册子,里面印有学生年展的作品以及联系方式。学校主楼入口的台阶刻着学院主旨:“给予我们学生的只有最好” 。 (Für unsere Studenten nur das Beste)


因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仍然采用学徒制度,一般情况都是只能跟一个导师,所以年展也是在反映每个教授的教学水平,各国班教授在年展前,也积极的充当教授与策展人的角色,分配地方以及跟自己的学生们讨论展览的作品以及方式。下面简约的介绍下现杜塞美院教授,以及各个班级的年展作品。


Prof. Martin Gostner

马丁·格斯特纳是奥地利著名的国际艺术家。


格斯特纳的班级每年年展的整体的质量都不弱,据说这位教授不怎么做实体作品,经常跟自己的音乐家朋友玩,但是对待自己学生真是亲力亲为。每次的讨论课都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我们班除非特别需要,一般还是群聊,下图是班级里年展前跟年展时的场景。

杨迪的幻灯片的装置以及视频,在八十张不断循环播放的幻灯片中,第一层窗户有着似是而非的清晰的物象,而这层像的光紧接着又投射到第二层的窗户上,最后这第二层的窗户,被从幻灯片里飞来的现实的图像之光,让其披上了一层中世纪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的记忆。

格斯特纳班级里另一位中国人的作品,同时也是杨迪的女朋友——袁晗寒,她在基础部做的作品,我蛮喜欢的,她从莱茵河的源头阿尔卑斯山背了一些石头,背到她所居住的地方乌珀塔尔,然后把石头们一点一点的磨碎,磨成灰,然后再把它们人为的凝固成一个个类似于鹅卵石形态的石头,最后扔进莱茵河里,她的行为艺术,我会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的名句“我们并不完全活在自然,我们可能是溪流中的漂木。”今年她又做了一个件行为作品,不过这次她用Video做了个记录。

她先是用胶片拍摄了许多物体,然后打印并且剪下来,贴在一个空房间中,然后带上自制的用纸筒卷成的“望远镜”,不断的揣测并念叨在她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因为通过这种方式眼睛与大脑永远只能得到一个局部的像,而要认识到自己的所发现的事物,唯有不断的观看,推测。这是一件艺术家本人以及观看者都能寻找到有趣点的作品,今年十月份她也将在多特蒙德美术馆现场做这个行为,在德国喜欢艺术的朋友可以前去去观看。

他们班的班长做的东西也蛮有趣的,做了一个不断翻滚的雪崩机,以及一个吸灰机,他还骄傲的说这个吸灰机可以洗八百年,我内心呵呵一笑,心想你把你的能用八百年的装置放到帝都试试。

Prof. Thomas Grünfeld,

托马斯·格伦菲尔德是德国知名的艺术家,之前是学校的系主任,见过几次,脸上一直都是笑嘻嘻的,是个很和蔼的老头,跟他的作品蛮搭配的。2015年获得迪特尔·克里格奖。

他们班我就开始进入渐渐不懂的节奏,当然用力的体会还是有的,例如那地上的诺基亚电池,在暗示诺基亚3310复刻版要面试了么,大容量电池,待机一个月。

Prof.Franka H?rnschemeyer

她算雕塑教授里面比较年轻的教授,2007年是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在不来梅任教授,现在任教于杜塞美院。他们班就在我们班对面,所以有时候也见到这位很有气质的教授,她虽是雕塑教授但是她的作品却经常跟空间建筑有关联。

他们班整体的气氛很不错,以至于我没有好好拍。尤其是那组用女人丝袜撕扯出来的像“龙骨”状结构的物件。

Prof. Rita McBride

丽塔·麦克布莱德现杜塞美院的校长,美国人。知名的概念艺术家,知名作品慕尼黑的碳钢雕塑梅·韦斯特(Mae West),造价近2400万美元。(前任校长Tony Cragg,英国人,是透纳奖得主)

今年张晓彬做了一个机械装置,一个不断抽打着用金箔纸写着《女书》的墙,女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 它起源于中国南部湖南省的江永县。所以又名江永女书。它流行于妇女之间流行、 传承的神秘文字,通常以唱的形式进行传递,诉说女性之间的不公亦或女人的在男权社会的琐事。

Pro.f Didier Vermeiren

迪迪埃尔·菲迈恒是世界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比利时艺术家,去年还来北京参加“破门而出:师传与模仿”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开幕,以及研讨会。

