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  2008-10-09     来源: 中国信息报     编辑:  秦玉玲     发布人: 秦玉玲     访问次数: 54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需如何承接产业转移

相关专题: 服装国内动态
时间:2009-02-10 08:59 来源: 中国女装网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格局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加速了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这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契机。面对这一机遇,内陆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措施,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大发展。

  产业转移在金融风暴中加速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产业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和过程。沿海地区的大发展得益于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加工贸易模式,但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成本的提高,沿海地区承载能力减弱,产业开始逐步转移。

  从产业转移规模看,正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表现为沿海加工工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集中于纺织、服装、制鞋、塑料等轻工产品及机械制造、铁合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

  去年以来,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沿海很多加工贸易企业生存艰难,大批企业减产、停产,并出现了企业倒闭现象,更加速了产业转移的步伐。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分析认为,当前,产业转移加速是受市场主导和国家调控双向作用。由于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加上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提高,沿海加工贸易企业难以为继,市场引导转移。同时,国家不断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从2007年以来,政策先紧后松,目前虽然国家出口政策出现回调,由于国际环境不好,市场需求减弱还将继续,使得大批企业面临转移。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认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结果,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既有利于沿海地区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结构优化,也可以使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承接加工贸易,扩大与全球的联系和开放度,实现快速发展。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双推动”

  危机背后是产业转移的新机遇,这已经成为很多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领导在判断形势时的一个共识。吉林省省委书记王珉表示,这场危机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难得的机遇。经济周期性波动必然加快产业转移进程。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国内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就为招商引资、承接转移乃至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产业转移的区域方向上看,产业转移已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合作体系,如福建省主要转向江西、湖南等地;江苏省主要转向苏北地区以及湖南、河南、江西、安徽;上海主要转向重庆、安徽;山东省主要转向本省的西部地区。

  目前,承接转移正在成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的发展焦点。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等地将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对外开放、富民强省的重要战略举措。湖南、陕西等省积极研究指导意见、制定战略、安排部署。

  而从沿海地区角度看,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呈现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双推动”的格局。如广东省出台了山区、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新举措--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把民间自发的产业转移,提升为由政府引导、适应市场规律的有序转移,未来5年内,将用500亿元左右资金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移。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共建加快了产业转移进程。以往很多山区由于财政收入少,接纳产业转移能力弱,银行不愿意贷款,企业不愿意投资,但实施共建以后,开发资金解决起来比以往容易多了。

  2008年9月,吉林省政府与深圳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深圳市多家企业进驻示范区。这一示范区的建立,将为深圳企业拓宽发展空间,开创深圳企业利用吉林面向东北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腹地,同时,也为吉林充分利用深圳的产业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提供了平台。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发挥政策效应 引导产业集聚

  综合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发挥政策效应,借金融危机之机更好地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并有效引导产业集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是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撑体系。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尽快出台制定政策,对未来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项目上,财政、土地、人才、物流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支持政策。可以考虑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承接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并组织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的专项招商活动。

  二是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平台。通过建立专门的产业承接园区,引导产业链整体转移,并吸引上下游产业入驻,以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对以产业链形式转移的,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在吸引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以及资源特点,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将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

  三是开辟承接产业转移的信贷“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转移企业适当增加贷款额度,放宽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担保机构为落户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流动资金与担保,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四是借劳务输出回潮之机整合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劳务输出到沿海地区和日韩等国家的劳动力开始回流,他们也带回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技能,应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些人力资源优势。如吉林省延边州有很多从韩国回来的劳动力,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从事过纺织行业,当地可以依托这一机遇,促进纺织业发展,这也是一种间接的“产业转移”。
 

中西部如何承接产业转移

2008年8月21日   中国服装网

  “被转移方、被转移区域是消极地在等待?还是积极地进取?他们是简单地承接?还是充分考虑的后发的位次而有思索、有规划地来承接这个转移?”在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在论坛一开始就向与会者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目前,中西部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纺织服装产业对于带动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断采取措施,开展活动,制定策略,招商引资,促进当地承接纺织服装产业。

  主动科学承接   

  然而,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己的土地资源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表示,中西部地区如果盲目发展,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等这些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夸大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使得中西部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有一些盲目乐观,或者有一些盲目承接。就会重新走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事实上,目前东部地区由于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选择,在土地成本方面,在环境成本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约束。所以,中西部地区要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留有空间,实现未来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的承接转移。   

  王微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必须要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是科学的承接,而不是盲目的承接。”  
 
  梯度转移不等于把污染企业搬到中西部,而是在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前提下的转移。中部承接产业转移要一步到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宿迁在发展纺织服装业时,绝不是接受发达地区落后生产能力。”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宿迁发展纺织服装业,绝不搞环境污染,绝不搞低水平重复。   

