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霸拐棍 | 教练工具:逻辑层次模型

逻辑层次模型

当你听到下面的几句话时,不要思考,凭你的直接感受,你更喜欢哪个评价呢?

1. 你一定是你们公司的专家!

2. 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3. 你完全体现了专业主义精神!

4. 看得出你专业能力很强!

5. 你做的这个报告很不错!

6. 这个报告真漂亮!


其实,这6句话基本体现了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见图0-图1),你更喜欢哪句,也就意味着你的第一关注点在哪个层次。这六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为限制因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行为(活动,即你做了什么do What)、能力(方向,即你怎么做到的How to do)、信念/价值观(动机,即你为什么做Why)、身份(使命,即你是谁?或你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Who),以及系统(关系Relation,即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源于罗伯特·迪尔茨著的《从教练到唤醒者》(见下图)。


结构化逻辑层次模型

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又对其进行了一次“结构化”,现在分享如下:通常,这个六个层次可分为三个阶段(自下而上)。


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第一层(环境)和第二层(行为),多数关注“事”(见图2)。即,何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事,这个阶段管理者通常会忽略人。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层(能力)、第四层(信念价值观)、第五层(身份)。这个阶段,开始更多地关注“人”(见图3),因为人的能力(第三层)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在特定的环境(第一层)下,完成特定的任务(第二层);人的动机(第四层)则决定了这个人在特定的环境(第一层)下,完成特定的任务(第二层)的意愿度。


而动机(第四层)和能力(第五层)的交互作用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到的四种情况(见下图)


同时,人对自我身份(第五层,使命)的认知,又决定了他/她会以何种动机,付出多少努力(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特定的任务。


第三个阶段

最后就是,第三个阶段。即第六层(见图4)——系统(如家庭、职场、社会等)。在这个阶段,人需要完成一个使命的转换,也就是要建立你与系统的关系(即,你在家庭中的定位,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你在职场中的定位及与相关方的关系等)。


(摘录:行动教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我们总是从蠢模型开始?
揭开教练技术神秘面纱——教练的对话模型
6大逻辑层次你处在哪一层?你和厉害的人最大区别就在这
情绪上的内耗,95%出在这里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六阶段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