他们班蛮失望的,感觉像进了一个硕大的垃圾废料场。只有一两个同学的作品材质的运用让人在作品前提留片刻。相比菲迈恒班的同学作品,之前退休的英国雕塑家理查德·迪肯班的作品就要好太多。不过也并不是什么太悲伤的事情,有时候正是这种强迫你去体会纯物质的质感,也是种对自身直觉的锻炼。曾几何时我一度认为过去的六十年代动态艺术( Kinetic Art )先辈们,如尚·丁格利的作品如果放在现在是早已过时,是完全没法跟埃利亚松的作品比较的,直到某天我去杜塞美术馆,在一个黑暗的房间看到尚·丁格利用铁皮做到动物群雕,雕塑随着不断的转动发出如同动物般的嘶叫。仿佛六十年前的这件作品,成了现在世界工业时代衰落的预言。艺术家需要提炼自己的直觉,直到自己的直觉成了预言,就像尚·丁格利,像杉本博司拍的世贸大楼,更像曾广智拿着快门线站在世贸大厦楼下的仰拍。

Prof. Johannes Schütz

约翰尼斯·舒茨是德国著名的舞台艺术设计大师,约翰尼斯·舒茨(Johannes Schütz)1950年出生于法兰克福,70年代在汉堡和柏林师从维尔弗里德·明克斯(Wilfried Minks)学习舞台美术并成为了他的助理。1974年,他开始以舞台美术设计师的身份在柏林席勒剧院(Schillertheater)和慕尼黑室内剧院(Munich Kammerspiele)工作。他第一次全身心投入的合作就是与导演恩斯特·文特(Ernst Wendt)和哈拉尔德·克莱门(Harald Clemen)一起完成的。1976年,他去了不莱梅歌德广场剧院(Bremen Theater)与弗兰克-帕特里克·斯特尔克(Frank-Patrick Steckel)和沃尔夫冈·维恩斯(Wolfgang Wiens)团队公事并成为了剧院的舞台设计总监,也是他经常与莱恩希尔德·霍夫曼(Reinhild Hoffmann)的舞蹈剧院合作的地方。之后在1983年他又前往了波鸿剧院(Bochum Schauspielhaus)担任了相同的职务。在那里,他延续了对艺术梦想的继续追求并与约尔根·戈希(Jürgen Gosch)建立联系。1992至1998年间,舒茨曾担任了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大学(ZKM in Karlsruhe)舞台美术专业的教授。与彼得·慕斯巴赫(Peter Mussbach)合作时,他提出了在汉堡,卡塞尔和布鲁塞尔演出歌剧。他独立的作品包括格鲁克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Orpheus and Eurydice)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Ariadne on Naxos)等等。

Prof. Marcel Odenbach

马塞尔·奥登巴赫,与乌尔里克·罗森巴赫以及克劳斯·冯布鲁赫共同为德国三大国际知名的影像艺术家,他之前是在科隆媒体学院任教,以及担任副校长一职。之前杜塞美院的电影与影像教授为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



曹艺晓的综合作品,包括了行为,装置,摄影,以及VR,事实上那挂着的衣服与裤子是曹艺晓同学做行为时候穿的。

奥登巴赫班的一个德国人在走廊做的作品还蛮具有挺戏虐的色彩,他根据美国一个艺术家排名榜,把杜塞美院教授的在全球的排名通过铂金纸装裱后挂在墙上,当我正看的入神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古斯尔斯基也在注视着这面印有他名字的墙,关键还是他还带着墨镜。估计担心被自己的名字闪瞎吧。

另一个中国人李珂同学的作品,她一直在植物与树脂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Prof. Andreas Gursky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是当今最重要的摄影大师之一,也是贝歇尔的得力学生。他的《莱茵河2》在2011年以超过430万美元被拍卖,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贵的摄影。不过他们班今年没有去年好,相比之下今年还是多少有些无趣的,但是他们班今年又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毕业生,想想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甚至艺术史,终究比的不是平均水平,而是看能出几个能靠近天才的人,以心传心,一百个人能有一个人领悟就非常不错了,不过古斯尔斯对自己班上的同学也是非常的照顾,最近还看到他作为策展人为他的三位大师生在柏林顶级的一间画廊(Sprüth magers)策展,前年他们班的Andreas Schmitten应该算是我入学以来看到的最为出色的毕业生之一,现在属于柏林的国王画廊(K?nig galerie)艺术家。