  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如何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才是最重要的。

  以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移   

  在东部地区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企业,一些核心的产业环节的进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行业的过程中,或者扩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的环节和龙头的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大多是依赖专业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那么专业批发市场事实上在中西部地区目前已经发展得非常快,而且有了非常好的一些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在整合产业的一些要素资源,比如商品资源、信息资源,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的资源方面,发挥了整合功能作用。   

  但仅仅简单地依靠专业市场,可能也不能够全面的解决产业整合的需要。   

  另外一个就是龙头企业,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在东部地区,或者在国际市场上有比较大的影响能力的品牌企业,或者是关键性企业。通过他们的直接投资合作,收购兼并等等这样的方式,来带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   

  在王微看来,“产业转移较为容易,但促使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互补、建立合理的产业梯度才是真正的重点,也是难点。”   

  她表示,如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订单和品牌带动作用,必然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力度和速度。   

  “政府就十分重视知名品牌企业在发展服装业中的‘龙头’作用。”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表示,目前,波司登、千仞岗羽绒服、梦兰家纺、江苏晨风集团、杉杉服装等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已在宿迁生根、开花。千仞岗、晨风在宿迁的项目也已建成投产。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产业从某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地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国中西部地区要抓紧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步伐,这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因为种种原因面临着进程缓慢的问题。这需要中西部地区积极寻求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实力及竞争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


产业转移是国家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及变化的体现和过程。产业转移往往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一般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此逐层推进。产业转移往往先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开始,后依次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是区域间产业资本和投资要素及商品的流动过程。一般来说,发达地区某些进入成本竞争成熟期的产业,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变化而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及能力,在经过产业改造升级等努力后,产业区域转移最终成为其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与开拓新市场的最后选择。发达地区产业区域转移不仅可整合优化资源要素供给、保持原产业市场竞争优势,还可腾出产业空间发展新型和新兴产业,达到提升产业、优化结构的目的;而且在产业转移拓展区域资源要素空间与市场空间的过程中,客观上为产业承接地区带来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关联带动效应和机制体制更新效应,使其发展融入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体系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发达地区资源与劳动力优势,有利于不发达地区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更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不发达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起飞发展的良好契机。


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意义重大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中可以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国家或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起到过重大作用。日本、西德二战后以及亚洲“四小龙”20世纪70年代的成功发展皆得益于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以迅速发展,原因也在于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主动承接了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因此,我国中西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西部地区自身发展融入到东部发达地区及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促进中西部地区提高产业水平、更新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资源与劳动力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程缓慢之惑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从承接亚洲“四小龙” 及发达国家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等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带,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已接近世界新兴工业国发达水平。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和产业转移要求日益增强;同时中西部地区经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完善,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当前我国产业区域转移呈现出几个特征:从转移方向看,主要是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转移的行业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制衣、制鞋产业和耗能较大的陶瓷、水泥产业以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从转移方式看,一是外资或东部地区的民营资本在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设厂,二是由东部接单,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加工企业,实行联合接单加工贸易,三是引导中西部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和东部沿海企业的营销网络,四是东部和中西部联合进行园区建设。


