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有多少行业潜规则“潜伏”在我们身边?
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蜂胶产品行业潜规则:近10年来,用树胶冒充蜂胶已成为各大厂家共同的默契;而且使用“树胶”加工“提纯蜂胶”时,还要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用来提高蜂胶中的总黄酮含量。
蜂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食补良品。有谁会想到,在市场上包装精美、品种丰富的蜂胶盒子里,很多装的却是树胶和添加剂的合成品?由此联想,不由会提出一个疑问:究竟有多少入口之物“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天然”的旗号糊弄消费者?
说白了,蜂胶就是在蜜蜂体内完成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自然产物。这个过程很复杂,是人工合成不可复制的。按理说,蜂胶造假应该很容易鉴别并被查实。然而,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但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近1000吨。那么,多出来的700吨是如何走向市场并顺利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
据报道,假蜂胶的制作方法根本称不上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不过是拿大锅熬些树胶冷却后摇身变成“蜂胶”。业内人士认为,假蜂胶产品乱象的根源就是国家检测标准低。按照《蜂胶国家标准》,“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软胶囊、蜂胶片等蜂胶产品,同样也是把总黄酮含量作为检测指标。但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加入一些物质就可以随意控制黄酮类的含量。蜂胶造假者就通过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的方式,增加总黄酮含量,顺利通过检验。
此种情景,极其熟悉,当初三聚氰胺的添加,正是基于奶粉检测中蛋白质含量的机械要求,三聚氰胺因此被不法商人掺杂进食品或饲料中,以提升食品或饲料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使中国食品行业蒙受了巨大的公信力损害。但类似事情似乎远未结束,前不久又有媒体曝光,一些珍珠粉实际是由蚌壳研磨制成……对于消费者而言,究竟还有多少行业潜规则在我们身边“潜伏”着?究竟有多少行业潜规则即便是被曝光了却依然还是“规则”?
看来,面对各式各样的行业“潜规则”,监管部门如果继续放任自流无实质性作为,那么造假就会越来越容易,最终受损的将不止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该警醒了! (李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树胶是怎样变成蜂胶的?
树胶代蜂胶是业内潜规则
什么?蜂胶不是“蜂胶’而是“树胶”
大树上的宝贝,被当作“垃圾”好多年!
如何辨别真假蜂胶?
乳酸玉米奶查出三聚氰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