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敏洪:移动互联网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近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发布会“2500万个场景革命"上接受采访,本文根据访谈内容整理。
图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其实我从做新东方第一天开始就有危机感的。如果没有危机感,新东方不会在每次变革中都能够最终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和成果。当然这次移动互联网的危机感,也是我所碰到的历次危机感中比较大的一次。
原因有两个:首先,它带有一定的革命性,因为有些危机感只是突发事件,或者只是循序渐进的改良或者改善。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培训行业某种意义上是传统行业,带有一定的革命性。
其次,我本人文科传统出身,我不认为这是个贬义词。但是,让我这样的脑袋去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如何把移动互联网融入到原有新东方的模式中间去,并且两者结合以后产生一种新的模式——那我学习的时间就要比纯粹搞移动互联网出身的人时间要长一些。
但是也有好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这么多的教育公司,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做成功的非常少?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实际上首先是必须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不是对移动互联网本身进行深刻的理解。如果对教育本身不理解,只认为教育是把老师和学生简单连接起来,或者把培训机构和学生简单地连接起来,或者把家长和老师简单地连接起来,或者把教学场所和学生连接起来,这件事情尽管很符合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思维,和去中间化的发展方向。但实际上在教育领域,要把这件事做到完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现在的在线教育公司,他们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解决痛点”,因为互联网讲究的是解决痛点。其实解决痛点这件事情和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任何商业模式的成功都是解决痛点,从古代到现代从来没有变过。只不过借助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手段,我们怎么样更好地解决痛点。比如说在教育培训领域中间有两个痛点,第一个痛点是,老师如何在单位时间内赚更多的钱。比如说我作为一个老师,我一小时是赚200块钱还是500块钱,这是有本质的不同。
另外,家长和学生那一头,他的痛点是如何能找到最有效的、最好的老师,来辅导我的孩子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最高效地取得我所需要的成绩,或者说我所希望得到的学问。这两个痛点,你会发现现在大部分的在线教育解决的只是一个痛点,他们希望吸引老师,所以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都说,只要你到我这个平台上来做老师,我就可以直接把你和学生、家长对接,这样你就可以拿到比在培训机构教书更多的钱。比如新东方一个小时只能给你150块钱,但是你到我这个平台上来,家长付了250块钱,统统都可以给你,还可以补贴你。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任何移动互联网的补贴,除非你背后有强大的、完全不需要思考的经济实力,否则所有的补贴都是扯淡。大家喜欢举这样的例子,说滴滴打车不是补贴成功了么,那请问滴滴打车背后是谁,是腾讯。快滴打车背后是谁,是阿里,这两家公司在最后都补贴不了了,不得不两个合起来。等他们刚刚合起来又出现个优步,现在又弄得半死不活。
所谓的培训机构,作为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即使融到1千万美金还是5千万美金,你就开始用补贴的模式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就是不靠谱的。这个痛点只是在表面上解决了。所以你会发现,在线教育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凡是把老师和学生进行直接连接的平台,老师数量特别的多,你随便看一个平台都会有5万、8万、10万,当然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我们另外再说,但是老师都上去了。为什么呢?对于老师来说,我上去了之后,我能够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愿意付我钱,我就拿全额,对于老师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你会发现这样的教育公司里,家长和学生的人数比较少,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去解决家长和学生的痛点,就是我怎么样能找到好老师。很多家长以为自己在网上找到了好老师,只是因为下面的评价评语都非常好,打的分数也非常高。结果跟这个老师一接触,在老师给孩子上课之后,发现这个老师其实水平非常一般。那马上倒过来家长就会怀疑,你上面这种点评是怎么来的,就是说很多点评都是假的。