他们班每年还会出一本班级的限量版(5个版本)画册,里面收录所有学生的签名版本作品,不仅仅有摄影还有小雕塑,大概售价第一版在五千欧左右,越往后越贵。据说非常好卖,得来的钱全部充当班费,所以想想全校最有钱的班应该还是古尔斯基班。

Prof. Trisha Donnelly

特丽莎·唐纳利1974年出生于洛杉矶,2000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美术硕士学位,她的艺术创作涉及到摄影、素描、音频、影像、雕塑以及表演等多种形式,2012年德国纽伦堡奖金高达15000欧元的(Faber-Castell) 国际绘画颁给了她,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The Museum Ludwig in Cologne)宣布,特丽莎·唐纳利(Trisha Donnelly)获得2017年度沃尔夫冈·哈恩奖(Wolfgang Hahn Prize),该奖项是为那些没有受到应得关注的艺术家而特别设立。去年中国艺术家黄永砯同样获得了这个奖项。不过很奇怪的事情是这次年展同样没有见到他们班同学的作品。

Prof. Tomma Abts

托玛·阿布斯是位抽象艺术家。1967年生于德国基尔,1995年前往英国伦敦,现生活和工作于伦敦。托玛·阿布斯是2006年的特纳奖得主,她是继吉莲·韦尔林(Gillian Wearing)1997年摘得特纳奖以来又一次得奖的女性艺术家,也是在1998年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后第一个凭借绘画形式获得此殊荣的艺术家。

蛮喜欢她们班的整体清爽的感觉,尤其跟我一届的,在基础部学习时非常看好的一位德国小哥现在在他们班,之前他在伊丽莎白·佩顿班,佩顿走后他进入了阿布斯的班。他画的全是自己的自画像,在基础部的结业考试的时候还拍了一张他的坐像。

Prof. Herbert Brandl

赫伯特·布兰德是位奥地利知名的绘画家。

Prof. Peter Doig

彼得·多依格英国人,天才级别的画家,很喜欢他的绘画,1994年获得特纳奖提名,2008年英国泰特美术馆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最近佳士得还为他的某件作品做了一个宣传片,当然目的就是要卖出去。

他们班证明了一个道理,好的艺术家不见得是好的老师,每次去满怀期待的去他们班观看,结果得来的都是失落。

倒是他们班的吉祥物粉红色的蹲坑小人很出彩,被不断的被观众转移,放置,直到最后被放到了学校的雕塑走廊里。

Prof. Katharina Grosse

卡塔琳娜·格罗斯也同样是德国最重量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之前在国内读美院的时候,还在当代史洞课本中看到她的作品,印象极其深刻,她也一直在探索绘画与空间的关系,绘画到底是如何观看才能得到应有的触动,把眼睛想象成一个超声波发生器,游走在她所营造的绘画空间里,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

不过他们班老被人称为“偶像崇拜班”,原因是班上同学作品跟教授作品有些实在太像,完全被教授的气场压制了,当然这种现象其实在每个班都有,只是大小的区别,而他们班尤其明显。不过细想下,看看各届的艺博会,太多一模一样的作品,致敬大师也好,还是简单点模仿,俗称“僵尸艺术”,事实上直觉原因也很粗暴,好卖。但是既然是一个学生的姿态,我还是希望能有不断试错的勇气,教授们应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学生们则应初生牛犊不怕虎。

Prof. Eberhard Havekost

哈维.考斯特是德国著名的画家,当年巴塞利茨很赏识他,他当然也不没有辜负。


Prof. Andreas Schulze

安德烈斯·舒尔策也是德国知名的艺术家,2015年在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有个他的大型展览,他们班的每年的年展都整体协调的非常好。

舒尔策班里的中国人弓译捷的作品,由她的绘画导出来的陶瓷与树脂作品。他们班我很喜欢一个德国小哥的作品。非常轻松,又幽默,是我个人在这次年展想收入的作品。第三张是他的自画像,那飞翔的鸽子(Twitter),戳中我笑点了。

Prof. Christopher Williams

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是美国艺术家,他去年在MoMa举办自己个人的回顾展。不过我觉得他在杜塞美院跟古尔斯基一起还是有不少压力的,毕竟摄影系大多人都会选者古尔斯基,贝歇尔夫妇从美院退休后,请来托马斯·鲁夫执教摄影,鲁夫走后,摄影系有几年空缺,然后直到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加入。他们班每年年展集体消失,只剩下三楼空旷的教室,不过他们教室的风景非常不错,很多游客进了他们班就拍莱茵河美景了。


