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椒”之惑中山大学破题 组图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 张由琼摄
中大校长谈“钱学森之问”:应重视本科实践教学
近日,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一篇名为《寄厚望于青年教师》的讲话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大正在为更多的青年学者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学术大树”。
青年教师问题是中国大学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个自嘲为“青椒”(谐音青年教师)的群体,处于学术生涯黄金期,却往往人微言轻、研究经费不足,生活负担重却又待遇微薄,这让他们普遍感觉到追求学术道路的艰难。
“青椒”们的困惑已经引起了中山大学的关注。一系列针对35岁左右青年教师的培育计划和措施已相继出台实施。
“关注青年教师就是关注学校未来”,中大校长黄达人的理念赢得一片掌声。
论“大树与小草”
○“大树”底下自然好乘凉,但同时也要警惕“大树底下不长草”
○阳光雨露不能全被大树吸收,要将更多资源向“小草”倾斜
论“老师与学生”
○学术传承的本质在于“叛师”,不“叛师”就对不起你的老师!
○当个乖乖仔,最后只能连同自己的老师一起被学术界忘记
才俊之困学术黄金期“青椒”遭双重压力
“回国3年来,生活应该说是蛮不错的……只要你不跟我提房子的事。”中山大学史上最年轻的博导贺雄雷教授言语中带着些许无奈。
2007年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返回母校,贺雄雷被中大动用“校长酌情权”破格直聘为教授时还不到30岁。
中大对校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学者调查显示,完成最有代表性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岁,这个年龄段,是公认的产出学术成果的黄金时期。
然而,如今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学者却普遍遭遇资源缺、待遇薄的生活和工作双重压力,满眼困惑。
12月初,中山大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青年教师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这个群体对于大学未来的意义显而易见。10余年前,一批中大的青年学者,如今已是国内乃至世界学界具有影响的人物。
如今的副校长、当年的普通教授陈春声曾在路上拦住黄达人,提出自己对于学校发展人文学科的建议,当年他38岁;旅游学科带头人保继刚被黄达人校长“扣留”谈话,挽留他在中大工作,当年他35岁……
10余年过去,那一代人已脱颖而出,成为有学术影响的“大树”。然而,下一个十年或更远的“学术大树”在哪?支撑学校未来的中流砥柱如何能更多、更快、更好地成长?简而言之,如何留得住、养得起、培育好这批“青椒”?
中大探路一套“青椒”助长制度正在建立
“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理由。我的潜台词是:只要好好干,面包会有的。”在随后召开的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研讨会,黄达人和几位副校长在会上和青年教师的一席肺腑之谈,让一百多位青年教师感到很给力。
一套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制度体系也正在建立:
针对新入校的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生学位的教师,中大推出“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为他们提供学术生涯起步时最需要的科研启动经费;
针对4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推出“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资助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和进修。
从今年起,中大又连续推出两个针对青年教师的资助计划。其中,“教师特别津贴方案”增设针对学术表现突出的副教授每年发放4万元特别岗位津贴,连续3年;由合生珠江教育基金资助的奖励计划,将给入选的优秀青年教师每年5万元、连续3年的奖励。
“今后有这样的机会都会首先想到支持青年教师,因为他们最需要。”为了得到该基金会的支持,黄达人亲自出马。
为了提拔优秀的青年教师,中大在教师聘任制规程中还特别设立了“校长酌情权”条款。到目前为止,该条款已被成功地使用过十余次,破格延揽了一批年轻拔尖的人才,这些人身上都寄托着学科未来的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要回归大学的本质
创新创业教育虽火,但在学术上根本得不到承认
有没有一流的文史哲,决定了一所大学的高下
黄达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如何评价一所大学?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