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近城镇化与县域法治文化建设
2015-06-11 05:5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理论·实践】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其中包括“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实践中,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以县域为主的就近城镇化。县域就近城镇化在深刻改变县域经济社会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基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县域文化形态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县域法治文化建设,以法治思维推进县域就近城镇化并确立公平正义的县域文化价值取向,对于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法治思维推进县域就近城镇化

  县域就近城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具体体现为:它是“四化同步”协调互动的城镇化;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为目标的城镇化;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区域均衡和大中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增加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城镇化。这些内涵和特征表明,以县域就近城镇化为主的新型城镇化是“法治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必须以法治思维提升县域城镇化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权威性和连续性。

  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中西部地区迎来了返乡创业潮。在一些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返乡创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超过50%,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返乡创业者天然地带着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浓厚感情,更加关注和看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前景。县域就近城镇化应确立法治思维,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加强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监管监控,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防止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同时强化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装修装饰等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从而确保县域就近城镇化能够遵循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法治方式创新县域社会治理

  就近城镇化促进县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的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了2013年的658个,建制镇数量从1978年的2173个增加到了2013年的20113个。新增城市和建制镇大量出现,加快了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进程,显著改变了县域城镇布局和人口分布,同时使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促进了县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与此相适应,县域社会治理方式也应由传统农业社会依靠“熟人社会”的宗法治理,转变为现代化社会以法治思维调整和规范各类社会关系,加强县域法治文化建设因此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紧迫。

  以法治方式推进适应县域就近城镇化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县域就近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不同的人在城镇化进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个体之间、不同的群体之间、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与公共利益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县域就近城镇化在化解各类矛盾和困境时,应坚持贯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致力提升城镇化的内涵和质量,最终实现法治化治理。应依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和民众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多元参与动力机制,实现治理方式由主要依靠政治和行政力量向主要依靠法治建设、法治思维和法治途径的转变。

[责任编辑:孙宗鹤]
1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层治理】探索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新思路
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
瞭望丨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怎么做?
就近城镇化 农民更不应失去土地
“后迁移时代”社会性流动有哪些新特征?
以系统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