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八字”养生法//曾国藩:“养生要言”与“五事养生法”

曾国藩“八字”养生法//曾国藩:“养生要言”与“五事养生法”

-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22年10月,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国藩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人,唐镜海这一番教诲,使他生出许多养生的心得来,如他在咸丰11年的日记中写道:“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名言至论,”他又记道:“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惩忿”曾国藩解释说即“所谓少忿怒也。”“窒欲”就是克制情欲。“少食”就是不吃得太饱。“多动”就是增强运动。

  曾国藩是怎样对待这四条的?

  惩忿的目的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做到泰山崩于侧而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了学得这手功夫,他向冯树堂学了静坐之法。但开始时,曾国藩的静坐并未达到排除杂念,是形静而神未静。正如他自己所说:“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能知,不能行。”例如道光二十四年的正月初一,他就在日记中载:“是日为车夫忿怒两次。”曾国藩要受程朱道学的约束并塑造自己的形象,官场上自然有许许多多刺激他的东西,他能静下来吗?

  这是曾国藩的父训。初进京时,他父亲就写信教他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欲又有情欲、贪欲、求知欲等,曾麟书要儿子曾国藩“节欲”,应指的是节制房事。这件事,在曾国藩的日记里并不泛记载。他曾道:“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好德之知也。”他又曾记道:“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他觉得房事不节制,愈来愈有损身体。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少食”就是从这而来的。对于饮食,曾国藩是缺乏科学的饮食方法的。他对满意的席面,日记里总是记“甚丰”,他是以鸡肉鱼的数量来评价的。曾国藩在这方面是不太注意的。以道光20年12月头10天计算,曾国藩在外作客吃饭7次,在家陪客吃饭1次,差不多每天吃一餐客饭,自然是肉食吃得过多。且曾国藩又喜杯中之物,日记中常有作客索酒喝的记载。行军打仗也常应邀吃饭、喝酒。打一胜仗便要喜庆数天。曾国藩对于“少食”的誓言也落实得不甚好。

  对于这一点,曾国藩也是难以做到的。年轻时候,他整日读书,既不劳动,也不锻炼。中了秀才,出门坐轿。入京以后,则是车马代步。由于曾国藩不讲究锻炼,30岁后一直是一副精疲力尽之相,眼蒙、头晕,镇压太平天国指挥作战时,常有“放倒之像”。

  由于曾国藩前期潜心科举,研究学问,后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没有也不可能按照他父亲教以的“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去办,他62岁的时候就中风死了,没有达到我国现在人口的平均寿命。

 
曾国藩:“养生要言”与“五事养生法”

  我国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在求功名、忙军务之外,一生非常讲究养生之道。他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有以下四条:

  “保身之训”

  曾国落的“保身之则”,就是“节欲、节劳、节饮食”。虽仅七字,却充满着古代医学传统的养生思想。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一个人须做到“三有”,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患病。

  “养生要言”

  《养生要言》作于道光23年(1843),时年曾国落33岁。说明他的青年时期,就对养生摄生一门已有精深的研究。《养生要言》将人体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曾国藩非常推崇“慎独”。他在给儿子的遗嘱中第一条慎独则心安。自作之道莫过于养心;养心之疲乏又在于慎独。能慎则内省不疚,可以对于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安身之先务也。

  “五事养生法”

  同治5年(1866)六月初五日,曾氏时年55岁。给其长弟曾国潢的信中谈到:养生之法,约有五事:眠食有恒,是指起居有规律,饭食定时定量。惩忿,是指少恼怒,思想通达,心胸开朗。节欲,即知节啬也。淡泊名利,不争雄好胜,不用心太过,不贪色欲。每夜临洗脚,对促进肢端末稍血液循不,防止因足部着凉而易发作风感冒等,均有好处。用热水洗脚,同时也有利于入睡。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谚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对促进消化,大有裨益,曾氏特别重视此点。他在咸亍10年(1860)12月24日,写给其长子曾纪泽的信中就说:“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四、其他养生主张

  1、力主戒烟和提倡少量饮酒。

  2、读书可以养病

  3、提倡食补胜于药补。

  4、“虚静”以养气消疾。

  5、汪轻服药剂。

  6、养生一崇俭相宜。

  7、注重劳逸结合,一张一驰。

  摘自姜照远编著《中外名人养生之道》售书热线:0451——82328181

曾国藩养生之法

(2012-12-01 11:47:55)
标签:

杂谈

 