但是据测算和观察,到目前为止,东部许多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全国较具实力优势的强势行业,其优势和实力并没有出现很明显下滑迹象;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量,特别是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属于有待发展的潜力与弱势行业。这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刚刚开始,转移进程缓慢。
      五大因素制约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一是东部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未到衰落阶段。从近年全国有关产业行业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数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及实力。这说明,现阶段我国东部省区大部分产业尚处于成长与成熟阶段,大多数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充分发展达到转向衰落的阶段,仍然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与空间,由于这种发展空间与优势在短时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因此其大规模转移的时机并没有马上到来。
      二是东部省区产业转移首先转向本省不发达地区。我国东部各省区地域宽阔自身发展不平衡,同一省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近些年为促进本省区域协调发展均出台了许多有力政策措施,鼓励本省发达地区产业与资本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客观上造成东部省区产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的拦截,致使向中西部省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少而缓慢。例如广东身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等文件,鼓励省内发达地区到本省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同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亿元资金支持本省内部的产业转移。江苏省从2003年起运用“飞地经济”方法促进苏南苏北合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南北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并成立“江苏省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南北合作,有利推动产业、资金、科技由南向北转移。
      三是东部产业环境与集群优势延缓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除取决于要素成本外,还取决于其产业环境及产业组织的内部化优势(如以产业集群方式出现的配套网络等)。虽然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及要素成本相对高,但制度成本低,产业集群发达,企业集聚发展,产业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很低,竞争优势明显。像东部地区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等地许多劳动密集型及IT产业的集群发展就是如此。而中西部在市场环境、产业综合配套及产业集群发展上与东部省区差距较大,虽然资源要素成本较低,但产业企业正常运行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延缓承接产业转移。正是由于东部地区大部分产业集群尚处于成长阶段,产业目前还处在由分散向特定集聚区转移的阶段,因此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的阶段并没有到来。
      四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多种因素制约。当前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表现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许多地方政府重招商引资轻管理,干部群众对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接受能力和意识差,开放合作与市场意识不强。二是制度成本较高。由于改革开放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政府服务效率低,干部素质与作风待加强,造成外来投资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备,交通运输成本高,信息流通不通畅,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建和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客观上构成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阻力。四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不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不强,产业环境与组织成本较高,不利于承接产业发展。五是专业技术人才供应不足。不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素质普遍较低,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者大批流向发达地区,具有产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五是中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缺乏产业对接的战略引导。产业对接是指两地区或区域之间某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整合与衔接,产业对接是地区之间产业转移的先导过程与基础。基于资源要素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对接可以有效促进和加快产业在相关地区之间的转移与承接。中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大多保守等待、办法不多,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不重视产业对接的前期研究和引导,缺少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指导下的产业对接,致使产业有效转移和成功率不高,外来企业根植性与竞争优势不明显,从而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进程。
      六大举措促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
      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强观念意识对接、组织机制对接、制度环境对接、市场环境对接、区域战略对接和产业基础对接,努力降低本地区制度成本与商务成本,充分考虑到资源要素流动性及周边省区的异同点,从资源要素配置方式与产业综合配套条件方面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才能有效地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解放思想,加强观念意识对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与计划经济观念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开放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信用观念与经济全球化的观念,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及企业主体的原则,在思想意识观念上完成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对接,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思想基础。
      ——加强协调,完成组织机制对接。产业转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政府有必要充当“桥梁”、“纽带”,提供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要设立省区间产业对接及转移协调机构,定期不定期就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合作发展、产业转移对接、共同投资开发、重大项目推进等加强协调与沟通,建立稳定和高效的操作协调机制,促进产业对接,使产业对接与承接转移的代价更低、成本更小、周期更短、效果更好。
      ——深化改革,加快制度环境对接。一是体制环境对接。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对外开放及市场化步伐,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制度环境的差距,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民营及非公经济。二是政策环境对接。制订实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完善投融资法规及招商引资政策,实行促进本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三是政务环境对接。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政府服务,简化行政审批及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联审大厅”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四是社会信用法制对接。提高、维护各级政府信用,加快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以企业信用和中介机构信用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违约行为的约束惩戒机制,提高违约者的违约成本,切实提高社会诚信度与全社会法制水平。
      ——扩大开放,实现市场环境对接。在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东西部省区之间有形壁垒的同时,从市场准入、市场规划、市场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清理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封锁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逐步消除各行政区之间的无形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市场及国际通行的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交易规则,开放商品及要素市场,提高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市场化水平,构建统一大市场,畅通市场与物流,实现同东部及国际市场的全面对接,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市场基础。
      ——立足优势,实行区域战略对接。以纳入发达地区或世界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根据比较优势制定与区域发展联动的中西部地区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本地区主要产业定位和发展调整方向,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协调好与所在区域各省区间的区域经济关系,主动与东部发达省区建立紧密的战略联盟,有选择有重点地与东部地区建立经济协作区,积极参与、甘当配角;打破地区、所有制、内外资界限和行业垄断,从企业、行业、产业三个层面上进行超前规划,全面开放产业领域、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和经营性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实现区域发展的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打下基础,促进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竞争力强的区域产业经济格局的形成。
      ——加大投入,强化产业基础对接。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吸引外资的硬环境,是招商引资环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西部地区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体制和机制,加大投入,尽快完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提供良好硬件环境。二是努力提高本地区工业基础服务与综合配套能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往往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大大影响了产业转移与承接。政府应在完善本地区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工业企业的集中发展提供载体平台。同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及现有工业基础,围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点,通过鼓励各种民营与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有针对性地鼓励、支持一些有条件地区发展中下游基础性配套工业,提高地方基础性工业的聚集与配套服务能力,为产业转移提供产业配套及技术基础。三是大力发展市场及社会服务业。服务业相对发展滞后是影响当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环境因素。要积极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新型商贸与现代物流,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要根据市场经济与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强化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物流、财会、专业咨询等的配套服务,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发展会计、法律、鉴证、咨询、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和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四是努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大力办好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开放有序的劳动力与人才市场体系,鼓励民间资本以及外资积极参与人才中介业务经营,加快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实人才、技术支持。(陆发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结构性投资机会降临
关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综述
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路径选择探讨
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的产业]
宏观观察|我国制造业结构变迁、发展趋势与政策思考
世界三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