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政主导的“菜价保卫战”应慎用
邓海建
11月10日,福州开始对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至11日,福州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全部将菜价调至政府指导价之下,4种大路菜的降价幅度两日间普遍达到15%-50%。(11月13日《武汉晚报》)
菜价涨得有些让人吃不消,一些市民甚至把“开心农场”搬上了城市的绿化带,通胀焦虑下,人人自危。政府因应民意,直接拿菜价“开刀”,可谓“速效救心丸”,效果立竿见影,买菜的自然鼓掌欢迎。但问题是,市场经济的要义在于公平,任何倾向性损补不仅悖逆价值规律。
行政权力主导的“菜价保卫战”,看起来固然很美,却很容易“走火入魔”:一者,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终端产品价格往往是N道工序价值叠加的结果,你觉得菜价高,就直接拿超市卖场杀价,货架上的菜价是便宜了,但如果卖家的利润也被杀得片甲不留,谁又愿意继续做亏本的买卖?二者,眼下菜价飞涨,显然不是终端销售者坐地起价的结果,10月份宏观数据刚刚出炉,官方公布的CPI涨幅是4.4%、食品涨幅10.1%,菜价飞涨显然与柴米油盐的价格走势十分合拍,算不上“一枝独秀”。谷贱伤农,菜价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胀压力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显著的改观,在种菜成本与运输保管成本节节攀升的背景下,行政化“限价”的后果,就是没人愿意种菜、没人愿意卖菜,这会比高菜价影响更恶劣。
“蔬菜限价令”不是不能用,而是应该慎用,毕竟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中最坏的选择。譬如眼下,公众就有诸多疑问:菜价是涨得令人郁闷,房价何尝又不是如此?论说起利害关系来,后者恐怕更经不起成本收益的考量,既然“看得见的手”可以对市场化的菜价下手,为什么不能拿同样市场化且更须校准的房价开刀?再说,菜价上涨还算有迹可循,那些资源性产品身手敏捷地搭车涨价为何无人问津?某种意义上说,公共不是接受不了所谓结构性涨价或成本性涨价,而是无法忍受涨价风潮中的“跟风者”和“揩油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本6000元,可赚8000元的农作物,你敢种吗?
蔬菜价格上涨四成,生活成本逐年递增!
解决“最后一公里”菜价难题关键在行政作为
香港政体:行政主导
失去了自由
今年的菜价,便宜的让人发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