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世的哲人”现在越来越难找

来源: 解放日报 | 2015-10-11 07:31 |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偏重数学工具的应用,有对专业化理解越来越窄的趋势。过去学界有人把经济学家称为‘入世的哲人’,现在似乎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理想主义。”在昨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的学术研讨活动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如此表示。
  “有些经济学学生最缺的不是一般知识,而是强烈的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习惯。”吴敬琏说,目前国内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习惯于依赖现存的各种观点,二是惯以行政职务高低来衡量学术地位高低。
  吴敬琏说,他在商学院的授课经历中发现,很多从企业来的学生认为,一些现有的规则不可改变,于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根本性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兴趣不大,而是高度注重技术性的领域和方法,也有的人以搞关系、扩人脉作为来学习的目的。他认为,经济学背后若没有伦理学的支持,就会出现问题。国内经济学研究要扩大眼界,吸收其他学科的内容,尤其要形成人文背景,不能越走越窄,使经济学仅仅变成一种工具。
  对于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以及从何找回理想主义,吴敬琏引用了《经济学展望》杂志创刊时的一句话:创办这份杂志的目的,是为经济学提供宽阔的视角,展现经济学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社会和社会问题。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则强调思维方式对当前国内经济学界的重要性。“最近网络上有大量关于TPP问题的文章,很多都不是从国际化思维角度来考虑问题,于是出现了强烈的误导影响。”王新奎表示,从TPP 问题可以看出,经济学界需要通过学术训练,转型封闭的思维方式,真正用国际视野看待问题。

  过去学界有人把经济学家称为“入世的哲人”,现在似乎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理想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缪尔森专治经济学界各种不服气的人生传奇
诺奖得主科斯:认为未来的希望在中国,最大遗憾是没来过中国
经济学界的“马丁·路德”如何走上反叛之路?
经济学多元化的艰难之路(上)
米塞斯的另一个面相
狗屎与经济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