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培勇:宏观调控格局的若干重要变化

高培勇:宏观调控格局的若干重要变化

2016-01-02 10:45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我有话说
2016-01-02 10:45:31来源:《行政管理改革》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这几年来,伴随着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国的宏观调控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我们需要对宏观调控实践做系统的总结。本着这一思想,我对2012年-2015年宏观调控格局的主要变化线索做了一个大致梳理。

  基本逻辑分析链条是:以往应对经济危机的思维犹如治疗感冒发烧。不论症状有多严重,也不论用药剂量有多大,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作为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病症,危机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经济总会回到原有的正常轨道。但是,这一轮危机却与以往的表现大不相同。不仅持续时间远超以往,而且,即便一直在运用“逆周期调节”治疗方案,经济也始终未能回到以往轨道。这提醒我们,短期的周期性因素可能不是左右经济形势变化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也在发挥作用。既然经济的运行已经彰显出大不相同于以往的形状,围绕宏观调控的思维,当然要跳出短期的“逆周期调节”思维,而着眼于短期和长期操作相结合,总量和结构问题相兼容,急性病和慢性病一并治。

  理解经济新常态,至少是说它同以往的运行有所不同。在这种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之下,就有了宏观调控的一些新的理念。宏观调控的新理念,又支撑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新的格局。

  从总体上看,这几年来,宏观调控格局的变化可大致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形势变化了。无论使用哪一种指标加以评估,也无论是就全球而论还是单就中国而言,走入新常态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极大,绝对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其画面,令人眼花缭乱。比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路下滑,从2007年的14.2%到2010年的10.4%,再到2014年的7.4%,只用了7年的时间。又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系年均21.3%,2011年还是25%,到2014年,即便采取了包括部分金融机构增加上交利润等一系列非常规的特殊措施,也仅为8.6%。进入2015年以来,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增无减,财政收入下滑速度进一步加快。所以,面对新形势,有关宏观调控的抉择必须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后而动。

  其次是对形势的判断变化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决策层,也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最为明显的事实是,我们已经启用“新常态”这样一个新字眼来表达对今天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同于以往的判断。所以,立足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功能更齐全、作用更完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新判断,有关宏观调控的抉择必须与新常态相契合,建立在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之上。

  第三是治国理政的思路变化了。随着形势的变化以及对于形势判断的变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经济工作的思路也在发生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宏观调控新理念。比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要交给市场;要主动做好政府该做的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保持一定经济增速,主要是为了保就业;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定力,向社会释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号;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要避免强刺激政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如此等等。所以,鉴于建立在新形势、新判断基础上的治国理政思路已经发生变化,有关宏观调控的抉择必须同新的经济工作理念相对接,根据新理念创新宏观调控体制和方式方法。

  第四是宏观经济政策格局变化了。随着形势的变化、对于形势判断的变化以及治国理政思路的变化,不仅宏观经济政策功能定位同时指向于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两个方面作用,而且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也同时指向于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改革等多重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同时配置于双重作用和多重目标,从而难免使得以往的“歼灭战”演化为“阵地战”。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依托的宏观调控空间变窄,从而难免使得宏观调控的操作目标或着力重点频繁调整。所以,即便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面亟待在扩张方面加力增效,我们也必须在兼顾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改革等多重目标的前提下,围绕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两个方面的功能作用妥善安排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格局。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应当坦承,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当前极为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很多方面,是我们所不大熟悉的,凭借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经验难以做出清晰阐释的。还应当坦承,对于宏观调控的新路子,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经济政策新格局,我们尚不十分清晰。究竟该向何处调整并做怎样的改变,还需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走上正常轨道。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应当确认,对于事关认识当前、规划未来意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们首先应当沉下心来,以超出以往的精力和气力投入,走出一条“增密度”和“精细化”的新路子。还应当确认,对于事关当前稳增长政策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加强政策研究的“针对性”和操作反应的“及时性”上下功夫。

  总之,我们应当全面而适时地调整以往习以为常的理念、思维和做法,以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理念、思维和做法推动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转型。以此为基础,全面构建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的宏观经济分析工作新格局。

[责任编辑:陈城]
0
  • 猜你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权威人士”三次现身谈经济,最全精华在这里!
趋利避害要有新作为
综合司
刘 伟: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管理的重大意义
判断经济形势这几个指标一定要关注#任泽平#泽平宏观
刘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新常态下新失衡的一把钥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