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秦始皇的政治举措入手,来聊聊秦始皇在位时期为何不得民心

序言:

公元前221年,在商鞅变法后推行的“军功授田”体系加持下,堪称全民皆兵的秦朝最终还是在秦始皇嬴政的带领下,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并推行“郡县制”,开创了华夏文明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先河,结束了自春秋时期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为后世统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自秦始皇登基称帝之后,虽然国内形势已经趋于稳定,但是“商鞅变法”推行的那一套“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却已经不再适合维护秦朝内部的安宁,怎么解决秦朝内部文化冲突,获得原本其它六国百姓的“民心”,才是秦始皇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建立“博士制度”

毕竟对秦始皇而言,他没有任何的例子可以参考,谁让他就是开创华夏文明大一统先河的第一人呢,所有政策的实施对他而言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故而,为了迎合其它六国遗民的想法,秦始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量之后,最终决定了“博采众长”,吸收其它学派的思想,对原本的“法家思想”加以改良,在朝廷的官职上又加设了数十位“博士”官职。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在秦始皇的心中,他所想的是只要自己能虚心纳谏,接受这些诸子百家学派关于治国的言论以及方法,就可以很快的得到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真正的实现大一统,将秦朝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可是,秦始皇太过于急于求成,在“博士制度”还未经历过时间的沉淀,还没有对他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认可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展开一场“东巡”,打算去实地考察下“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广成果,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并没有让秦始皇得到他想要的那种结果。

就好比一个小孩子蹒跚学步,在刚刚学会走路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奔跑,结果除了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之外,又会是什么呢?

秦始皇封禅泰山

秦始皇“封禅泰山”

据《汉书·卷二十五》记载:“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既黜,不得与封禅,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

继而,秦始皇又把“得民心”的办法瞄向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皆封禅于泰山”的事例上,秦始皇认为,既然“博士制度”暂时没有效果,那通过这种祭拜天地的方式,或许就能“受命于天”,真正的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抱负。

然而,秦始皇为得民心所设立的“博士”又一次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在秦始皇问众博士封禅泰山时应该要注意的注意事项之时,众博士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了分歧,久议无果,诸如该行“周礼”还是“秦礼”,祭台要建多大,用什么牲畜供奉之类的,很明显,这些“博士”纯粹就是故意为之。

就好比春秋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一样,秦始皇能不明白这些“博士”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吗?

秦始皇深知,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无非还是对自己不够认同,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能举行“封禅泰山”之礼的资格,故而愤而离席而去,也不管博士所说,干脆自己带着群臣百官就向泰山山顶而去,自行举行“封禅泰山大典”。

谁曾想,在大典结束,秦始皇下山的过程中,一场大雨又把秦始皇浇了个透心凉,回到行宫后更是被众多博士暗中讥笑。

秦始皇土地改革

秦始皇“土地改革”

但秦始皇并没有对这些博士进行惩罚,他忍了,此时的他已经隐约的有了一些明悟,知道了他一直不得民心的“问题根源”出在了哪里,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土地的归属权”还不够明确。

因为以往“军功授田制”所赐予有军功之人的土地,仅仅只是赐予了使用权,并没有赋予土地的所有权,换句话来说,一旦这个用军功换来土地的人去世了,这片土地就又会重新回到秦始皇的手中,而不是被后世的子孙所继承。

如若想要再有土地的使用权,还得重新依靠军功来换取,要知道,每一个军功都可以说是用生命和鲜血所换来的,百姓自然不愿意接受。

于是,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大刀阔斧的对原有的土地制度进行了一场改革,他让各郡县把所有的“田户”都征召到一起,宣布“令黔首自实田”,意思就是让这些农户自己上报目前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并且以后这些土地就归他所有了,只需要向朝廷交纳一定的赋税就可以永远的传承下去。

遗憾的是,秦朝境内的六国贵族依旧还有着“复国”的野心,一番幕后操作之下,秦始皇改革土地制度当年,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据《始皇本纪》记载:“ 三十一年十二月,米石千六百”,意思就是公元前216年的12月,每石粮食的价格已经暴涨到了1600钱。

毫无疑问,秦始皇的这次改革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本想着造福乡里,让他们土地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并受到秦朝律法的保护,可谁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百姓反而生活的更加困苦。

秦始皇北击匈奴

秦始皇“北击匈奴”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的我们或许能透过现象看清这件事情的本质,但是当时的秦始皇看不透呀,他的心态也就此发生了改变,又重新捡拾起了原本已经打算放下的“法家思想”,重新征集兵马,发动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对外战争。

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意思就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渡过黄河去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同时,又大兴土木,斥巨资修筑万里长城,借以彻底根绝疆域外势力的侵袭。

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向百姓展现秦朝的强大实力,从而获得百姓的归属感,继而获得百姓的民心支持。

但这个举措,却依旧还是未能让众多“博士”所认同,总会有其它的大道理在等着秦始皇。

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这段话说的是殷商和周朝都是通过把土地分封给了功臣以及皇室子弟,从而统治了一千多年,如今陛下虽然已经拥有了天下,可是您的子弟却还只是一些平民老百姓,如果再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图谋不轨的臣子,没有子弟功臣扶持的话,谁来救援呢?

