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信

韩信

历史-中国古代 2010-05-04 11:04:54 阅读16 评论0   字号: 订阅

汉朝楚王韩信(?—前196年),汉族,淮阴(时称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王、上大将军。楚州区留有与胯下之辱相关的“胯下桥”遗址,并在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馆。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座驾:五明骥;
  兵器:鱼肠剑;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无名小卒----郎中------连敖------伐楚大元帅------齐王-----楚王------淮阴侯。

他起初并未受到刘邦赏识,只当个小粮官,丞相萧何却很器重他。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出身没落贵族,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我将来必定会重重报答你的。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淮城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对门邻居是一个年老落魄、无子无女、无依无靠的“地仙”(风水先生)。韩信力气大,心地也不错,他每天用砍柴换来的米去周济老地仙。老地仙感激不已。
  一天,老地仙对韩信说:“后生仔,多谢你多年的照顾,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后山上有一处龙脉风水宝地。如果我死在你老母前面,你将我葬在那龙口里的话,你今生将大富大发,一生荣华富贵;如果你老母死在前面,你将她葬在那龙口里的话,你今生会出将入相,位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生,记住啊。”韩信点头答应。
  自小胸怀高远的韩信自然希望自己出将入相呀。
  一日,老地仙生病,病势很重,眼看活不长久了。韩信急坏了。他思虑再三,最后咬咬牙,在一个风雨欲来的黄昏,对母亲撒谎说背她去医眼睛,就背着老母走进那个石洞构成的龙脉口中,把活生生的老母放在洞内。
  韩信走出“龙口”,对着石洞连叩三个响头,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龙口”巨石轰然塌下,将老母活葬在“龙口”中!
  地仙忽闻后山巨响,知道韩信已在“龙口”活葬其母,就赶紧拖着重病之体来到龙脉地。
  此时风雨大作,天昏地暗。地仙见到楞立于风雨之中的韩信时一声长叹:“天地昭昭,活葬亲母;得天理即不能得地理,得地理即天理难容!”
  后来,龙脉地得了地理,韩信从军,战功赫赫,最后出将入相,做到了汉朝刘邦封赐的“齐王”。
  当时天下甫定,刘邦还相当器重韩信。韩信自然记得老地仙的话,就对高祖刘邦说:“皇上啊,我尽管为大汉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只怕日后会死无葬身之地啊。”韩信就将自己少时活葬亲母的事说给高祖。
  刘邦为了保全韩信不应天理之劫,就向全国发出一道圣旨:在全国任何刀枪器械上、哪怕是柴刀、菜刀、箭支上都刻上这么一句“此刀不斩韩信。见天不杀韩信,见地不杀韩信”。——这么一来,韩信想必不殔枥拡会有任何劫难了吧。
  可是,后来,高祖病危,皇后吕氏掌权,有人陷害韩信有谋反之心。于是,吕后设计将韩信骗至三层绣花楼上(下不见地),绣花楼上窗户严封(上不见天),然后将韩信以酒灌醉,用绳索将其捏死——无论韩信如何用心防范,最终也难逃活埋亲母的天理严惩!

 

萧何追韩信

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土?”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诀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是小小库管,萧何却认为其有大将之材,韩信是怎样被发现的
韩信传(六): 登台拜将
【历史人物】韩信萧何怎么死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拜将韩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二
[上下五千年]萧何追韩信
淮阴侯韩信研究之系列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