Prof.Gregor Schneider

格列格·施耐德(Gregor Schneider1969年出生于西德的莱特(Rheydt)城,1992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后任教于慕尼黑美院,去年开始任教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并是下一届校长有力的人选之一,他在三十二岁时,就拿到了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的金师奖,他早在十六岁就开始制作他的空间艺术,开始改造自家的房子,把房间作为一条探索艺术的方式,最近波恩国家美术馆为他的这些不断深化的小房子做了大型的个展。而他们班的学生也很多人在探索空间与心理的关系。

张潇月的镶嵌在石头上的历史之书以及他们班同学做了一个打通学校墙壁的游戏以及游戏中的枪模型。

Prof. Katharina Fritsch

卡塔琳娜·弗里奇是德国著名的雕塑家,2008年获得著名的皮彭布罗克雕塑奖。2012年成为伦敦特拉法特加“第四基座”候选人中的胜出者,2014年获得杜塞尔多夫市艺术家奖。她的展览中也多为群像组合,给人一种超现实的神秘感,像是一群从梦境中逃离到现世的物与人,冷冷的站在你面前,让你会心一笑。

卡塔琳娜·弗里奇是我的教授,我们班也被称为“旅游班”,因为我们班老去旅游,去看各种展如巴登巴登古尔斯基展,去瑞士巴塞尔看教授的个人在巴塞尔Schaulager美术馆展,她也常带我们去见策展人,如前路德维西美术馆的馆长卡斯帕尔·科尼格(Kasper K?nig),最划算是,只要在外面,教授基本都请客吃饭,以及去美术馆,都是拿着她送给学生Vip的票免费参观,她对学生也是非常的照顾,不仅仅是旅行,在专业上,由于她之前是学美术史的,所以格局还是蛮大的,我刚刚申请到她的班,给她展示作品,她就建议我去多看看矫饰主义的作品,以及看看克莱斯特:《论木偶戏》,仅仅这两个建议在后来的创作中也给我很大启发。

我们班韩国同学做的“展柜”作品,他已经是第十个学期,还有两个学期就毕业了,所以他这次给我说也是希望得到一个不错的画廊邀请,年展完后我问韩国同学是否收到不错的画廊邀请,结果他非常的垂头丧气的说,没有。反过来问我是否收到邀请之类的,我也说我也没有。他过来拥抱了我一下,当时感受还蛮伤感的,我目前才是第五个学期,至少还有六个学期可以继续不断探索,并且事实上我收到了几个邀请,下半年美术馆的邀请跟3月25号佳士得拍卖会的邀请,以及其他画廊。)(一下照片由手机像素拍的,色彩有点渣。)

这次年展不仅仅带来了参加2017年杜塞摄影周展览(2017年杜塞尔多夫摄影周)的神话系列中另外两个神“赫拉与维纳斯”,以及佩加蒙祭坛(古希腊时期最伟大的战地摄影──佩加蒙祭坛),很巧的是在我旁边展览的班里的“小马哥”,他在我的嗜血的“赫拉”旁做了抽血,涂鸦行为与装置。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观众晕血倒掉了,很喜欢这种一起互动的观众。

班级里另一个中国人崔凯的作品,他把之前的一个互动的装置,变成了浮雕的形态。今年他获得了杜塞很不错的画廊的邀请。

总结下今年的年展,总体上确实没有去年好,有些班级真的有点给人有种不争气的感受,不过艺术这事,还是自己解救自己,自己如西西弗般的在推石头,自己给自己出命题,解答,到头来在用这套公式用在艺术中,生活中。艺术史上很多艺术家推到过顶端,结果时间的雪崩一来,甚至仅仅是一阵风,石头就又滚下去了,伤感归伤感,但做艺术快乐之一就是享受推石头的过程,享受石头在从地底从高地,从细细邃邃小草声咯吱咯吱的雪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之下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2020毕业展
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2022年夏季毕业展
德国艺术家弗雷德里克·维钦的油画艺术作品
讲座预告丨绘画的当代方式:吕佩尔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
他没有一件作品可以在美术馆展出,却在大自然中办了一场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展览
有艺术的生活就有感悟,即有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