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孙三代都查出腺瘤性息肉,14岁孩子已是癌前病变——FAP一定要重视!
14岁本该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初中生生活,而这个孩子却被诊断为癌前病变,此后要不断地复查、切除。。。。

今天说的病例,这一家祖孙三代都检出腺瘤性息肉,14岁的初中生,已经是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因为他得了一种遗传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如不加处理,这是一种100%在40岁前癌变的疾病。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因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是息肉病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典型代表,但目前很多人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够。

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读者对该病有个系统认识。

中国人常说“命运”,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命,二是运。

命是天生的,是先天的,是父母给的,但运就得靠自己
得了遗传疾病,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是通过了解它,依靠现代的医疗技术,也能改变命运。

言归正传,还是从故事开始吧。

男主,尚未到知天命的年纪,因“间断大便带血4月”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为了切息肉先办理了住院,既然要做肠镜,那就胃镜一起做了吧。

结果,胃内多发息肉;十二指肠降段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结肠内数十枚大小不等息肉,拣大的切了10余枚,其中3枚病理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马上要癌变。

追问病史,男主父亲因结肠癌病故,其一姐姐40多岁因结肠癌病故。

所以,我们的诊断的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

因为医院尚未开展相关基因检测,未做相关检查。

后来做胶囊内镜检查,排除小肠肿瘤性病变后,行十二指肠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将十二指肠癌前病变切除。

确诊后8个月时,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又切除30余枚息肉。

这一次,结肠明显的息肉几乎被切除。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男主诊断为FAP时,我们建议他的直系、旁系亲属,要做胃肠镜筛查。
男主的儿子因正在上初中,未能来。

前不久,放暑假了,8月10日,男主带着14岁的儿子来做检查。

结果,胃内多发息肉,十二指肠多发病变,活检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肠多发息肉,明显的十余枚,但处于萌芽状态的,就很多了。

我们切除了部分较大息肉。

行胶囊内镜检查,小肠内未发现更多肿瘤性病变。

14岁孩子的息肉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特点:

1、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至少大于10个);

2、有遗传性。该家系至少有4名患者。

3,结肠外表现:胃内多发息肉,一般为胃底腺息肉,十二指肠也有肿瘤性病变,单发或多发。小肠肿瘤性病变发病率不高。

4、青年时即发病,随年龄增长,腺瘤容易发生癌病。

父亲的图片

是哪一个基因突变了呢?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意思就是不分性别,只要携带有该基因,就一定会长结肠腺瘤性息肉。

是APC基因,APC的意思就是“结肠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

然而,该基因突变的种类很多,所以,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同。

有些人结肠息肉成百上千枚,有些人数十枚。

有些人仅仅有消化道的症状,有些人还有消化道之外的症状。

因此,将FAP又分为5个亚型。

结肠息肉数目大于100的,称为经典型家族性腺瘤息肉病(CFAP);

结肠息肉数目在10~99之间的为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息肉病(AFAP)。

还有MUTHY基因突变引起的,称为MAP(MUTHY基因相关的家族性腺瘤息肉病)。

还有两个综合征,一个叫Gardner综合征,一个叫Turcot综合征。

Gardner综合征是具有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硬纤维瘤、骨瘤三大特征一类疾病。

Turcot综合征是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合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

FAP的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便血、腹胀。有时可合并有肠道外表现,如头痛、皮肤囊肿、骨瘤等。

查阅文献时发现,一部分被诊断为FAP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腹壁硬纤维瘤,皮肤纤维瘤等,其实就是Gardner综合征。

这一类患者硬纤维瘤是除结肠肿瘤之外,第二位致死原因,所以应予以重视。

不久前,刚给一个完成成人礼不久的女孩做结肠多发息肉部分切除。息肉多而且大,病理多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无意中发现头上有手术疤痕,追问病史1年前行脑胶质瘤手术。因此,她可以确诊为Turcot综合征。

这一类患者,有些是以颅脑症状为首发表现,有些以消化道为首发表现,而且青年居多。

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系统的肿瘤性病变。

有了上述知识,通过典型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但如何治疗?

全面了解这几种亚型之后发现,Gardner综合和Turcot综合征预后相对差,所以,应先把这两种疾病区分出来。

即诊断为FAP患者,行全身系统检查,主要有神经系统检查,皮肤及骨骼检查,腹部的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某一种亚型后再治疗。

如果有条件,最好行基因检测,包括APC基因和MUTHY基因。

对FAP结肠息肉而言,如果是结肠息肉大于100枚,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整个结肠,但很多患者难以接受。

而也有报道,通过定期复查、分批次息肉切除、长期随访,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前提是息肉数量有限。

如文章开头的案例,全结肠息肉小于100,采取这样一种方式,临床获益最大。
但如果息肉弥漫性分布,成百上千枚,建议直接手术。

对于胃息肉,大部分为胃底腺息肉(良性),但胃内也容易长肿瘤性病变,我们有两个中年女性患者,胃内均有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一位反复生长。应予以重视,好在现在内镜下切除胃内病变不存在技术问题。

目前困扰我们的是十二指肠病变。

有文献报道,54%~90%FAP患者合并十二指肠肿瘤性病变。我们的FAP患者大多数合并有十二指肠病变,包括低级别、高级别或者癌。有单发,也有多发。

也有多次行内镜下切除(ESD/EMR),但再复查时又有新的,而且似乎数量越来越多。后来咨询外科医生,他们建议行胰十二指肠手术。

那么,手术的时机怎么选择?

也有文献报道应用部分治疗风湿病的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如塞来昔布,可以有效降低FAP患者结肠腺瘤的发生,但这类药物有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

最后,关于FAP患者随访及家系成员管理的问题。

一旦确诊为FAP,就应当建议其直系(父母、子女)或旁系(兄弟姐妹)立即做胃肠镜筛查及基因检测。

确诊后管理同FAP患者。

FAP患者应每年复查胃肠镜,25岁之后还应定期随访相关肠外肿瘤。

啰啰嗦嗦写了一堆,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信息主要有:

1、重视家族型腺瘤息肉病;

2、知道有几种亚型,特别是两个综合征;

3、重视十二指肠病变;

4、重视随访和家系管理。

5、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规范复查。

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文图:张秀斌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镜诊疗中心

投稿、合作请联系:dulin6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岁初中生被诊癌前病变——这种病40岁前100%会癌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表型、诊断预防及分子特征
5种遗传性结直肠癌全总结,还有不明白的吗?
FAP的内镜管理
最“凶险”的遗传性息肉病,平均发病年龄16岁,平均癌变年龄39岁,平均死亡年龄40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