    曾国藩虽然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但是他的理学修养、用兵之术却受到广泛推崇。他27岁即中进士,在北京做官13年,这也是他开始理学修养的时期。在北京,他结识了唐鉴,受教于穆彰阿,跟随穆彰阿开始学理上的积淀。我们知道,当时的官方学术是理学,而理学经过宋朝尤其是朱熹的改造,颇具有佛道禁欲修身的味道在里面,所以立志为学的曾国藩也就不免要在理学修炼的基础上节欲、养生了。曾国藩的养生从宏观上来看具有原教旨主义的性质,而在微观上却是立身保命的良方。

    曾国藩认为人一旦有病在身,不应该一味依靠药物,药能活人也能害人,他举例说胡文忠公、李勇毅公以参茸燕窝作家常酒饭最后也是无济于事的。遇事先要求自己,对于生病了也是这个道理,首先要从自身出发,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志帅气,一是以静制动。生病后气弱,但是要志强,那么气弱现象也会稍有改变,如果早上赖在床上不起,人就会变得慵懒以至于气弱,这时要强制自己起床;如果觉得百无聊赖了,可以端坐凝神,像静思打坐一样,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曾国藩每天不管多忙,都不会忘记静坐一段时间的。人生病的时候多会胡思乱想,畏死之思郁结在心中,这对于疾病的痊愈不利,所以要将生前之名、生后之事,一切妄念都忘记了,内心恬淡了,真阳自生,疾病也就痊愈了。

要看破红尘不容易,但是胸怀坦荡却是可以修炼得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佛家之所以为佛家就在于在困难时心放得宽、养得灵。人的心灵都是旧码头,不要在上面放太多的东西,一干杂物清除干净以后,心灵就清净了、坦荡了,心胸坦荡荡了身体自然就不会为心灵所累。要想远离疾病就要做到内外交养,首先把心放到太平的地方;其次要养肝,多少英雄豪杰除了过不了美人关,还有就是过不了“怒”这一关,所以要在发觉自己生气愤怒的时候懂得压制怒火;再者,节欲很重要,这个方面含义很广泛,不单单指色欲、食欲,还应注意戒劳,工作不宜太累,要学会转移注意力,自我调整,读书学习也应该俭约不能太过。

有口诀如下:

养肝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养心

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养脾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时,容止有定。

养肺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

养肾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曾国藩的具体做法如下:

1、每日饭后走三千步

2、每天临睡前要洗脚

3、要节欲

4、睡眠吃饭一定要有规律,吃饭以清淡为宜、睡眠不在多而在神凝梦甜

5、要压制愤怒

6、每日静坐一段时间

7、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一点菜,不能油腻

8、少食多动

9、早起洗面后,以水泡目,目属肝,应当以水养之

10、睡眠可以分段,大块时间睡眠效果未必好,曾国藩读书时,在日落以后,上灯之前,小睡片刻,夜则精神百倍。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至焉,气矣焉。养心则气和,气和则血脉畅通,怎么还会有疾病呢?儒道在养心方面讲一个“静”,《道德经》中说:“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所以“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选择平静恬淡是为最上之策了;佛家则讲“无念”,《坛经》说:“自悟修行,不在于铮。若铮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就是说自己明白了这些道理来修行,不必与人争执辩论,如果这些争胜负等念头不清除,仍然执着于自我及外在一切物象,就无法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无念、求静、修心,这些便是养生的根本了。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历史学家对他的功过已做出了很公正的评价。他虽然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但他倡办的洋务运动,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对推进我国工业进程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灭。人们对他的学问修养,勤俭治家,对子弟的严格教育以及处世为人的方法,更是加以肯定,并引为借鉴。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很重视养生,他有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养生首在养心,养心莫大于寡欲 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白、天宽地阔、心身泰然。这样自然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在他的日记中常常见到“静坐片刻”。在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

  节制饮食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膏粱厚味,肥鱼大肉,皆可损伤脾胃。“少食”、“素食”、“清淡”足可以养脾胃,脾胃得养,自然健康长寿。

  “多动”、“习劳” 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他的儿子曾纪译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五里路。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早起” 曾国藩说:“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刷精神。”早起是曾氏祖辈几代的传统家风。的确,早上空气新鲜,能令人头脑清醒,周身舒适。曾氏一生坚持早起,在他的教导影响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效法,没有一个敢睡懒觉。正如民间俗语:“早睡早起身体好”。

  “洗脚” 曾氏每晚睡前必须以热水洗脚。其方法是:水必温热,要浸洗到膝关节以上为好。实践证明,热水洗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刺激末梢神经。达到引火下行,降血压,促睡眠的效果。

  正确对待医药 曾国藩的祖辈不信医药。这点他未能遵守祖训,而是相信医药。他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他主张“病来即药,病去即止”。他本人有病,即时就送服药。日记中有“夜不能寐、服归脾汤数帖而愈”。“癣疾大作,痒甚,用药稍安”。他从不随便服药,更不信庸医的“危言深语”。很推崇精神调养和食物调养。

