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官制
北宋官制继承自晚唐、五代的体系,宋本身是一个通过政变而来的继承性政权,未经如元末明初这种“重新洗牌”,因此需要进行权力“赎买”和重组,省、台、寺、监等原来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基本只存其名,职事十不存二三,成为高薪养人的虚设部门,而另以一套完整的差遣机构取代省台寺监的职事。简单来说就是另起炉灶,以优待、架空原有的官僚,实现新政权的集权,久而久之省台寺监的“官”也成为了北宋官僚的“本官”,实现了阶官化,只表示官员的级别,对应官制的基础———薪酬。
于是就形成了两宋特有的官、职、差遣分离现象,官(本官、正官)如前文所述;职(职名)为差遣职事人员所带荣衔,就是所谓的“文学高选”,用以提高文臣的资序和威望,包括诸阁学士以下、诸殿学士/大学士、学士院翰林学士承旨以下、崇文院馆阁官等;差遣即名义上的临时委派职务,实为真正的权力所在,常带有判、知、管勾、勾当、权、直、提举、提点、签书等限定词,如“知枢密院事”、“提点刑狱公事”、“权御史中丞”等动宾结构一般就是差遣。
如晏殊贬知应天府,是以刑部侍郎(从三品)为本官阶,和刑部没有关系,这里连刑部侍郎一道免了,相当于让人家无偿劳动,显然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据记载晏殊是以刑部侍郎守本官,免枢密副使(差遣),出知宣州、应天府(差遣)。
两府、中书、中书省
北宋中前期,三省虚置,以两府对掌大政,两府指的是中书门下(东府、政府)和枢密院(西府、枢府)(唐朝中书门下早期属于议事机构,后期在使职派遣体系被并入后,变成实权部门),即前文所述的另起炉灶的差遣机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非中书省简称),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副长官为参知政事;枢密院为最高军令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亦有并置情况),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资序浅者又有签署/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另外,中书省虽然虚置,却仍有覆奏、考帐等无关权柄的职事,容易与中书门下的简称中书混淆。


宰执
中书、枢密院对掌大政,两府长贰官合称宰执,除了宰相同平章事之外,副相参知政事、枢府长贰官合称为执政,元丰改制以前俱为差遣,枢密院长贰官等改制以后成为有正式品级的职事官,参知政事等南宋复设以后亦是职事官。
仁宗聘后这段,吕夷简自报家门“使持节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这一段,“使持节”大概是剧组放飞自我了,门下侍郎(正三品)、吏部尚书(正二品)即前文提到的虚置三省官,是吕夷简此时的本官阶,以表示他的级别和薪酬待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他这时候的差遣职事,也就是宰相,昭文馆大学士是职名,表示他是首相(昭文馆即三馆秘阁之一,北宋制度,同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为首相,加监修国史为次相,加集贤殿大学士为末相,实际上很多时候以昭文相监修国史、集贤相监修国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第八十
宋史[四库本]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五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其一:宰辅制度的历史沿革
却扫编-宋-徐度
列传第七十
宋代官员兼职面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