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独症儿童什么样的问题行为要优先要介入

孤独症儿童什么样的问题行为要优先要介入


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行为评量之前大家要明确一点,就是并不是每一个问题行为,我们都要对他进行功能行为评量,因为功能行为评量本身,它是一种非常费人费时和费力的一种行为分析相关的活动,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一些问题行为,如果是我们可以通过来改变或者是调整行为发生的情境,本身就可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但这是一种基于前事变量的一种改变,所以这种相对入侵性比较小的方法就应该是我们在干预相当一部分的问题行为需要优先考虑到的。

那么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近期真实的例子,个案小男孩,在上午有阳光的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掀起自己的上衣让老师摸他的小肚子,后来我就观察了这个学生,他是很享受阳光照在他身上的那种暖洋洋的感觉和老师的手微凉摸他肚子的感觉,拉上窗帘或者是下午上课(没有阳光直射)掀起上衣让老师摸他的小肚子的行为明显的减少了。

就是一个这样的环境,我们在孩子上课前提前拉好窗帘,下午上课时就避免了孩子掀起自己的上衣让老师摸他的小肚子的行为。通过一个小小的改动,我们就可以改善个案在课上掀衣服的问题行为。那我们再考虑一下哪一些问题行为需要介入?哪一些问题行为我们不需要介入?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以下四点需要介入的问题行为。

第一点


个案的行为是否对自己或者是他人造成危险
这种行为一般有两种,一种叫做自残自伤的行为,这种行为它的程度比较剧烈的时候,可能会对个案本身造成伤害。那么还有一种,就是过激行为,对他人的一些过激或者是野蛮行为造成对他人的生命造成一些潜在的危险。举一个个案例子,我曾经有带过的一个小孩子,现在上小学了,两岁左右的时候,他就非常的喜欢咬自己的手,总是喜欢咬那几个手指头,导致有几个手指头都已经形成了那种厚厚的一层肉茧子,看上去非常的可怕。那么针对这样的一些特别特别严重的问题行为,要求我们在对他进行行为评量之前,就要有一个立即和马上的介入。
这个技术就是针对这个前事情境的。找到这个行为出现的区辩刺激,我们直接就取消掉,不让这个区辩刺激呈现在眼前。我这个学生出现这种行为主要是出现生气的时候,因为这个学生的语言是非常有限的,当我给他上课的时候,他的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会较平时自己玩耍的时候多,而且表现得难以控制,后来我们在有更好的介入方法之前,我们就暂时把语言课减少。他的这种自残自伤的行为在设计出比较有效的干预方案之后,我们也是马上干预。另外一种就是攻击他人。那么攻击他人的行为也是我们需要来优先考虑干预的,这种考量也是基于我们要保证他人的人身安全。

第二点


个案的行为是否产生健康或者是安全的风险
比如说异食癖,异食癖就是他什么东西捡起来都往嘴巴里面都放,然后吃下去。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小的部件,比如说夹纸曲别针,小的笔帽,这种比较小的东西很多孩子无意识把它给吃下去,这些东西潜在的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一些安全的风险。再举个例子,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每天他的饮食是非常的单一的,他可能一天三顿饭都是只吃薯片,那么这样的行为也是我们需要立即帮他去改变的,因为这样的行为对他个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第三点


个案行为是否影响个案在当下环境中的福祉
这个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简单的说是否影响个案在当下的环境里可以最大可能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对孩子来讲,能否参加有意义的或者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和互动中去。有一个融合学校曾经有过一个学生,他经常会在公众场合有尖叫的行为,但是这个孩子又特别喜欢参加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那么之前有一次,学校领导带着一些学生去参加其他学校活动的一个彩排,他在台上的时候,就出现了几次大声喊叫的行为,他这个行为发生之后,他马上就从彩排名单和演出名单上给去掉了,因为学校是不允许,是没有办法再继续容许这样的行为问题出现在这样的活动场景中的,所以他的这种行为很明显的影响了他以后在学校环境中和一些强化性活动接触的机会。