  他很重视补益药品,常购人参、鹿茸、阿胶之类补品寄给祖父母、父母、叔婶及师长服用。自己也常命家人用黄芪、白术、山药、当归,茯苓之类药品熬粥食用。

  一百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曾氏的这套养生法确有一定的科学性,且简便易行,值得效法。曾国藩养生“六法”(2011-05-16 20:37: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之道
    到了同治十年,也就是曾国藩六十一岁的时候,曾国藩的养生体系业已渐成。他在这一年的八月的日记中言道:“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曾国藩阐述道:“归海,谓藏息于丹田,气海也;垂帘,谓半视不全开,不用苦也;虚,谓心虚而无营,腹虚而不滞也。” 同年十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在家书中,把他的养生之道正式概括为“六法”:“一曰饭后千步走,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一 不能惩忿

  曾国藩认为,惩忿是养生的要诀。

  所谓惩忿,即少恼怒也。

  然而,人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矛盾之中。不可能天天太平,日日无忧。人毕竟有七情六欲,喜怒天然。强行遏制,有悖常理。

  曾国藩从年轻时起脾气就大,往往难以遏制。

  把握不住自己的脾气,这既是官场中的大忌,更是损伤身体的根本,即所谓气大伤身。

  聪明绝顶的曾国藩,焉能不知道这些禁忌?尽管他时时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但效果不大。这在他的日记、家书中多有记载。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有朋友来访。谈话间涉及到一件小事,触动了曾国藩的神经。已身为翰林公的曾国藩全然没有了道德修养,“大发忿不可遏”,而且殃及到了家人。虽经朋友劝解,但曾国藩“犹复肆口谩骂,比时绝无忌惮”;同月初四,曾国藩因为下人不得力,“屡动气”;同月初六,又因为下人不怎么聪明能干,而“坐车中频生气”;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为车夫忿怒二次”;同治三年五月初八,仅仅因为“内室晏起者多,愠怒者久之”。

  在冷静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动怒伤身之事,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有过深刻的反思。他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的日记中写道:“于应酬小处计较,遂以小故引伸成忿。惩治不暇,而更引之,是引盗入室矣。”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官位越来越高,官职越来越大,曾国藩刻意强迫自己控制情绪,少发脾气,努力“于‘忍气’二字加倍用功”。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当此乱世,黑白颠倒,办事万难”,悻悻之事安能免除?

  曾国藩身居高位,对自己的言行多有忌惮,不可能向从前一样任性而为。有了怒气,对外不好发作,一味强调“内敛“,自我宽心。

  然而,就像逝水一样,这里不通,就要另寻它途。

  从表面上看,曾国藩保持了不愠不怒,不温不火,但却把恼怒萦绕于胸,积聚于心,变成“内伤”。

  而这样做,却给身体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二 嗜欲难禁

  曾国藩好烟好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嗜好。

  戒烟,是曾国藩立志“改换新人”后做的第一件事。

  这件事起始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一日。

  曾国藩在家里会客。客人走后,曾国藩感到有一些昏眩,便想到“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的缘故。于是“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并发很语:“如再食言,明神殛之”。戒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用曾国藩的话说:“初戒吃烟,如失乳彷徨”,又云:“自戒潮烟以来,心神仿佛,几若无主,遏欲知难,类如此也!”其苦楚不言而喻。但是,曾国藩把戒烟的事看得很重,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曾国藩告诫自己,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借口,更不能对自己有稍许的的同情。一旦对自己稍有“自恕”,那么“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时刻提醒自己“急宜猛醒”。还不错,戒烟之事,曾国藩还是坚持下来了。

  曾国藩的另一嗜好就是下围棋。下围棋几乎伴随了曾国藩的一生。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兵戎相见之险,好棋之嗜未离须臾。曾国藩深知下围棋劳神,多少次信誓旦旦要戒棋,可是终生未果。下围棋,“费精力,日中动念之时,夜间初醒之时,皆萦绕于黑白之上,心血因而愈亏,目光因而愈蒙,欲病体之渐痊,非戒棋不为功”,这对身体虚弱的曾国藩的确影响很大。这一点,曾国藩自己也是明明白白的。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廿三日夜,正值盛年的曾国藩因为与朋友连下了两局棋而“头昏眼花”,不能自持,于是便起誓:“以后永戒不下棋也”。然而,曾国藩在戒棋的事上,却始终做不了自己的主,屡戒屡败,直至辞世。

