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战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历史使命
2014-06-16 09:23 来源:文汇报  我有话说有6人参与
国家战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历史使命
——赵晓雷在西南财经大学的讲演
赵晓雷 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财经研究所所长,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7年)。
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量的省(市)部级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是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及城市经济规划。
核心观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家战略意图应该有三方面指向:一是主动适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趋势新格局,主动参与引领规则制定;二是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以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球化经贸新变局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联接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家战略意图应该有三方面指向:一是主动适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趋势新格局,主动参与引领规则制定;二是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以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大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联合诸多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的区域性、全球性的双边、多边国际经贸谈判。早在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即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NAFTA)。该协定是最早采用“不符措施”(non-conforming measures)和“保留条款”(reservation Measures)即中国称之为“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形式的国际经贸协定。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国际经贸协定多以此为基础,并将这一形式引入了双边投资协定(BIT)及多边投资协定(MIT)的模本。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促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快了重构全球经贸规则和治理构架的步伐。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关于国际投资七项共同原则上形成共识,于2012年开始全球投资治理体系的构建,开展了大范围的BIT谈判。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末,全球共达成了3196项国际投资协定安排,其中超过90%的投资保护条款均采用BIT的文本规定。为了突破WTO框架,美国主导了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主要包括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定)、TISA(多边服务业贸易协定)。单单是TISA谈判,就有约5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覆盖了全球70%的服务贸易。
此轮方兴未艾的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及治理框架的制定和实施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主导的。发达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21世纪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想继续居于全球经贸价值链顶端,继续获取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利益。此轮“后WTO”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的核心要素是行为规制和监管制度的协调一致。发达国家依托其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在行为规制和监管制度方面设置了谈判标准,涉及投资准入、透明度、竞争中立、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解决机制,以及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甚至国家安全等领域。如果说WTO规则主要是关税互惠和市场准入,涉及的是产业层面,那么此轮投资贸易规则涉及的是深层次的经济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涉及到法律法规层面。
[责任编辑:蒋正翔]
0
猜你喜欢
新领导层改革战略蕴含的八对关系(2)_理论讲坛
实施上海自贸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 _文化发展
八部委解读配套政策三大热点 _主编推荐
上海自贸区:开放倒逼改革(1)_深化改革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_理论热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动向
自贸“试验田”如何再提升
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商务部、央行准备这么干!
权威解读来了!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海南先行先试
中国与新加坡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
央广财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贸区十年探索结硕果 引领开放新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