第四点



个案行为是否有让个案失去在最少限制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风险
个案在普通班当中学习,那么他的问题行为我们要考虑是否会让老师产生将他同其他同学隔离的这样的一种想法,哪怕是短暂的隔离。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失控,比如说长时间的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孩子正常的上课或者活动。那么导致老师不得不将孩子从正在进行的这个课堂上或者是活动当中移除,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会失去了同其他的孩子一起正常的在班上进行学习的机会。那如果这种行为它是一个持续的高频率的发生,从过往的案例上看,如果不对这个问题行为进行及时干预的话,问题行为一般会有一个维持甚至是恶化的这样的一种变化,如果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发生的,最终就会导致我们的孩子失去在普通班上学,或者是在融合班学习的机会。我们在社会环境当中也是一样的,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常常会导致家长没有办法,或者是尽量少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比如说普通孩子可以参与的这个社会情境当中去,比如说很多家长,可能会跟我们的老师讲,他没有办法经常的带孩子下馆子吃饭,或者是去超市购物,或者是去图书馆。那么也曾有家长跟我抱怨过,因为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没有办法带他去看电影。

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尽可能的主流化,那么显著影响孩子主流化的行为,就是我们需要优先考虑来进行干预的一些问题行为,所以再跟大家重申一次,并不是所有的行为要立刻马上的进行介入。我们面对问题行为,需要介入的紧急程度要根据上面讲到的四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序。下面我给大家举了一些例子,看一下哪些行为,我们需要的优先介入。1.上课时不经允许经常站起来走动2.说话声音过大3.用力的打自己的头4.拧其他小朋友5.坐在座位上身体不停地摇晃6.喜欢把铅笔屑放在嘴里7.喜欢自言自语8.在公众场合经常倒地不起

大家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回到我们本篇所讲的文章,再看一下我们进行判断的一个依据。那么哪几种行为需要我们优先来介入呢?



第一条用力打自己的头,这个地方我要讲一下,用力这个词,因为确实有的小孩子,他可能会作这样的动作,但你会发现这个动作,只是在以往的时候他发现可以帮助他自己,比如说得到了家长的关注,他并没有很用力的去这样做。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会让我们产生一个比较直接的立即的一种顾虑,那么用力打自己的头,我会考虑马上介入,因为他有用力,可能会给孩子的头造成一些微小的创伤,这些创伤累计成为永久性的伤害。那么这个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考虑优先介入呢?就是因为它可能会对个案造成一些潜在的危险。
第二条拧其他小朋友,对他人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
第三条喜欢把铅笔屑放在嘴巴里,很显然是对我们个案健康,产生了风险。
第四条在公众场合经常倒地不起,那么如果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学校里面或者是公共场合经常发生的话,可能会导致个案失去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如果这个孩子经常在公众场合倒地不起,那么我觉得可能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我们频繁带孩子出入公共场合的时候可能也会让我们有所顾虑,可能有的时候能不带就不带了,如果带出去的话我可能面临这样的一种情景,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负强化,避免一个我不想看到的刺激的发生。如果你的答案和我的一样,恭喜你答对了。



在这里我还要多讲一点,很多家长都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行为而要求我们对孩子进行行为的干预,那么还是需要回到刚才我提醒大家那一点,很多时候,只要是周围的环境略微做一些调整或者是改变,我们就会看到孩子行为的减少或者是转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孩子有自我刺激的行为,也就是当这种行为的功能是直接得到自动强化。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刺激的时候,给孩子制造一个相对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也就是当周围环境可以给予孩子的刺激丰富起来的时候,那么孩子也就失去自己制造自我刺激的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就不会被建立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每一次偶然的好表现,都是“奇迹”的种子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你懂吗
家庭教育与成才之路(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最先要改变的是谁?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等一等 催一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