  同治三年六月,正是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进行最后鏖战的决胜之际,并最终扑灭了燃烧了十四年的“天朝之火”。竟日的殊死拼争,使曾国藩疲乏困度,勉力支撑。在这个时期的日记中,屡屡见到“倦困殊甚”、“不甚成寐”、“疲乏殊甚”等等记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仍然没有忘记留恋于棋枰之中,赏玩黑白之乐。在这一个月里,除了外出视察军务外,曾国藩共下了二十六局棋,平均每天一局。

  到了同治十一年,时年仅六十二岁的曾国藩已经垂垂老矣。年初至三月一日中风前,曾国藩始终每日下棋。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弈棋不止。戒棋,成为曾国藩一生中唯一说得到却始终没有做到的事。

  三 饮食过俭

  曾国藩认为自己身体孱弱的原因是“盖以禀赋不厚,而又百忧摧撼,历年郁抑,不无闷损”而致。其实,也与他过于清淡的饮食有关。

  曾国藩一生节俭。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不尚奢华,几近苛刻。早年做京官的时候,虽然每日少不了胡吃海喝,杯觥交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渐渐把饮食提升到保护健康的高度,注意清淡戒奢。他把这既看作是继承祖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更视为养生的秘诀。

  曾国藩身居高位,权倾半壁。只要是他想要的,恐怕没有什么得不到的。单以吃食而论,只要他想吃,哪里还敢少了他的山珍海味,龙肝凤胆?但曾国藩恰恰对饮食没有太高的要求。

  同治五年,曾国藩早已拜相封侯,功成名就,光环绕身。而此时的饮食已形成自己的一定之规。他认为一些高官依靠参茸燕菜鱼翅海参补身“亦鲜实效”或“亦终无所补救”,而是坚持推崇自己的一套办法。

  曾国藩在该年十月初六的家书中说:“余现在调养之法,饭必精凿,蔬菜以肉汤煮之,鸡鸭鱼养豕炖得极烂……”

  虽然官居相位,但曾国藩的日常饮食始终保持着农家本色和自己的习惯。一日三餐,均少不了以家乡小菜相佐。这些家乡的小菜,无非就是一些自家腌制的腐乳、酱菜、倒笋、盐姜,腊肉、蛭虷之类,一日不可或缺。常常嘱咐家人预备“寄与我吃”。他认为这些东西,是天下的“至味”,“大补莫过于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疾病不期而至。由于脾胃虚弱,曾国藩的饭量越来越轻,饮食越来越寡。同治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记录自己的饮食仅仅就是用一点“面条、薄饼之类”。

  曾国藩尽管讲究饮食的清淡,家乡的小菜也固然适合自己的口味,但是能否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和均衡却值得商榷。

  从客观情况看,曾国藩自幼体弱,为了参加科举,苦熬十几年。被点翰林后,虽无风雨之苦,衣食之忧,但官场险恶,哪容得了片刻安心?后来编练湘勇,开始了与太平军经年苦战。虽得事功,但身体孱弱。随后剿捻、开创洋务,直到使他声名狼藉的“天津教案”,曾国藩身心疲惫,几近崩颓。可以肯定地说,曾国藩这样的身心耗损,仅凭他的那套饮食之法实难以支撑。

  从曾国藩的身体情况来看,患有目疾、眠少、胃虚、腰痛等多种病症,经常患感冒,腹泻,这是明显的抵抗能力弱,免疫能力低下而致。而这一切无不与饮食有关。

  四 运动乏陈

  尽管曾国藩把运动作为他的养生“六法”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但在曾国藩的著作中,关于他运动的记录比较少见。

  在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家训中,曾国藩告诉儿子曾纪泽:“每日饭后走数十步,是养生家的第一秘诀。”

  然而,曾国藩自己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更谈不上成效了。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曾国藩发誓要做一件重要的事,这就是决定“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并且“自矢永不间断”。

  而事实上,曾国藩显然没有做到。

  五年以后,曾国藩自己承认,在他自己提倡的养生“六法”中,他自己坚持得比较好的,也仅仅就是”洗脚一事”。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曾国藩以道德修养、文韬武略著称于世,可谓“善始”。然而以区区六十二岁耳顺之年谢世,也难称“善终”;虽然不能算是早亡,也绝对称不上是长寿。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身体孱弱。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颇具特色。研究曾氏的养生实践,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的家书,道出了他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这五个方法
曾国藩:养生贵在饮食、睡眠、运动,但最重要的是心静
曾国藩的养生诀窍和秘诀:全靠这9大法则,延年益寿!
《曾国藩家书》:养生八法强壮身体,为学四要增长智慧
曾国藩的两封家书,道出了他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
养生之道系列专题(一):修心养性为先,教你九常、八字诀、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