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民修氏族志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对宰相房玄龄谈到近代士族卖婚弊病时,提出了“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的建议,接着就下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负责修订,以便“刊正姓氏”,撰为《氏族志》一书。


这是唐统治者为了压抑士族势力,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复辟关陇军事旧贵族采取的重要措施.唐初士族,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李唐起自关中,唐政权中关陇士族最强,左右着唐初的政局。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已经没落;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农民战争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时,仍有一定势力。唐李世民的大臣房玄龄、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留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李世民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自己所属的关陇士族之上。为此,他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贞观十二年(638年),《氏族志》修成,仍列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李世民看后,很是不满,他指出: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遂命高士廉等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新修订的《氏族志》“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基本贯彻了唐太宗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李世民修《氏族志》,打破了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


李世民的“尚官”原则,只是代替魏晋以来“尚姓”的修谱标准,不等于否定了门阀观念,而是更多侧重扶持统治集团,调和门阀间鸿沟以期保持大体平衡。通过修《氏族志》,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只有关陇士族大致保持了旧日地位。


大门阀的出现,虽然不是历史存在的必然,但也是某个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绝对现象。他们的存在基础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财力,二是绝对的权力。


为了打破一种旧的豪强势力而滋生新的甚至更为恶劣的豪强势力,虽然得到了暂时的统治稳固,但也无异于饮鸩止渴,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而不能根治社会存在不公平的根本现状。


借“人民”之幌子,而做利益之争斗,也是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所在。


李世民错了,他错就错在他目的之狭隘上,错就错在他欲借“打击山东豪强氏族巩固中央特权威信”转而铸就新的豪强势力。虽然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是却让武则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篡了唐,而这还不是最坏的局面,最坏的局面是:经过《氏族志》的重新修订,新的贵族阶层凭借合法的权益去享受代代相传的特权,从而危及百姓的利益,并且长此以往。而这些新的贵族阶层绝大多数正是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和“玄武门”的功臣。


一切宗旨让位于中央集权,可恰恰是中央集权给新贵族的垄断地位创造了特权便利,旧的利益格局既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也必然血雨腥风。武则天时代的前期,李世民留下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由于反对武则天立后,或自尽抄家或流放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唐太宗决定从重修一部书开始
三国两晋南北朝央地和王相的博弈
得知李姓被列为四等,唐太宗怒斥大臣:崔氏的地位比皇族还高吗?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李世民想打倒的山东士族到底有多强?
论唐代关陇士族的兴衰及其对唐初政治影响
隋灭唐兴的幕后黑手,关陇集团如何影响历史二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