我曾经去试过,一个老师上去一天不到,后面就有20个评价,都是打5分,好好好,这个老师课还没有上,这些“好好好”怎么会来的呢,很奇怪,很明显就是,这里面有互联网中间的某些因素在里面了。
再说另外一个痛点,就是场景痛点。家长找到了好老师以后,就在犯疑惑,我是让老师到我家里来上课呢,还是找一个咖啡店上课。因为把老师和学生连接起来的时候,中间是没有场景的,就是没有地方的。我也对家长做过一个调研,结果就发现,大量的家长不愿意老师走进家里去,因为它涉及到了安全问题,涉及到了学生在家里学习的效果问题,还涉及到了家长还要花时间看着老师和学生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女学生,18岁,我是老师,你是不是愿意让我到你家里去教课,你父母在外面工作,我在家里陪着你18岁的女儿学习了,大量的家长就会非常担心,万一这个学生爱上这个老师了呢,万一这个老师爱上这个学生了呢,所以说这个场景问题没有解决。到咖啡店去,所有的家长,尤其是中小学的家长,从来不认为那是一个应该去的地方。让老师带着孩子去咖啡店?所以场景问题没有解决。
现在又出现了一帮培训机构,就是用互联网把老师和学生对接起来,最后他们在地面,自己建教室,让老师和学生到教室去,但教室就变成了重资产,移动互联网是轻资产,搞连接信息对称、去中间化、解决老百姓的痛点。我刚才讲这些东西是告诉你,其实现在的教育公司之所以这么多,在教育领域,这三年投入移动互联网教育公司的资金,20亿美金都不止了,接近150亿-200亿人民币。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真正成功呢,就是因为我刚才说的那些痛点,解决一头,另外一头解决不了,是这样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家机构——因为我是比较密切地跟踪这些机构的,真正摸索出来这样的解决之道,还没有。
但是我也发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公司和地面教育公司是一样的。教育公司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是什么呢?入门的门槛极低,但实际上最后的要求极高。我常常说开红灯区的人都可以开教育培训公司了,租个地方,就和这个会议室差不多大,做两三个教室,招一些教师,总会有学生去,总会有客户。但是你要把它做成极高品质的教育培训公司,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它涉及到了教育创始人对教育的情怀,涉及到了老师的培训体系,课程设计体系,产品设计体系,这些问题不是随便开一个培训机构就可以干起来的。
一个好老师能够开出一个培训机构,但永远是一个小型培训机构,做不大,原因是背后没有体系。做到新东方这样一年收入可以到100亿,以高品质著称的品质机构,几乎在中国找不到第二家,非常难。我想说的是,线上的在线教育公司也会有很多生存空间。线上教育,随便开一个在线教育公司就会有家长交费,但是交的费用够不够你持续运营,是不是有大的发展,这是个问题。所以未来的在线教育公司,我觉得有几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最好的发展肯定还是O2O,线上线下,再到O2O2O,其实特别能够运用到教育场景中来。这是第一个,把线上线下密切结合起来的,新东方主打的就是这个东西。
第二个,面对18岁以上的人群,纯粹的在线教育公司还是会出现的,并且也有可能做大。为什么呢?因为18岁以上人群属于高度自觉学习人群,只要有这个学习人群,觉得这个学习对自己的前途非常重要。而且他又已经是工作了,或者在大学学习,不愿意再把时间消耗在交通工具上面,他们就愿意更多地花时间在网上、线上。所以新东方现在的转移,把四六级以上的,GRE等等,18岁以上的产品全部往线上转。
第三,一些垂直性的产品会有很好的生存空间。比如背单词软件,练口语软件,会有很好的生存余地,这属于垂直性的教育产业。
第四,和公立学校结合的智能化教育体系,当然这个也可以和培训结合起来,综合O2O模式。新东方也和公立学校建立了结合的智能化教育体系。但是,必须和地面的公立学校结合起来,才能把这件事情完成,它不是一套纯粹的线上系统。所以对教育来说,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说,一半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纯粹想要变成一家独大的,在最后收到几十亿人民币的教育在线公司,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它虽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生上百亿的交易,但是对于这个公司本身来说,上百亿的交易和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就像阿里巴巴在“双十一”时虽然有912亿的销售额,但是它的股票反而掉下去了。912亿可以说经过了阿里巴巴的交易平台,但是和阿里巴巴的业绩本身却没有太多的关系。实际上教育领域的未来也会像这样,你会搭建一个平台,让老师、学生、培训机构在上面交易,交易额会慢慢地越来越高,但是和这个平台本身的商业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所有教育模式都是依靠补贴的方式生存,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商业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在线教育3年投进20亿美金,全部打水漂?
农村小伙靠做家教,身价超140亿,他超越俞敏洪成为最赚钱的老师
俞敏洪: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30岁时就已是手握288亿的行业大佬,连俞敏洪都自愧不如,这位北大才子是如何做到的 丨大佬脑
80后白手起家,把家教事业做到市值超千亿,今成全球教育大王
俞敏洪:教育培训行业已被过度开发,资本退潮后将是一地鸡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