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20峰会“四大动向”受关注
原以拯救“金融危机”为核心出发点的G20何去何从,正面临严重考验,G20应该尽可能避免因成员国过多而造成的“议而不决”劣势。
11月11日,G20峰会将在首尔拉开帷幕,这也是G20机制形成以来的第5次G20首脑峰会。
很显然,G20峰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生,G20机制在金融危机中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尽管G20确立了机制化之路,还将继续把脉全球经济的发展脉搏。但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早在6月G20多伦多峰会召开时,就开始引发对G20未来作用的质疑。
面对金融危机艰难时刻的远去,G20应如何适应“后危机时代”这个新的国际环境,如何完成从“拯救危机”使命到“经济复苏”使命的转换,似乎变得迫在眉睫。
1、商讨议题:
议题趋于细化与分化
尽管G20首尔峰会的议题中,依然包括经济复苏、金融监管等涉及全球经济的议题,但从历次G20议题的变化趋势来看,伴随着金融危机最艰难时刻的过去,G20协商的议题呈现出更加细化、更加分化、达成共识更难的趋势。
2008年11月在华盛顿首次召开的G20峰会,首次提及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当时,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引发发展中国家对不公正国际经济秩序的声讨。如今,首尔召开的第五次G20峰会,终于就IMF改革的具体方案达成了一致,落实了前4次G20峰会逐步达成的共识,共识的达成花费了2年时间。
从第4次G20多伦多峰会以来,二十个成员国针对金融监管、银行税、金融交易税、退出政策、汇率等具体议题,都正出现激烈分歧。可以说,伴随G20国际论坛地位的确立,这一方面标志着新兴经济体走进了全球经济治理的舞台,另一方面也预示着G20商讨的议题趋于分化。
2、合作氛围:
从“抱团取暖”到争吵
第1次、第2次G20峰会是“危机应急”,类似向金融机构注资、刺激经济方案、反对贸易保护、限银行高层薪酬等措施,都是为了化解日趋蔓延的金融危机,提振各国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呈现各国“抱团取暖”的团结姿态。2008~2009年的前两次峰会上,G20成员国的合作相对容易,因为不合作大家都“遭殃”。
去年9月第3次G20匹兹堡峰会,正式确立了G20的国际论坛地位,也预示着G20的争吵氛围趋于突显。
今年6月,多伦多G20峰会在全球经济复苏脆弱、复苏幅度不均匀的背景下召开,G20成员国在商讨的重点议题上出现了争吵。当时,美国的首要任务在于“促就业、保增长”,欧盟的任务在于“削债务、度危机”,新兴经济体的核心任务在于“保增长、求发展”。
多伦多G20峰会表明,全球经济危机不再是“铁板一块”,应对经济复苏出现重大分歧,争吵的氛围一度甚为高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G20,有为才有生命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G20求解世界经济新平庸困局 基建投资是重点议题
有关G20,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G20的由来和发展和挑战分析【G20系列图解】
加拿大专家:期待杭州峰会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峰会|全球经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