啥意思?这明摆着就是逼迫秦始皇再次实行“分封制”并废除已经推行的“郡县制”,归根结底还是还是对“秦始皇”的不认同,也就说明秦始皇做了这么多却依旧还是不得民心,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相当于秦始皇之前为得百姓民心而做的所有努力全部付诸东流,白做了无用功,对于秦始皇而言,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要知道,当时的秦始皇已经43岁了,多年的劳累过度,也已经让他略显出了一丝“老态”,他开始反思,难道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吗?怎么自己的一切努力在这些“博士”的眼中就成了“昏君行为”。

终于,在百思不得其解后,秦始皇怒了,再加上同样奉行“法家思想”的丞相李斯谏言“固非愚儒所知”的推波助澜下,秦始皇坚定的认为自己并没有错,而是整个天下人错了,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焚书运动”也就此展开。

读书人非议秦始皇,导致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焚书”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始皇本纪》

这里要提一下,“诗”、“书”指的即是《诗经》和《尚书》这两部记载有上古先贤治国思想以及案例的书籍,“百家语者”则并非“诸子百家”之类的所有典籍,而是诸子百家之中的“纵横家”之书,在《史记·甘茂列传》中也确实把“纵横术”称作是“百家之术”,要不我们如今也看不到其它诸子百家学派相关的书籍了。

再者,博士官也有着收藏任何书籍的权利,所有的书籍在“博士”这里,都是有着副本的,包括已经被烧掉的禁书。

因为在此时的秦始皇脑海中,想要得到民心,光是凭借“仁政”显然是不够的,诸子百家学说中的上古帝王的治国之法对百姓和读书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导致民间对秦始皇自身有着太多的非议,只有从根本上去摒弃掉这些思想,才能真正的得到民心的支持,真正的实现秦朝“大一统”的千秋大业,而这一切,都得从禁止民间传播这些非议言论开始做起。

可是,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这个“焚书”的举措,却激怒了全天下的读书人,无数关于秦始皇暴政的谣言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了大街小巷。

就好比《史记 ·卷121·儒林列传》中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把秦始皇焚书上升到了一个彻底毁灭“六艺”完整性的高度,也正是因为这些谣言,让“秦始皇”在百姓的心目中,彻底的成了“暴虐”的化身。

秦始皇修筑阿房宫

秦始皇修筑“阿房宫”

即便是这样,秦始皇依旧没有放弃,“博士制度”的失败让他再次把“得民心”的方式转向了其它的方向,想要凭借宣扬国威来获得百姓的支持,而想要宣扬国威的话,没有什么能比的上建造一座恢弘壮阔的宫殿更厉害的了。

因此,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责令丞相李斯,加派十万劳力,不计成本的修建“阿房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然而,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没等建成,秦始皇就在沙丘平台宫因病逝世了,空余满腔热血,却始终壮志难酬。

秦始皇不得民心心里苦的剧照

秦始皇为何不得民心?

总的来说,秦始皇在位时期为“得民心”所作出的一系列政治举措,纵然在当时不被世人理解,可按照后世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这将近两千年的应用结果来看,秦始皇的这些举措无疑是开辟了华夏文明的新起点,“千古一帝”之名属实是当之无愧。

只不过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突然出现的这些颠覆性的举措对于当时的世人而言,无疑是很难接受的存在,谁也不知道最后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连秦始皇自己都不知道,再加上原本的六国贵族也都依旧存在着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暗中使绊子什么的自然不会少见。

就好比前文提到过的秦始皇土地改革的事情,“令黔首自实田”的举措放在我们如今看来,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而言,都是一个很不错的改革措施,可是却失败了,为什么?

因为这个举措虽然让土地私有变成了合法,但同时也让那些封建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变成了合法,层层的剥削下来,百姓又能剩下多少口粮?更别提还有一部分妄图复国的六国贵族恶意哄抬物价,百姓连一石粮食都买不起,又怎么可能对秦朝忠心呢!

如此看来,秦始皇的这些措施之所以都会失败,皆是因为太着急了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论是博士制度,还是土地改革,亦或者是“封禅泰山”,皆是太过于急切的想要成功而导致了其它学派对于秦始皇政策的认知不够充分,未能真正的了解到秦始皇“改革思想”的精髓所在。

而且纵观全文,秦始皇在位初期就创立的“博士制度”与其它所有的政治举措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每一个政治举措的失败,也几乎都与这些“博士”脱不了干系。

如若秦始皇能在“博士制度”创立之初,就静下心来慢慢的磨合一段时间,加深每一项措施的改革深度,给足六国遗民接受秦朝文化体系的磨合时间,让他们看到成果,结果或许就会截然不同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解说词第二集 雄心末路
举措不当
​不得民心必定走向灭亡,看秦朝如何被抛弃?
平史 | 劳模皇帝嬴政,结束中国封建统治,开创中央郡县制
《皮子文薮》中的《读司马法》的原文和翻译
文帝议佐百姓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